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預示著季節的轉換,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有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主要習俗有迎夏儀式、嘗新活動、斗蛋游戲、立夏“秤人”等。全國各地立夏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尤其是南北方差異更大,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制作與食用面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下面一起來看看北方立夏吃什么食物吧!
1、夏餅
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現代多以海蠣餅代替。而夏餅經常用于母親送給已出嫁的女兒。在立夏吃夏餅,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說。
制作夏餅并不復雜,有甜、咸兩種,甜的主要加以芝麻,白糖;咸的,則更為豐盛,伴以鹽、韭菜、肉末、蝦米、香菇、胡蘿卜、雞蛋等。
夏餅是將和好的面壓成薄餅,里面包上肉絲、韭菜等,放入鍋中煎炸制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面餅,話豐收,其樂融融。
2、春卷
春卷分餅和菜兩部分,卷菜的餅一定要是新鮮做的的燙面薄餅,講究圓、薄、滑。搟好 的餅一定要在上面輕輕抹一層油,為的是不讓餅和餅之間粘連,同時吃起來口感也較為爽滑,配著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響的蔬菜,一軟一硬,口味一流。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于晉代,初名五辛盤。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溫書應試,整天埋頭攻讀,常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用;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制成薄餅,以萊肉為餡,包成卷筒形,既當飯,又當萊。這種小吃后來定名為春卷,并逐漸流行于城鄉各地。
3、面條
立夏時節,正是小麥登場的時節,老北京講究吃面,意在慶祝小麥豐收。據說,立夏吃面這個習俗源于晉代。那時,吃面是為紀念北方麥收后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有句話說得好:入夏面新上天。其寓意立夏吃面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4、扒糕
另外,老北京人立夏時還要吃扒糕。扒糕做起來很簡單,其實,就是用蕎麥面制作的。夏天涼吃,冬季可用油來煎著吃,佐料配以腌胡蘿卜絲、蒜泥、辣椒油,還有就是用芝麻醬、芥末醬、醬油、醋等混合勾兌的醬料,吃起來很好吃。
相傳,立夏這天的飲食,必吃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吃竹筍拄腿,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吃豌豆拄眼,帶殼豌豆形如眼睛,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另外立夏還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在吃以上美食的同時,不妨多食用時令食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