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8日上海車展上,比亞迪無疑再一次成為了車展上的一大焦點,比亞迪高端品牌仰望U8和仰望U9兩款車型紛紛亮相,首次近距離讓消費者們感受國產豪華車型的魅力。
在車展日上,仰望U8同步開啟預售,此車型包含豪華版和越野玩家版兩個版本,預售價格為109.8萬元。其中,仰望U8豪華版將于今年9月開始正式交付,仰望U8越野玩家版將晚于豪華版車型啟動交付,而且最讓人意外的是,消費者面對仰望U8并沒有早先預測的觀望心態,反而開啟預售的首日訂單量就破萬,可見仰望U8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不過也有很多人質疑仰望U8的定價,比如說“100萬買輛電車?”之類的話,到底電動車能不能賣到這么高的價格?勞斯萊斯純電轎跑閃靈,賣到575萬元,CLTC工況續航里程585公里,零百加速4.5秒,性能不咋樣,但是品牌光環強啊。
像仰望U8,在沒有品牌光環的加持下,沒兩把刷子是不可能打動消費者的,那么仰望U8的“兩把刷子”是什么呢?到底有多強?
“易四方”——四電機獨立驅動技術
早在仰望U8的發布會開場,通過蟹式橫向移動、原地掉頭等表演展現了此款車的強悍性能,當時驚艷之余,很多人開始發文稱,這不就是使用了特殊的麥克納姆輪嘛,1972年瑞典麥克納姆公司工程師本特·艾隆的發明,孩子玩的電動遙控車很多都能做到,但比亞迪真的只是在“耍雜技”嗎?當然不是,想要讓麥克納姆輪運動,四個車輪必須有獨立的動力源,也就是必須擁有四臺發動機或四個電機,人家比亞迪事實上是在展示其四電機獨立驅動技術,也就是“易四方”。
四個電機獨立驅動意味著什么?首先是改變了只能通過變速器和傳動軸單向輸出動力的局限性,通過快速獨立的調整單輪的扭矩,以及配合其他三個單輪扭矩,可以為車身帶來極大的穩定控制性,在轉向機構失靈時可以通過調整扭矩實現轉彎,甚至在單車輪爆胎后,通過調整剩余三個輪的扭矩,來及時調整車身姿態,防止高速翻車事故,并且“易四方”技術也直接改變了越野車的生態,鎖來了,也不如“易四方”技術好用。
并且,與比亞迪DM-i技術類似,“易四方”技術也不是新創造的技術,早在2004年,比亞迪ET概念車就搭載了四個輪邊電機,可以獨立控制四個輪的扭矩,但一直到2011年7月搭載輪邊電機驅動橋的比亞迪純電動大巴才交付使用,此后一直再未出現在其他車型上。
主要原因還是輪邊電機的電驅動總成集成化程度不高,空間有限導致輪邊電機會做的很小,動力也就受限,其他四電機驅動方案也有,比如直接將輪子安裝在電機上的輪轂電機驅動,缺點就是增加到車輪的整體重量,影響穩定性,綜合考慮,想玩分布式驅動還得是2004年的方案最可行,隨著技術發展集成化提高也就推出了如今的“易四方”。
“云輦”系統——重新定義車身控制
說道“云輦”系統,很多人知道這是關于底盤的系統,卻不知道具體有什么作用,說的簡單點云輦就是一套控制車身運行狀態的底盤系統,但這個控制卻不簡單。
仰望U8搭載的“云輦-P”系統,是行業首個新能源專屬智能垂向車身控制系統,通過五大維度50多個傳感器,高精準收集路面信息、車身姿態、駕駛行為等數據,發送至云輦智算中心快速決策,可以通過控制減振器進油量、阻尼調節閥、剛度調節閥,來實現車身的動態調節。
至于其他的,比如懸架總調節行程達到150mm,車輛無涉水喉最大涉水深度達到1000mm,四輪聯動、一鍵調平、超高舉升、高度自適應等實用的場景功能,17種特定路況模式和自定義模式的多種駕駛模式,這些都是云輦-P的基礎性功能,真正厲害的是云輦-P系統可以具備3級剛度調節。
剛度變化的核心是液壓蓄能器,它的結構是一個壓縮氣體腔與液體腔組合起來的,可以通過電機控制剛度閥的開度,來控制壓縮氣體腔與液體腔的壓力比,進而把氣體的壓力再通過液壓來傳遞給懸架,作用相當于液壓空氣彈簧,基于具有多種液壓蓄能器連接在液壓系統上,不僅能夠實現基礎的三級剛度調節,理論上還能夠在車輛動態中實現對于剛度的實時調整。
看到這兩項“黑科技”以后,大家覺得仰望U8的預售價,到底值不值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