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無論是我們的生活、工作,還是學習,某種程度來說,更像是“觀點”的交換,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生活中的一些“人生贏家”,他們要么能說會道,要么話不多卻能一語中的。人們喜歡聽他們說話,愿意接納他們的意見建議,這是為什么呢?
實際上,我們想要在生活工作學習上更“順利”,讓他人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看法,更樂意聽我們“說”,這種時候,我們就要把握“辯論”的規律。本次,顏小二就要和各位拆解一下《鬼谷子》一書中展現的辯論規律,并為各位解讀鬼谷子提出的不能說的5種話,期待可以幫到大家。
一、說話沒人聽?《鬼谷子》這五種話不能說
我們知道“忠言逆耳”,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說話藝術,“忠心”也會“浪費”在尖銳的言語中,得不償失。如果你發現自己說的話明明是為了對方好,但是對方卻不愿意聽,就自查一下是不是說了《鬼谷子》一書中指出的五類話,即:
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怨、曰憂、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怨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
這句話是鬼谷子在告訴我們,類似“病言”、“恐言”、“憂言”、“怒言”、“喜言”這五種言辭,在溝通交流、尤其是說服他人的時候,是忌諱之言,應該摒棄。
那么什么是“病言”呢?所謂“病言”,就是打消人士氣、信心的言語,這類言語讓人聽了氣餒、沒有精神氣,如生活中一句話澆滅他人興致的語言。各位回憶一下,應該聽到甚至說過不少吧。
所謂恐言,指的是聽了讓人害怕的言語。這種“恐言”多見于職場,甚至是夫妻之間,以類似“你不做,就會受到什么懲罰”的內在邏輯出現,聽了讓人心里不安,容易讓人帶著怨氣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所謂“憂言”,指聽了讓人心情抑郁不愿與人交流的言語。這種言語往往是挑撥離間的人最常說的言語,讓人聽了患得患失,甚至產生懷疑、自閉心理。
所謂怒言,指讓人聽了發怒,容易情緒失控且一發不可收拾的言語。這種言語往往多見于生活中的挑釁局面,容易讓人情緒失控。
所謂“喜言”,便是聽了讓人心意疏散失去主見的言語。這種言語多見于職場上下級之間,是諂媚者常用的溝通的方式。
二、樹立個人品牌,讓自己說話有人聽?就要杜絕“5言”
顏小二始終覺得,一個人的個人品牌是這個人的“門面”,這個人說話可信不可信,往往就與這個人日常在人們心中樹立的形象有關。而一個可靠的人,往往會懂得生氣時不說“恐言”、“怒言”,與人交往時絕不“病言”、“憂言”、“喜言”。
一個可靠的人,擅長控制情緒,不會做遷怒他人這種“低素質”的事情,所以基本很少出現“怒言”情況,更不會出言挑釁他人。可靠的人在與他人合作的時候,更多是帶著真誠與互利共贏的觀點與人共事,不會用“恐言”去恐嚇他人,以“恐言”建立的暫時的合作關系,崩塌只是時間問題。
同時,一個可靠的人,因為真誠,所以不會說迷惑他人的“喜言”,更不愿意讓他人陷入自閉和懷疑,所以也不會說“憂言”,同時,他們樂于鼓勵他人積極向上,更不會以“病言”去陰陽怪氣,給他人找不痛快。
換言之,我們不僅要摒棄“病言”、“恐言”、“憂言”、“怒言”、“喜言”,更要懂得遠離經常用這“五言”去傷害他人的人,這樣的人絕不可交,是素質和品性問題。
三、寫到最后
最后,顏小二還是那句話,《鬼谷子》一書中揭示的與人相處,包括識人辨人的技巧,學習的人要具備“品行良善”的基本特質,只有這樣,《鬼谷子》一書中的精華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助力,而不是傷人害己的“刀”。
好了,本次分享就到這里,下次顏小二再和各位分享古哲智慧,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啟發,記得分享給自己認可珍惜的朋友家人哦。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