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聽著音樂寫著稿子的瓦西里。
我記得HIFIMAN上一次更新入耳式有線耳機要追溯到2021年的re2000 Pro,作為HIFIMAN入耳式有線耳機的旗艦級產品,靠著出眾的聲音素質受到了眾多燒友的喜愛。
時隔兩年,HIFIMAN再次更新旗艦級入耳式有線耳機,這次HIFIMAN并沒有沿用re2000的系列名,而是賦予了它一個全新且優雅的名字:Svanar。
在瑞典語中,Svanar是“天鵝”的意思,從字面上理解,它是美麗的、優雅的。而HIFIMAN對于其名字的由來也做了解釋:
海菲曼團隊在柏林歌劇院、莫斯科國家大劇院觀看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天鵝湖》時發現傳統歌劇院的下沉式樂池設計非常有特點,在結合獨特的二次擴散頂棚結構后,形成了非常寬廣的聲場。以往這種聲場只有在設計良好的三分頻印象上才有可能重現,而這個聲場的形成和高質量、深下潛的低頻是分不開的。
而HIFIMAN團隊這次則是在Svanar上實現了精確而甜美的高頻,與高質量、延音豐富的中頻,和深邃沉穩的低頻,三頻平衡的結合點恰好處于頻響交匯的黃金分割點,本身具備數學之美,又由于靈感來自于天鵝,所以才為它命名Svanar。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聽Svanar,今天跟大家談談關于它的設計以及試聽體驗。
設計:如天鵝般優雅
外觀上,Svanar采用了全新的設計ID,耳機后腔采用了鋁合金材質外殼,表面質感細膩,看上去低調且優雅,而且銀色本身也比較時尚和百搭。
不過,當我把Svanar整個從盒子里拿出來,它還是給了我不小的驚喜。原來,低調只是Svanar的“一面”,而它的另一面則是“張揚”,或許這才是一款定位萬元旗艦級別耳機該有的“霸氣”。與外側相對內斂的銀色不同,Svanar耳機的內側腔體采用了黃銅材質,并在表面鍍上了一層24K真金,這樣做的目的,除了確實可以通過材質的優勢來提升音質表現之外,還是一款旗艦級耳機應有的“禮遇”。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更喜歡Svanar的這個全新的配色。
在佩戴感受方面,Svanar讓我非常喜歡,猶如天鵝身姿般優美的造型頗有幾分定制耳機的味道,內側音腔的曲線能夠最大限度貼合我的耳道,仿佛為我的耳朵度身定制一般,佩戴起來非常舒適。
除了舒適之外,還有對于音質的提升,更加貼合耳道的設計讓聲音盡可能地保留在耳朵里,所以直觀感受是其帶來的“靜逸”與“沉靜”。當然,除了這些被動提升的音質之外,Svanar還內置了一顆直徑9mm的發燒級動圈耳機單元,這可能也是HIFIMAN愿意為其重新進行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線材方面,Svanar依然延續使用了在Re2000 Pro上就在使用的標配線材,它最為讓我稱道的就是“柔軟度”,使用的時候手感、觸感非常不錯,而且聽診器效應也非常弱。當然,如果大家有更加高端的線材,也是可以自行更換的,Svanar為可換線設計,只要是0.78mm插針即可。
而且,這次的原裝耳塞非常豐富,不僅有常規的單節套,而且還為不同喜好的燒友提供了雙節和三節套。我自己習慣佩戴雙節套,相比單節隔音效果更好,又不會像三節套那么夸張。
聲音表現:
在談Svanar的聲音表現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再跟大家談談它的核心技術:拓撲振膜技術。作為HIFIMAN的核心技術之一,其在RE2000系列上就已經出現過,也是這個系列廣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拓撲振膜的靈感來自于邊仿博士因“不同納米材料結構不同,材料特點也不盡相同”這一點而受到的啟發,因此不同的振膜表面結構對聲音有不同的影響。
簡單而言,拓撲振膜就是一種在表面做特殊鍍層處理的振膜。鍍層分布呈特殊幾何構型,根據不同的音色需求,調整鍍層的配方、厚度與幾何形狀,達到調整聲音的目的。
而這次的Svanar通過細節的調教,其整體聲音表現相比RE2000 Pro更加出色,中高低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別是低頻方面提升更大。
參數方面,Svanar的頻率相應范圍為5Hz-35kHz,對比RE2000 Pro范圍要更廣;阻抗為60Ω,與RE2000 Pro一致;而100dB的靈敏度,則要比RE2000 Pro的103dB低一些。所以,想要發揮Svanar 100%的實力依然需要好的前端來推。
我這次使用的是傲立的M-One DAC解碼放大一體機來搭配HIFIMAN Svanar,所以,以下的試聽體驗也基于這套系統。
初聽,可能是因為Svanar還沒有煲開的原因,聲音有些微發緊,但好在底噪部分控制的非常好,完全聽不到底噪的存在,起碼說明塞子本身基礎素質還是可以的。在經過大概5天的煲機之后,再去聽Svanar,嗯有內味兒了。
首先是聲場,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一款耳機的初印象可能并不是它的三頻有多么的均衡,而是在于聲音立體感如何,以及聲音的結像是否清晰、準確。就入耳式類型而言,Svanar的表現顯然配得上“優秀”這個詞,它有著開闊的聲場表現,對于不同聲音的結像定位也足夠清晰,對于喜歡聽一些大制作的朋友而言,Svanar不失為不錯的選擇。
另一方面,HIFIMAN多次強調Svanar是五邊形戰士,除了設計和佩戴舒適度之外,其在中高低三頻方面表現同樣非常均衡。中頻部分,Svanar依然延續了RE2000 Pro的低音染特點,很好地還原了高品質音源的聲音本質,我幾乎感覺不到聲音中的數碼味,整體表現干凈利落,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人聲,而恰恰Svanar在人聲表現上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聲音清晰通透、以往不曾出現或者注意的細節都一涌而來,幾乎每一首歌曲都有全新的聽感體驗和認識。高頻部分,Svanar清亮無毛刺,有著非常出眾的通透感,特別是在樂器部分,純凈度非常亮眼。低頻方面,應該是Svanar對比RE2000 Pro提升最大的部分,它的低頻有足夠的下潛深度,還有這驚人的力量感和彈性,層次感和延伸性都屬上乘,確有澎湃震撼質感。
《Hey Jude》,第一次聽這首歌是由孫燕姿在2002年翻唱的歌曲,之后才聽了The Beatles的版本。歌曲初段,保羅·麥卡特尼人聲+鋼琴的吟唱簡單質樸,仿佛真的在和某個人在聊天一般,來到中段,人聲和樂器有著非常棒的分離度,特別是樂器開始逐步增多之后,你依然能夠找到鋼琴在哪里,方位感清晰,而在和聲部分,則可以很好地分辨出每個人的聲音,完全不糊。
《Let It Be》,The Beatles的又一首經典歌曲,2021年的時候進行了重制,歌曲開頭就把我一把拉進了錄音棚,很有小House的感覺,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而保羅·麥卡特尼仿佛就在耳邊吟唱,臨場感十足。
《Lonesome Lover》,一首Max Roach在2013年發布的歌曲,歌曲后半段,有一段時間非常長的薩克斯演奏,Svanar將其高音部分給予了非常好的還原,而在樂曲接近末尾的部分,歌手Abby Lincoln的一段高音吟唱同樣展現了Svanar對于高頻的掌控力。
《Uh Uh》,一首整個樂曲都在低頻部分的歌曲,對于一般耳機,這首曲子很可能就是一大堆低頻的疊加,會糊成一片,而Svanar出眾的解析力和低頻表現,為聽者帶來了定位清晰、低頻清晰的高水準樂曲,特別是樂曲中的六弦電貝司更是一絕,有興趣的話可以聽一聽。
總結:
就更新頻率而言,對比大耳,HIFIMAN對于入耳式有線耳機的更新少之又少,所以每次更新我都會抱200%的期待,好在這次Svanar確實沒有讓我失望,不僅有天鵝的顏,而且得益于拓撲振膜技術加持,Svanar在三頻、聲場等方面有著出眾的表現,就我個人而言,它是完全能夠匹配這個售價的,如果預算合適,我覺得Svanar真的值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