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權時代以來,藍星各大洋的海上交鋒、海域巡邏便越來越頻繁密集。即便在和平年代,對峙行動也變得司空見慣,你方唱罷我登場。
不過,在軍警船對抗行動中,除了海盜之流,各國基本都恪守一個基本原則:除非你想和對方宣戰,不能對商業運輸船實施圍堵。也因此,國際局勢雖然風云變幻,但全球貿易依舊在正常運轉。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國際航道上,有一類運輸船,它既受到“商船不受圍堵”的潛規則保護,也因自身的存在,成為別人不敢冒犯的過江猛龍。它就是民運海航界的扛把子,“一點就炸”的“大刺頭”——液化天然氣船,簡稱“LNG船”。
LNG船被稱為“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一種建造難度極高的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目前全世界只有中、美、日、韓、法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制造。
天然氣液化是實現大規模運輸的必要措施,氣態的天然氣經過液化,體積會縮小至原來的1/600,但氣溫要維持在-163℃以下。因此,想要獲得低溫和高壓的儲存環境并不容易。
20世紀中葉,最早的壓縮天然氣船出現,被稱為CNG船,它能實現對氣態天然氣的100倍壓縮。但這種船只造價昂貴,即便到了技術發達的后期,單位造價也高達2億美元。
到了70年代,球罐式圍護系統的出現,解決了諸多技術難題,使得LNG船結構更強,不易損壞,可應急裝卸,但成本卻進一步攀升。
再后來,隨著薄膜型液貨圍護系統的出現,新型LNG船不斷更新換代,載運容量不斷提高。目前該技術被用于全球90%以上的LNG船。
LNG船之中國崛起
此前,在全球LNG船建造領域,市場份額一直被韓國、日本霸占瓜分,韓國造船企業更是一支獨大。我國雖然是造船大國,但由于工業化起步較晚,一直缺乏建造LNG船的高端技術。直到2008年,滬東中華造船廠第一艘LNG船下水后,中國仿佛解開了魔咒,一路追趕,到了2022年,市場占有率從無到有,快速擴大到25%,日本的份額直接被清零。
在LNG船建造領域,中國已創造出多個“世界第一”,比如同時期世界最大的薄膜型LNG船“大鵬昊”號,同級中吃水最淺,江海通航率最高的“傳奇太陽”號。
LNG船領域的發展,既讓我國減少了環球貿易中的對外依賴,節約了成本,也成為有利可圖的技術輸出國。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盡管隨著技術的變遷,安檢措施的嚴密,LNG船的可靠度、安全性越來越高,現代LNG船的泄漏率已低至十萬分之一的級別。但幾乎每時每刻,都有數百艘LNG船在海面穿行。而與超級油輪泄漏造成的大規模海洋污染和火災不同,LNG船一旦發生重大爆燃事故,堪稱浩劫。
根據天然氣爆炸真實損傷試驗得出的結論:一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爆炸,威力相當于1.9噸TNT。一艘大型LNG船的“總當量”,至少相當于20萬噸TNT。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幾倍到幾十倍。
某種程度上講,LNG船就是行走在在海面的“移動核彈”,遇到這些大家伙,軍艦也要繞著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