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沙古鎮位于玉龍雪山腳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著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和豐富的生態資源。在這個景色如畫的地方,人們可以找到一家以中醫藥為特色的診所——玉龍雪山本草診所。
本草診所的午后,門前還是絡繹不絕的患者。一位一把花白胡須的長者在坐診,一襲白大褂,眉宇間筆者好像看到了享譽中外的“雪山神醫”和士秀老人回來了,再仔細辨別眼前的這位舉止怪異的老人家,在治療詢問中是如此的專注,沒有一絲的馬虎,認真到了極致。
他同患者交流,把所有的病例都要仔細的翻看一遍,他不會滑過每一個細節,他時而把脈時而讓患者把舌頭伸出,觀詳患者的面部并交流著。
就是這樣的一系列的問診后,看著他麻利地開出藥方,起身活動了下身體,拿著藥方快步如飛的跑向后院的藥房,轉身再回來時,很多的患者都涌上來送著關心和感謝。
這位胡子老人用幽默和風趣的言語與大家寒暄,那話語中是無限的正能量的發射,給每一位患者無比的信心。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雪山神醫”之子和述龍。
傳承醫德,讓感恩之心包容一切
和老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精通幾國語言,連老外都來找他診治,在他父親和士秀那個時代,國內外的很多老外都慕名而來。
他這樣介紹道:“其中包括很多駐華大使,此外,挪威的國王和皇后等國家首腦也都到過診所就醫。”從父親到他現在,很多的外國友人來這里,他和父親一樣用著精湛的醫術贏得了國內外患者的敬仰。
筆者跟隨和述龍醫生來到他的藥文化陳列館,看到了和醫生將所有的各國治療者的留言都用墨汁臨摹到每一塊木匾上,將這些美好的記憶用文字陳列。
當和醫生帶著筆者參觀他的陳列館時,他在講解著每一塊木匾上的文字,都帶著一份感恩,一份敞開,一份接納,一份解答……時而激動,語氣急促;時而又飽含情感,進入到那時的歲月之中。
就是這樣的一位醫者,用他最質樸的動作回報這個社會,在他的言語中,沒有抱怨,沒有吐槽,只有那份感激和感恩。
和老的家人在談到他自學之路時這樣說到,和醫生在上小學一年級時,由于他處在一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被迫停止了學業,之后又因父親“雪山神醫”受牽連,學業再次擱淺。
就是這樣他都沒有間斷學習,一直在自學的路上,用他執著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贏得了屬于他的榮譽。
和老在恢復高考時,以優異的成績即白沙古鎮成績第一考取衛校學習中醫,開始了他真正的醫學之路。他始終沒有自暴自棄沒有埋怨這個社會,他用他的專業把那份愛給到這個社會。
他自己在談到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時,這樣說道:“誰沒有起起落落的時候,連鄧小平這樣的偉人都有三起三落,何況我呢,我們要以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所有。”
在等待采訪之際,一名從河南專程來給和醫生送旌旗的女士,激動哽咽著將旌旗遞到和老手里時,已泣不成聲,她說和醫生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她今天可以站到這里都是因為有和醫生。她說她今天就是來送旌旗的,她不能耽誤和醫生看病,希望和醫生自己也要保重身體。
面對患者,和老這個高大的男子漢副教授也激動了,眼眶中含著熱淚道:“能讓別人快樂的人,他一定善良,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時旁邊的患者一口同聲道,“和醫生你就是那個最善良的人。”和醫生幽默道,“咦,我是善良的人。我很高興啊!”
我的目標就是一定要讓患者快樂。”他繼續說道,“能讓自己快樂的人才是一個聰明的人,千萬不要做笨蛋。”
他還強調: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可能會有不期而遇的逆境和遭遇,好與不好會混雜出現。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無論你當下正在經歷什么,都要調整好心態,繼續前行,繼續努力。欲成大樹,不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草繩。
弘揚國粹,氣、形、神統一
西醫束手無策的腫瘤絕癥,在“雪山神醫”及之子和述龍的手中竟也能夠慢慢好轉。在場的另外一位患者卜姐,也哽咽了。
2018年在天津腫瘤醫院因胃腸惡性間質瘤而手術,她覺得自己身體還不錯,并沒有在意,可手術后身體一路下滑,肝轉移,胃小彎轉移,腹膜下轉移,胸腔充滿積液,腹部鼓脹,病痛難受到都有死的想法。
就像她老公說的,這個病很罕見。她的老公一直為了可以讓她健康起來,到處尋醫問藥,可卜姐一直沒見好轉,還每況愈下。
在去年12月份由朋友介紹找到和老,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探求病因、病性、病位……診斷開具藥方,連續吃了三個月后,病情得到好轉。
卜姐說;“這眼淚不是說掉就掉下來了,我又不是演員,怎么可能說掉淚就掉淚呢,這是感動的淚水。”她還把自己的大姑姐一家都帶來讓和醫生給診治,好像要抓住和醫生,把健康統統都拿回來。
傍晚時分,和老看完了最后的一位患者,這位患者是一個健身操女教練。據她自己講,因談戀愛二人三觀不合,經常吵架,從此失眠就開始了,整晚整晚都睡不著,整個身體都打飄沒勁,天旋地轉的,甚至到神志不清的地步。
也吃了很多的煎藥,但始終沒有什么療效,經朋友推薦來到和醫生的診所。在和老的診所里,經常能看到一些揉著眼睛、神情疲憊的患者,他們都因為家庭、工作、人際關系等問題而失眠受到困擾。
這位健身操教練患者來到了和老診所時,失眠已經困擾她很久了,去過很多醫院都沒有見效。她說,當時的她已經像行尸走肉一般,沒有任何的活力,更談不上對生活的向往,非常著急。因為這個問題已經影響了她的整個生活,讓她感到非常痛苦和沮喪,她一度有自殺的想法。
她在和老的診斷后,服用第一副藥就可以入睡了,幾副之后她能夠更快地入睡,睡得更加飽滿和安穩。她感激和醫生幫助她戰勝了失眠的困擾,讓她重新恢復了健康和積極的生活狀態。“和醫生不僅是一位雪山神醫,更是一位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心理疏導者。”
和老與這位正在后院取藥的健身教練還在交流,突然和老把腳踢到很高,還喜悅的坐在長椅上往下下腰,從他的身手一看就知道他就是再忙也沒有放下鍛煉。
他開導女孩也要注意從心理調理,放開接受接納生活。他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關愛幫助了很多患者,讓他們重獲健康和快樂的生活。
兩代中醫人的淡定自若,從容面對
暮色已經悄然降臨,可診所前還是有很多患者在等待,有的是自己被幸運的加號坐上了今天的末班車,有的還期待今天可以有意外被加號,有的是已經在網上預約了,但已經是一個月后了,為了可以給親人早點醫治,他們守候在這里,希望可以有幸運的加號機會。
古鎮的夜景充滿著寧靜與和平,月光下的小路上沒有一人,只能看到樹的影子,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地上的影子也隨著變幻出各種各樣的姿態。和老終于看完今天的最后一位病人,走出了他的診所。
院子中還有幾位站在那里,看到這位和醫生時,都懷著敬意的心情看著他,雙手合十深深的鞠躬。這時有位四十出頭的女子走上前,先深深的鞠了一躬道:“我是爺爺(和士秀老人)的病人,今天是來給爺爺送一件白大褂,可沒想到來晚了,爺爺已經走了,”說著就泣不成聲。
從她的聊天中得知,她是和士秀老人當年給醫治的病人,那時的她家中很窮,爺爺沒有收她一分錢,她一直感謝惦記和士秀老人,還清楚的記得當時老人給她看病穿的白大褂上胳膊肘的位置都已磨出了洞。爺爺為了他們能少花些藥費,自己都舍不得換件白大褂。這件事壓了20年,她終于今天來到了玉龍雪山腳下,可以親手把它交給和士秀老人。
和老聽到這里,也哽咽了,喃喃道:“父親今天已離開我們4年7個月7天了,媽媽離開我們3年6個月28天。”和醫生每天都會在看診前,給老父親上三柱香,以表思念。
“我收下這件白大褂,謝謝!感恩!我會努力的,我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做我所感動的事情。”
在疫情那么艱難的時候,和醫生沒有關一天門,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幫患者所需,解患者所難,做最美的生命護航者!他就是這樣做著每一天的事情,按部就班無怨無悔。
“我不是神醫,也不是名醫,我只想做個明醫,這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要做一個明明白白的醫生,可以說這是和述龍醫生的座右銘了。
通過對和老的深入采訪,了解到他是對中醫藥事業有著執著追求的代表人物。他們為醫學事業默默奉獻,為患者解除痛苦,以醫術和真誠的態度贏得了人們的敬仰和贊譽。
在這個快節奏、繁雜而又充滿壓力的現代社會,身體健康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重要關注點。而傳統的中醫藥在治療某些病癥方面,獨具醫學優勢。
我們應該尊重中醫藥的價值,更應該學習和傳承中醫藥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承接中華民族優秀醫學文化,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希望“雪山神醫”之子和述龍醫生在未來的醫學事業中,繼續傳承和弘揚中醫藥精神,為人類醫療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為醫家頭條主編望帆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醫家頭條,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