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掌摑事件已過去多日,JF的通告和完整視頻也在幾日前一并曝出,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也可謂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對此,本來不想發表什么看法。
可是每每上網,總能發現人們還是在為此劍拔弩張、叨叨吵吵個不停。
實在搞不明白,這還有什么可吵的呢,孰是孰非,不明擺著嗎?
要我說,事情的性質很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
“孩子的母親楊某某雖然也有錯,但始作俑者是事先被掌摑的王某某啊!”
依據此論點,我們不妨倒著把問題說完。
一、各打五十大板,有問題嗎?
如果說在通報和完整視頻還沒出來之前,一幫人圍著義憤填膺地說
“明明王某某是正當防衛,為什么JF要認定是互毆”
勉強還可以理解,畢竟一開始在未知全貌的情況下聽信了王某某的一面之詞,被帶節奏了嘛!
但是現在通報和完整視頻出來了,一大群人還叫著喊著,以完整視頻并不完整,存在剪切、拼接為由向JF發出質疑,盲目為王某某站隊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只能說這些人是非傻就是壞,要么就是揣著明白裝糊涂,純粹是以逆向思維博取流量罷了。
就像寫文章講究的是主題明確,言簡意賅,而不是長篇累牘、記流水賬。
JF通報和發布的與之對應的事件視頻就更是這個道理了。
關鍵是要看它是否已經在盡可能短的篇幅和時長里把前因后果,以及關鍵的過程細節一一講到和具體呈現出來,從而使受眾能快速看完,快速獲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問題本質。
而不是事無巨細的堆砌每一個對認定事件性質無關緊要的冗長細節。
至少通過JF發布的5分時長的“完整視頻”來看,雙方被各打五十大板被處以行政處罰,其中王某某被罰款200元,楊某某被罰款500元的判罰非常準確合理,而且JF的判罰非常人性化、很有溫度。尤其是王某某一點也不冤,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判輕了,至少各罰500也是沒問題。
因為客觀上我們從5分鐘的視頻里看到楊某某自始至終表現出的是
“隱忍、理性、克制”。
而王某某則是完全相反的
“咄咄逼人、各種挑釁、滿滿的攻擊欲”。
大家最終指向和JF最后做出判罰的依據無非就是楊某某先打出的一巴掌和王某某隨后還擊而出的兩巴掌。
那么我們不妨就從這兩巴掌來說明問題,看看雙方打出的巴掌是怎么形成的?
/楊某某打出的巴掌是被多輪逼迫后的有意識的無意識使然,客觀上至少遲到了六個回合。
1.王某某對著楊某某孩子做出連續作嘔的動作。
楊某某沒有失去控制,只是喊著“打110”。足夠隱忍
2.孩子舅舅向王某某接連罵道“瓜婆娘”。
楊某某喊話制止,稱別當著孩子面鬧。足夠理性。
3.王某某連續飆臟話“傻*”
楊某某厲聲斥責之后,也只是無奈地“哼哼”。足夠克制。
4.王某某對著楊某某孩子錄視頻,并嘴里一再輕蔑地說道“看看,孩子就長這樣”
楊某某一再隱忍之后,也只是大聲責罵,強調“不要錄孩子,孩子是未成年,隱私權需要保護”。隱忍克制了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5.楊某某主動提出向她王某某道歉,王某某非但不領情,反而拿出手機對著楊某某的臉錄視頻并一臉壞笑,在被質問之后,一個勁地回懟“我就錄,就錄”
楊某某欲哭無淚,但還是強忍不發作。
6.在列車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楊某某再次主動道歉。王某某卻依舊絲毫不退讓,并狡辯自己已經有向孩子道過歉,在得到質疑后蠻橫地甩出一句“沒聽到關我P事”
楊某某除了無奈,只剩忍耐。
7.王某某再次連續口吐芬芳,“傻*,傻*,傻*” 楊某某一再地嚴厲斥責“你再罵”,王某某仍舊使勁地飆出“傻*,傻*”。
楊某某終于忍無可忍,順勢甩出一巴掌。
說到這里,我想對楊某某的評價只剩
“忍功了得”
四個字了吧。
我想換成絕大多數人,那一巴掌早就在前面的第一個回合時就落下去了吧。
說完楊某某的一巴掌,再來說王某某打出的兩巴掌。
不同楊某某打出的一巴掌是被逼迫是有意識的無意識,是不可控的自然反應。
//王某某的兩巴掌則是有意識的快、準、狠的惡意報復。
1.第一巴掌。
在猛地受到楊某某的巴掌之后,王某某并不是迅疾條件反射般地回擊。而是短暫的停頓之后,先回頭向乘客們交代道“你看,她打我了” 然后轉過身惡狠狠抽向楊某某,不僅是有意識的,而且是力道滿滿,隔著屏幕都能聽到那“啪”的一聲。
2.第二巴掌。
惡狠狠的一巴掌打出之后,并沒有得到楊某某的回擊,另外列車工作人員們也紛紛勸阻不要打了,并且這時仗義的東北大哥也過來勸架。可就在這時,王某某打出了那“鏗鏘有力”的第二巴掌。
如果說王某某打出的第一巴掌是毫不怯弱地挽回尊嚴般地回擊,尚可理解并原諒,那這惡狠狠甩出的第二巴掌就是瘋狂的情緒發泄,實屬不應該。
好了,關于相互使出的巴掌和雙方在過程中的表現分析完了。
這個時候,你還能說王某某是
“正當防衛”嗎?JF對雙方各打五十大板有任何問題嗎?
一個是全程隱忍、理性、克制,不可控地打出輕飄飄的一巴掌被判罰500,一個是一路咄咄逼人、肆意挑釁,有意識有準備地打出狠而有力的兩巴掌則罰得相對較輕200。
難道這還不夠“袒護”王某某嗎,網友們還有什么可為她打抱不平的呢?
二、誰在帶節奏,是怎么帶起來的?
王某某就算不在理,但至少在列車上的吵鬧過程中是得勢而又賺得便宜的。畢竟從以上的全程表現來看,一直都是她王某某在保持進攻的姿態,而楊某某一方幾乎一直是處于防御的狀態。
雖然第一巴掌確實是由楊某某先打出,但是如上面分析的那是屬于逼不得已的有意識的無意識的反應,是看似主動卻是被動的行為,并且其巴掌力度也是輕飄飄的。
而王某某打出的兩巴掌是絕對有意識的主動進攻,而且是充滿了力道。
再加上,接下來東北大哥的出場是完全站在了她王某某這一邊,當著眾人的面向楊某某方使勁地輸出、猛批了一頓,當時還響起了其他乘客們的一致掌聲,可謂是讓王某某賺足了面子。
按理說,或者換成絕大多數人至此都會借坡下車,鳴金收兵,趁機息事寧人,畢竟盡管是場面上占得了優勢,但再怎么說都不是光彩的事。
可王某某卻反其道而行之,事后僅僅過了三個多小時就將掐頭去尾的視頻上傳網絡,并且扔出一篇斷章取義、避重就輕的簡短小作文。瞬間,網友們炸了,都覺得豈有此理,一邊倒的討伐楊某某方的聲音。
請問這是何居心,值得效仿和提倡嗎?
三、到底誰錯在先?
分析一個矛盾或者一件事情雙方的對錯,無非是要看它的起因,過程中雙方的表現,還有事后各自的處理態度。
那么,該文章前面的第一個環節我們看到了楊某某在事情過程中的
隱忍、理性、克制。
同時也看到了王某某的
咄咄逼人、各種挑釁和滿滿的攻擊欲。
顯然其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第二個環節中我們又說到了王某某在吵鬧過程中
“得勢又得便宜”
之后又不選擇冷處理,而是在事后發布和傳播明顯有利于自己的掐頭去尾及避重就輕的短視頻和小作文,這樣的行為顯然是令人疑惑,甚至是不齒的。
最后,我們再來說和看該事件到底是誰的錯在先,是由誰引起的?
難道真的如王某某說的和大家一致認為的“熊孩子”的不斷地躥椅背導致的嗎?
我的回答是“不,絕不!”
首先“熊孩子”這一說話就是非常的不妥!
淘氣,愛玩鬧本身就是小孩子的天性使然,更是無可厚非。此事件中的兩孩子不斷吵鬧、踹椅背行為就是屬于這樣的天性釋放,客觀上是沒有錯的,給對方帶來困擾更是他們不自知的。
那為什么要給他們背上“熊孩子”這樣的罵名呢?
當然你確實可以反駁說小孩子雖然無心、不自知,那我懟他們的家長總沒錯吧,其家長總該負起監護的職責吧。
可是,家長有時也會忽略啊,一定意義上他們也會覺得小孩的嬉戲、玩鬧很正常啊,盡管是公共場合。
你覺得不舒服了,感覺被冒犯了,看不慣了,不是該你好聲好氣地和對方說嗎?
他們是無心的,而你卻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狂躁而歇斯底里地怒吼,誰能接受呢?以致對方回懟一句
“他們是孩子,你這樣兇他們至于嗎”
這不很正常嗎!
什么叫互為理解,互為尊重。你不理解、尊重對方,干嘛要強求對方理解、尊重你呢?
你的有心狂飆針對他們的無心冒犯,真的對嗎,應該嗎?
所以,高鐵掌摑事件,在我看來就是一場在一開始就以“熊孩子”之名而發起的徹徹底底的荒唐的PUA行為。熊孩子是莫須有,有的是你心底的自私和不善良!
不然的話,笑容可掬地溫柔地說道“小朋友不要淘氣了噢,阿姨累了想好好休息了。”
或者對著其家長耐心而又有禮貌地說“不好意思,你的兩個小孩總是踢我后背椅,你和他們好好說下別踢了。”
不就什么事都沒有了嗎!
同樣很簡單的事,或者是溫柔提醒,或者是惡言怒斥,卻是完全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這怪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