AOPR
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外科醫生
How to become a good surgeon
Peter Wiedemann 著
姚克 譯
譯者按
我一直想給學生講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眼外科醫生” 這堂課,但一直找不到一個抓手,直到我的好朋友,國際眼科理事會前任主席、我們AOPR 期刊副主編Peter Wiedemann教授寫信問我,他想借AOPR 期刊和年輕人談談這個話題。我欣喜萬分,答應他收到文章后在第一時間刊出,并答應他由我自己親自翻譯,推送給世界受眾最多的中國眼外科導師和年輕的醫生們。
Wiedemann 教授兩年前卸任了國際眼科理事會主席,一年前又從德國Leipzig大學眼科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他說 “現在時間允許我靜靜思考這些問題,雖然對于學術期刊來說這不是一篇科學論文,但這關乎我們未來一代眼科醫生的成長”。這肺腑之言極好地說出了我們這輩人心里想說的話。我們也已經到了思考今后自己可能要做手術請誰做的問題,所以今天把這篇譯文推送給大家,以饗讀者、年輕醫生和立志成為外科醫生的年輕人。由于譯者覺得翻譯倉促,尚不能真正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一些東西,有些只能意會,僅供大家參考或直接閱讀我們AOPR期刊原文。
姚克
2023年3月25日
前言
好的外科醫生對病人來說至關重要。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應兼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和端正的行醫態度。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盛行的時代,傳統的外科醫生培訓似乎已經過時了。然而真的如此嘛?在此,我分享了一些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眼科醫生的想法,可能對其他外科領域也適用。
我在德國科隆大學眼科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期間,院長Hellmut Neubauer和Klaus Heimann 教授教給我們三個原則:1. 你可以教任何人做手術;2.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專家”;3. 只會做手術是遠遠不夠的。通俗來說,手術技術是可以學習的,但真正掌握這門技術甚至可以使它成為一門藝術,同時需要注意僅僅靠常規手術操作并不能確保醫療質量。眼科手術是一門精細的技術,需要更加精準的操作,而想要成為一名眼科“專家”,則必須要具備一些特定條件并獲得相應的培訓。
1
前提條件
1.1身體素質
雖然每個人都可能通過學習成為一名眼科醫生,但是,一些身體條件將有助于你快速成為一名眼科“專家”。首先,你需要四肢靈活。眼科顯微手術是需要雙手雙腳協同操作,手的靈活性更是重要。“左右逢源”是外科醫生的一個理想狀態。玻璃體切除術之父羅伯特-馬切莫(1933-2009)曾用火柴棒測試雙手靈巧性。對于習慣用右手的人來說,更高級的測試是用左手使用筷子。另外,應該用雙手同時練習來加強雙手的靈巧性。其次,你需要有正常的立體視覺和色覺,在手術中正確感知操作深度和紅光反射。這些身體素質的不足可以通過特殊的訓練來改善。
1.2 心態要求
要成為眼科“專家”,不僅需要靈活的雙手和良好的視力,心態也同樣甚至更為重要,僅有天賦是不夠的。正如Theodor Fontane所說:“每個人都能擁有天賦,天賦是對孩童的一項饋贈,但唯有后天努力才能獲得成長,唯有勤奮才能成就天才。”比靈巧的雙手更重要的是心態。想要成長為一名眼科“專家”,醫學生們應具備優秀的心理素質。
1.3 渴望學習并刻苦訓練
你必須專注于學習,通過不斷復習來尋找不足和理解知識點,并不斷練習來提高你的技能。因此,你的決心、熱忱和堅持至關重要,在學習時積極、專注、擺脫外界干擾,完全沉浸其中。而要在任何領域成為專家,豐富的經驗和認真練習至關重要,要做到目標明確,認真專注并長時間堅持投入。手術技術的嫻熟取決于長期不斷的系統訓練。
1.4 手術規劃能力
手術是一個連續決策的過程,術前規劃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優秀的外科醫生會花時間考慮手術前后的每一步。外科專家Hans Goldmann和Hellmut Neubauer都主張要有完備的術前規劃才能取得成功。Hans Goldmann(1935-1968年任瑞士伯爾尼大學眼科醫院院長)寫道:“我并非天生就擁有完美的的手術技藝。因此,在進行手術時,我都會仔細思考每個步驟,并試圖理解它。” Hellmut Neubauer(1966-1986年任科隆大學眼科醫院院長)指出:“外科醫生事先應考慮到每一臺手術可能發生的所有意外情況。在罕見的、可預見的棘手情況下,我習慣把一切都畫在紙上,詳細到儀器的選擇,這樣可以盡可能免受外界的干擾。”你能力越高,你的自主性就越大。
1.5 注重細節和質量
細節決定成敗。手術失敗往往因為最初一個小的失誤而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注重細節至關重要。Eisner的《眼科手術》一書解釋了眼科手術的復雜性,包括詳細了解手術場地的準備、器械的使用以及壓力裝置的重要性,有助于手術醫生做出正確判斷,并獲得更好結果。我父親在我小時候就教導我,在解決重大難題時要耐心且謹慎,眼科手術亦是如此:不要使用蠻力。只有通過良好的手術技藝才能完成一臺高質量的手術。器械和技能是一名外科醫生手術的關鍵因素,但更為重要的是要清楚認識自己的能力。“有洞察力、能承認自己的不足,就能更接近完美。”然而,追求完美不應該是你的主要目標,遠離隨意,努力做到更好,是保證質量的必要條件,外科醫生應以此為目標。
1.6 規范行為與尊重
初學者應該具備本領域的基本知識和一點自信。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在進入手術前應熟練操作顯微鏡,坐姿正確。年輕的外科醫生不應單獨操作,而應在導師的指導與糾正下開始手術生涯。另外,要在手術室里保持友好、禮貌、安靜、有團隊意識,并且尊重病人。
2
外科醫生的培訓
2.1 外科學習:概述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首先要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其次必須了解手術適應癥和干預措施,通過觀察、實踐和研究獲得經驗,并從他人身上獲取教訓。紙上得來終覺淺,與其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不如向別人學習,請前輩們指導,自己鉆研和模仿優秀的范例(通過視頻學習或現場觀摩),這樣才可以在外科實踐中快速的成長。當一個人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感到自滿且享受舒適圈時,就會陷入平庸的境地。持續的醫學教育和自我鉆研是一名外科醫生不斷進步的必經之路。
循證醫學將研究證據、臨床專業知識和病人的臨床表現結合起來,不斷優化醫療實踐。它基于現有的臨床觀測指標,探索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療效,從而推動醫療技術的發展。對于尚不能量化的臨床指標,如理想的周邊玻璃體切除量,建議在術中觀察和評估。目前可以實現對手術過程的深入觀察,從而分析不同患者間手術流程的差異性。
鄧寧-克魯格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低的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高的人會低估自己的能力。它可以通過自我評估與實際表現來衡量。為確保初學者達到一定的標準,應用國際標準化工具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國際眼科理事會制定的《眼科手術能力評估準則(ICO-O-SCAR)》。此外,即使所有外科醫生都有較好的表現,但手術技巧也始終存在差異,因此須由同行進行評估以確保手術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外科醫生需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和提升技能,努力達到他們在專業知識和手術技術的最高點。
2.2 手術技能培訓
外科培訓是標準化和結構化的,新人需要使用模擬器來達到階段性目標并不斷提高成績。成為一名外科醫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并保有熱情。從簡單到復雜的手術,都要仔細規劃。每臺手術都有一個指標,能夠衡量你是否達到標準(例如,撕囊、視網膜裂孔定位或剝膜)。記錄和觀看手術視頻,在有疑問時尋求幫助并不斷練習是成功的關鍵。此外,外科醫生應熟悉不同的技術,并選用最合適和最安全的手術方式。
2.3 學生和導師
學生是成為外科醫生必經階段,導師可以與學生討論講解每臺手術的經驗和注意事項。通常學生面臨的大多數挑戰并不是來自于學習挑戰性的知識,而是來自于導師的壓力。作為一名年輕的外科醫生,在獲得導師的允許進行手術的同時,要時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斷改進。
充分準備和刻苦練習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一臺成功的手術不僅能讓你學到知識,還能幫助你逐漸形成條件反射和肌肉記憶。僅依靠看手術視頻學習是不夠的,因為獲得經驗和專業知識不僅僅是熟悉手術流程而已。年輕醫生很難判斷自己是否完全掌握,這時候就需要導師的反饋。在學習過程中,應尊師重道,向自己欽佩尊敬的導師學習,會有更大的前進動力,達到最佳效果。
如今,導師與學生的臨床教學受到了日間手術的挑戰,學生在臨床操作中學習的機會減少了。要成為優秀的外科醫生,就必須不斷突破自己的上限,就把一切都交給你的努力和時間吧!
2.4 書籍、視頻、模擬器
一本系統全面的專業書籍可以為你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重點明確,條理清晰,同時配合圖文視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知識點。觀看手術視頻則可以讓你學習到很多手術技巧和并發癥的處理方式。手術訓練模擬工具可以讓你練習手術技能,但尚無證據表明虛擬現實練習比傳統練習更好。
3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
3.1 優秀外科醫生的特點
專家級的外科醫生擁有高超的手術技術、準確的判斷力、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工匠精神。眼科手術的特點之一是手術效果即時可見,因此你的病人和同行就能辨別你的工作是否出色。你的日常工作就可以反映你的水平——專家可以辨別各種錯綜復雜的情形并輕松應對,能熟練的使用各種器械和輔助技術,然而,即使沒有這些,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也能順利完成手術。
“成為專家”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終點。這個過程需要他人指導、實踐、奉獻、用心和追求卓越。不良的生活方式、無效的學習和教學、缺乏斗志、懶惰、徘徊不定和虛榮心都會阻礙你的前行。這個過程永遠不會結束,也不可能略過其中任何一段。我們永遠可以向他人學習,那些停滯不前的人將止步途中。
聲譽脆弱,維護不易。有一種觀點認為外科手術的價值是由該手術項目決定的,而不是由外科醫生的手術技能或手術對患者的影響決定的。然而,只有當所有醫生都具有同等能力時,這樣的評價體系才合理。眾所周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與能力較弱的外科醫生相比,擁有較好手術技能的外科醫生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結果。
有一些外科醫生熱衷于炫耀自己的能力。John Taylor(1708-1772)是一位技術嫻熟的眼科醫生,因曾為德國著名音樂家巴赫(J.S Bach,1685-1750)動過手術,便在他的隨行馬車上鐫刻了“給予視力就是給予生命”的字樣作為自我宣傳。萊比錫眼科醫院首任院長Friedrich Philipp Ritterich(1782-1866)認為,一位技術嫻熟且有醫德的外科醫生應專注于醫療本身,而不是自我營銷或者驕傲自滿。我本人非常贊同他的觀點。
3.2 以患者為中心
要始終銘記患者是你的“上帝”。要公平和誠實的對待患者,并獲得他們的肯定,而不是只關注圖像(OCT)、檢查結果或疾病本身,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始終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確保患者了解手術的目標和結果。患者應該在你的詳細介紹后主動要求進行手術,而不是被動告知。告知他們的疾病可能需要多次手術,并盡全力去完成每次手術。善始令終,第一次手術解決問題的機會最大,此后每增加一次手術,成功的幾率就會降低。
應該像給自己做手術那樣給患者做手術,并在手術完成后,對手術有新的認識,充分理解什么是好的手術。因此,一個醫生被譽為“資深專家”,不是因為他研究過大量手術案例,而是他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3.3 明確適應癥
術前規劃、術后管理以及與病人的良好溝通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對醫生而言,明確手術適應癥是至關重要的。經濟因素有時會影響醫生的選擇,判斷何時給病人做手術需要反復斟酌,延遲手術有時是更好的選擇。“白內障如果影響了病人的生活就應進行手術,而不應完全取決于醫生”(托馬斯-諾伊漢),這句格言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
3.4 失誤的預防和處理
應避免發生失誤。醫生需區分可預防的、復雜的、與新技術和新方法相關的失誤。簡單的失誤,如送錯手術室,是可避免的;復雜的失誤主要發生于手術過程中的重要緊急情況;新技術和新方法相關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如Machemer探索開發的玻璃體切割術。手術核查表有助于避免失誤發生。外科醫生的團隊必須受到良好培訓和充分準備,可以防止許多失誤的發生。通過這些方法,外科醫生可以將手術失誤的風險降到最低。
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能夠高效地處理各種失誤并且不產生新的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比其本身更重要。在面臨挑戰時,要保持冷靜,謀定而后動。事情總會有一個解決方案,處理復雜問題后的復盤將會使你獲益匪淺(我可以做什么?什么可控?什么是不可控的?)。
3.5 手術的質量和數量
在手術價值方面,質量通常不如數量。手術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外科醫生的能力、判斷力、經驗和實施該類手術的數量。第一次手術或第N次手術,對各種手術方案的了解以及應對復雜情況的能力,都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而在白內障患者較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展大量白內障手術改善患者視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是非常有價值的。雖然手術數量多并不一定能使所有病人視力得到進一步改善,但你的經驗和技能可以在手術實踐中逐漸得到鍛煉。短期的手術實踐使你變得敏銳,多年的刻意練習使你變得熟練,而職業生涯的總體手術數量使你更具智慧。
3.6 自我更新
保持好奇、樂于提問對你的進步至關重要。隨著你的自我更新,曾經令你感到新奇的事情逐漸變得尋常。自我更新的過程包含學習新的知識、歸納總結和不斷復習被遺忘的知識。保持思維敏捷、思想開放是很重要的。積累太多舊知識會降低你學習新事物的敏感度,一些工作以外的興趣愛好則有助于激發你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因此,工作之余的興趣愛好有助于不斷的自我更新。
3.7 外科學習是醫學教育體系的一個功能
由于眼科手術的專業性,眼科從普通外科中分離出來。隨著眼科學知識體系的逐步完善,眼科手術已發展為多個亞專科。因此一旦有了詳細的手術指導,你就能學習眼科各個亞專科的手術方法。
外科醫生所在的醫學教育體系,影響著他的決策和后續的發展。外科學習的初始階段是最困難的。在缺乏正式的外科培訓體系的國家,初學者面臨更多的挑戰。學習意愿、目標性、規劃性和導師的指導,是學習外科的必要條件。學習資源、計劃、執行力、激情、熱情和精力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4
總結
即使未來機器人取代了某些功能,了解并改善手術條件也將使外科醫生和病人受益。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外科醫生,良好的心態和優秀的手術技能是必備的。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需要有強健的體格來應對夜以繼日的工作,有對學習的耐心和毅力,有幫助病人的熱情和面對失敗與挫折的智慧,逐步成為外科手術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手術流程,不斷練習并精進,日臻完美。
大師級的外科醫生擁有專業知識,善于觀察,具有創新性,能夠識別復雜的臨床問題,提出重要問題并加以改進,傳播知識和培養未來的外科醫生。
Peter Wiedemann教授簡介
德國萊比錫大學眼科醫院榮休院長
德國萊比錫大學眼科學系榮休主任
國際眼科理事會(ICO)前任主席
AOPR期刊副主編
Peter Wiedemann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眼科醫生,德國萊比錫大學眼科學教授,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1993-2021年任德國萊比錫大學眼科醫院院長、萊比錫大學眼科學系主任。曾任國際眼科理事會(ICO)主席,國際眼科科學院(AOI)秘書長,2012、2014世界眼科大會(WOC)學術委員會主席,歐洲眼科學會常務理事,德國眼科學會主席。Peter Wiedemann教授是世界公認的眼底病視網膜專家,對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近視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以及視網膜色素上皮或Muller細胞在視網膜疾病中的作用等都有較為深入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迄今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主編、參編包括《RETINA(第五版)》在內的著作8部。
姚克教授簡介
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浙江省特級專家,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主任委員,是國內眼科學的領軍人物。現任浙江大學眼科醫院院長、浙江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附屬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并擔任亞太白內障及屈光手術學會(APACRS)主席,國際眼科理事會(ICO)常務理事,亞太眼科學會(APAO)中國區負責人,亞太眼科學院(AAPPO)理事,國際人工晶體植入俱樂部(IIIC)會士,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港澳臺事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白內障及屈光手術學組組長,浙江省醫學會會長等。
第3卷第1期
第2卷第3期
第2卷第2期
第2卷第1期
第1卷第2期
第1卷第1期
AOPR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Practice and Research(AOPR, ISSN: 2667-3762)是浙江大學、浙大附屬第二醫院主辦,浙大出版社與Elsevier合作出版的國際化開放獲取英文學術期刊。創刊于2021年,季刊,主編為浙江大學姚克教授,聯合主編為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Richard Abbott 教授。AOPR 發表眼科各亞專科及相關跨學科和轉化醫學領域的臨床和基礎研究論文,報道先進的眼科相關技術,旨在為眼科臨床醫生和科學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促進相關科學研究的發展、以及推動眼科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的進步,最終為提高人類整體健康水平作出貢獻。
→歡迎投稿→歡迎免費瀏覽及下載全文
Twitter(@AOPR_Elsevier) | Linkedin(JournalAOPR)
更多信息,請關注“浙大學術期刊”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