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各位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應該與形形色色的人打過交道,也遇到各類事情,對人性的“復雜”應該多少有些了解。有時候,現實教會我們,我們面對任何事去區分對錯并沒有意義,甚至還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煩擾。留心的朋友應該也能觀察到,有一些在生活中身居高位、“段位高”的人,對于“對錯”的標準不會過于固定,他們更看重“合適不合適”。
其實,這些“段位高”的人研判事物的底層邏輯,與《鬼谷子》一書中的理論不謀而合,鬼谷子指出,對錯是相互轉化的,一個“聰明人”,不會認死理,而是懂得“靈活“,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
一、《鬼谷子》:對錯相互轉化,聰明人往往很“靈活”
下面,我們開門見山。
關于“聰明人”的行事作風,《鬼谷子》一書中有這么一句話: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圣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于事而合于計謀,與之為主。合于彼而離于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術也。
這段話比較長,顏小二就不逐句翻譯了。這句話大概意思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一直高貴,也沒有人可以一直是被效仿、被學習的對象。圣人面對各類事情,不會有恒久的同意或者不同意,也沒有恒久的聽從與不聽從。圣人做事成功的原因,在于可以貼合實際。貼合一方,就會遠離另一方,不能同時適用于雙方,于此,一定會有對立出現。正是因為事物存在正反轉換、對立的現象,所以才要根據實際,靈活做出選擇和行動。
從上面的翻譯,我們就可以看出鬼谷子的觀點:因為萬事萬物存在“正反轉化”的規律,所以“對”和“錯”不是亙古不變。于此,“一條路走到黑”的對錯善惡觀,很有可能因為與實際不符合,讓“善”的旗幟變成了“惡”的幫兇。各位可以體會一下其中的道理。
換言之,鬼谷子這是在告訴我們,聰明人要避免“非黑即白”這類過于絕對的是非觀,做事、判斷時,要聯系實際思考,合適的,許多時候才是當下“對”的選擇。
二、避免“非黑即白”,絕對不是“和稀泥”
但是,顏小二必須說明白的一點是,鬼谷子這里提出的“世界上沒有恒久的對與錯”,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無對無錯”去“和稀泥”。
所謂的“靈活”,絕對不是當八面玲瓏的“老好人”,而是“對錯有范圍”、“善惡有邊界”。在某一特定的情況下,選擇正確的處理方式,讓“對錯”在一定范圍內成立,讓“善惡”也在實際情況中有邊界,而非“一刀切”的絕對化。這種“靈活”,才是聰明人的靈活。
三、我們要學的是有規矩的“靈活”
鬼谷子智慧的高明之處,在顏小二看來大抵是他雖然要我們懂得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但是卻沒有背棄“是非對錯”的現實,更不會讓我們取消“是非對錯”、變成“無對無措”無原則的人。
從鬼谷子的理論可以看出,真正的原則,反而是在看到“對錯”相互轉換的規律后,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做出正確抉擇的,即在結合實際情況下,就“是非對錯”做出的合適選擇。各位思考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