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執(zhí)掌朝政十五載的太后呂雉去世,長期深受壓制的劉姓諸侯王率先發(fā)難,齊王劉襄在接到弟弟朱虛侯劉章的消息后,盡起齊國和瑯琊國之兵西進,為免國家陷入內(nèi)亂,陳平、周勃于京城發(fā)動政變,誅滅呂氏一族,迎立代王劉恒為帝。
劉恒即位之初,面臨著嚴峻的“君弱臣強”局面,然而劉恒僅用三年時間,便完全掌握了朝政,鞏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代王劉恒入京之初,面臨著“君弱臣強”局面
代王劉恒在最初得知陳平等人擁立自己為帝時,非但沒有感到興奮,反而極為憂慮,原因便是由于自己遠在代地,根本不知道京城發(fā)生了什么,分不清呂氏和大臣到底誰是忠、誰是奸,根本不敢輕易入京。
包括郎中令張武在內(nèi)的大量代國大臣皆認為其中有詐,建議劉恒裝病拒絕前往,只有中尉宋昌經(jīng)過分析,認為可以入京即位。然而, 雖然宋昌分析的有理有據(jù),但劉恒仍然難以做出決斷,以至于最終不得不通過占卜來幫助自己下定決心。
然而,即便占卜得出的卦象為吉,劉恒入京仍然不得不小心翼翼,先是派舅舅薄昭入京查探,待到距離京城五十里時,又派宋昌入京打探,直到確認京城毫無異象,這才帶著薄昭、宋昌、張武等六人入京。
當時,陳平、周勃本就是地位崇高的功勛老臣,憑借誅滅諸呂之功,他們不僅聲望達到頂點,更是全面掌握了朝政和軍權,而八歲便前往代地就封的劉恒,由于長期遠離京城這個權力中心,在朝中卻是毫無根基。
劉恒入京之初,周勃、陳平等大臣根本沒有將劉恒放在眼里,周勃先是在渭橋迎駕時想要將劉恒拉到一旁私聊,幸有宋昌出面阻攔,后在劉恒進入未央宮時,又被衛(wèi)士攔住去路,以至于劉恒不得不求助于周勃,由周勃出面喝退衛(wèi)士。劉恒甚至極可能因此被迫處死了代王后和四個兒子(《孝景本紀》記載為三個兒子)。
代王劉恒入京之初,面對掌握著朝政大權和軍權的功勛老臣,可以說面臨著嚴峻的“君強臣弱”形勢,不僅無法控制朝政,甚至連自己一行人的安全也難以保證,極可能就此淪為傀儡皇帝。
第一步:掌握京城兵權,平衡朝中勢力
為了保全自己一行人的性命,劉恒入宮當夜便任命宋昌為衛(wèi)將軍,負責統(tǒng)領兩宮衛(wèi)隊南北軍,又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統(tǒng)率皇宮禁軍巡視殿中,并連夜下詔大赦天下,對百姓予以賞賜,并允許百姓聚會飲酒五天。
劉恒此舉,不但將京城軍權暫時抓到了手中,至少使得自己一行人的安全有了基本保證。同時,劉恒也等于向天下表明已經(jīng)改朝換代,且明確了自己乃是新一任皇帝,等于坐實了自己的身份。
漢文帝元年(前180年)十月初六,劉恒下詔改封瑯琊王劉澤為燕王,又封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次日,劉恒正式稱帝即位,隨之下詔廢除呂后所封的魯、瑯琊、呂等國,將齊國所割讓的城陽、瑯琊、濟南三郡重新歸于齊國,將薛郡重新歸于楚國,以安劉氏宗族之心。
與此同時,劉恒任命舅舅薄昭為車騎將軍,又在立竇漪房為皇后之后,賜給其兩個兄弟田宅土地,命其留居長安,但此舉隨即引起朝臣警惕,在他們的逼迫下,劉恒答應不授予兩人官職。
劉恒雖然對功勛老臣權勢過大極為忌憚,但鑒于這些大臣的平叛、從龍之功,劉恒在剛剛即位,皇位尚不穩(wěn)固的情況下,為了穩(wěn)住局面,也不得不對這些老臣再度予以賞賜。
謀士出身的陳平意識到了其中的危機,于是主動稱病請辭,劉恒極力挽留,陳平則以自己在誅除諸呂中功勞不如周勃為由,主動讓出右丞相一職。于是,劉恒便以周勃為右丞相,以陳平為左丞相,另以灌嬰為太尉,并對周勃、陳平、灌嬰、劉璋、紀通、劉興居、劉揭等功臣予以重賞。
劉恒雖然長期遠離朝堂,但卻非常有政治手腕,他知道自己的皇位想要穩(wěn)固,就必須使得朝中勢力相互牽制,只要穩(wěn)住了劉姓諸侯,大臣們便不堪輕舉妄動;而只要穩(wěn)住了大臣,諸侯們也不敢輕易造次。因此,他通過先后對劉姓諸侯和功臣予以拉攏,不僅使得朝政局勢趨于穩(wěn)定,自己的皇位也得以日益穩(wěn)固。
第二步:成功壓制相權,列侯遣歸封地
周勃自升任右丞相之后,可以說已經(jīng)位極人臣,不僅朝中百官對其極為敬畏,就連皇帝劉恒也對其極為恭敬,散朝時甚至常常目送其離開,這一切都讓周勃有些飄飄然。雖然后經(jīng)袁盎提醒,劉恒不再刻意謙卑,越來越有帝王威嚴,但相權壓制皇權的現(xiàn)象仍然十分嚴重。
當然,劉恒也知道想要收回大權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并沒有急于與周勃產(chǎn)生沖突,而是通過廢除連坐法,賞賜天下無妻、無夫、無父、無子的窮困人,以及年過八十的老人,不滿九歲的孤兒等手段來收取民心,使得自己的皇位越來越穩(wěn)固。
孝文帝元年(前179年)八月,劉恒在皇位已經(jīng)穩(wěn)固的情況下,這才對周勃發(fā)難,當廷詢問其全國一年有多少案件,又有多少稅收,周勃不知只能慚愧認罪,后經(jīng)他人提醒,才明白皇帝深意,遂謝罪請辭。此后,陳平雖得以獨任丞相,但已看出劉恒意思的他,也只好借年老體弱為借口退出朝廷,劉恒遂得以收攬大權。
劉恒在收奪權力的同時,也在大肆培養(yǎng)嫡系力量,除了任用外戚之外,他還從地方提拔了不少能臣干吏,他將河南郡守吳公提拔為廷尉,吳公則向劉恒推薦了賈誼。賈誼入京后,很快因才能得到劉恒重用,不到一年便被提拔為太中大夫。
之后,賈誼根據(jù)列侯留居京城,相互勾連結盟威脅皇權的現(xiàn)象,提出命令列侯各歸封地的建議。劉恒遂于漢文帝二年(前179年)十月下令“列侯各歸封國,即便因在朝中任職或因詔令無法歸國,也要派太子返回封地。”
不過,當時實力仍然強大的列侯對此并未理會,而劉恒也并未心急,直到一年后,劉恒通過大封劉姓諸侯為王等方式再度穩(wěn)固皇位,這才命令周勃帶頭返回歸國,周勃無奈請辭歸老,有了周勃的帶頭,京城列侯紛紛被迫歸國。
隨著皇位的日益穩(wěn)固,劉恒先是通過壓制相權收回了朝政大權,之后又通過將列侯遣歸封國,徹底瓦解了功勛大臣對皇權的威脅。
第三步:借用審食其被殺,震懾各方勢力
諸呂被滅,劉恒即位之后,在呂氏被定性為反賊的情況下,淮南王劉長和辟陽侯審食其處境便變得極為尷尬,其中淮南王劉長雖為諸侯王,但卻是呂后的樣子;而審食其雖是開國功侯,但卻因早年照顧劉太公和呂后而深得呂后寵信。
漢文帝三年(前177年),淮南王劉長入京。彼時,淮南王劉長急于改善自己的處境,而劉恒則急于緩和朝廷與諸侯王之間的關系,因此兩人相處極為融洽,不僅出入同車,而且時常一同外出游獵,完全是一副兄友弟恭的親密模樣。
劉長為了對外表明與呂氏斷絕關系,選擇了對同樣處境尷尬的辟陽侯審食其下手,帶著魏敬等仆從直接將審食其刺殺于辟陽侯府外。
殺死審食其后,劉長脫掉上衣,跑去向劉恒請罪,表示自己殺審食其乃是“為國除賊,為母報仇”,原因是審食其作為呂后寵臣,卻在自己母親張美人被貫高刺駕事件牽連,呂后大封諸呂和呂后殘害劉姓諸侯三件事中沒有對呂后予以規(guī)勸。
自呂后掌權以來,朝廷與諸侯王的關系便極為緊張,劉恒即位以來好不容易使得雙方關系有所緩和,哪里肯為審食其去得罪諸侯王。在無法嚴懲審食其的情況下,劉恒選擇了充分利用此事件,用以震懾列侯和外戚。
當初,審食其之所以能夠在“諸呂之亂”中逃過一劫,除了陸賈、朱建的幫助,更為重要的便是其辟陽侯的身份。漢朝建立以來,還從來沒有過列侯因罪被殺的先例,因此即便陳平、周勃等人與審食其是政治對手,但皆為列侯的他們同時卻又是利益共同體,他們之所以不殺審食其,正是不愿開列侯被殺的先河。
劉恒選擇不懲處劉長,無疑是在對外宣布列侯犯罪同樣可以處死,此舉無疑極大震懾了列侯。與此同時,隨著薄昭、竇嬰等外戚的入朝,利用外戚崛起的審食其之死,無疑對這些人也是極大的震懾。
最終,劉恒以劉長系皇室宗親,且辟陽侯的確有罪在先的名義,赦免了淮南王劉長擅殺大臣之罪,而自此之后,“薄太后及太子諸大臣皆憚厲王”,包括周勃在內(nèi)被遣歸封地的列侯們更是人人膽戰(zhàn)心驚、生怕因故被殺,大臣們對于劉恒這個越來越捉摸不透的皇帝,由此也是更為畏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