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更多精彩
千呼萬喚始出來
期待已久的新書《喀什》
已正式出版發行!
喀什,
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通道,
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
如果新疆有一個必去的地方,
那一定是喀什!
(請橫屏觀看,喀什地區的高臺民居)
喀什地處中亞腹地,
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帶,
日照時間長,蒸發旺盛,
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
喀什地區周邊的綺麗風光。
在無人機鏡頭下,
蘭干塔格綿延起伏,溝谷縱橫,
那是大地的骨架。
(請橫屏觀看,蘭干塔格河床上
零星散布著突兀的山包)
喀拉塔格名為“黑山”,
卻并非一座全然黑黢黢的山。
喀拉塔格東西橫亙近15公里,
毫不吝嗇地展示自己的雄偉壯麗。
(請橫屏觀看,喀拉塔格是喀什的一座土山,
生活在這里的人抬頭便可看到它的一峰半壑)
吐曼河穿城而過,
滋養著依河而居的喀什人民。
576平方公里的流域為喀什
裝點著繽紛的四季。
(請橫屏觀看,吐曼河繞老城而過,哺育著喀什人民)
吐曼河起源于
疏附縣原欄桿公社阿克塔木一帶,
北枕阿克塔格山。
從一條泉水型河流,
接蓄著沿途農業區的
灌溉水與雨季帶來的雨水,
形成了如今蜿蜒流淌的吐曼河。
(請橫屏觀看,吐曼河大橋橫跨吐曼河,
連接著喀什古城與高臺民居)
在喀什,古城、山峰、戈壁,
總有一處合你胃口的坐標,
如若你并不滿足于自然的饋贈,
那不妨循著歌聲和舞樂,
到公園去體驗喀什人自我治愈的人生。
(請橫屏觀看,人民公園建成于1954年,
是喀什市“輩分”最大的公園)
一副撲克牌,
就能引得不同民族的牌友在公園相聚
伴著鼓點與樂音,
喀什人民在公園歡跳麥西來甫。
(請橫屏觀看)
東湖公園坐落于人民西路南邊,
倚靠在吐曼河畔。
穿過西域之門進入東湖公園,
一灣生命之泉即刻將你包圍,
水溫柔地蕩著,毫無一絲褶皺。
(東湖公園是喀什市一面鏡子,
倒映著喀什市城市發展的面貌)
常言道,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
對吃貨而言,
那便是“不到新疆,不知葡萄之甜”。
金風送爽,瓜果飄香。
喀什的葡萄早已在水果市場里穩坐“C位”。
(喀什的葡萄形似瑪瑙,皮薄肉厚,甜蜜多汁)
除了葡萄
喀什人還愛石榴,更離不開石榴
5月石榴花開,
世界仿佛只剩下三種顏色,
泥土的焦黃、樹葉的青綠
與果皮上的朱紅。
果園里個大飽滿的石榴,
像一個個紅燈籠,
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在南疆腹地,
有一處融合“塞外”與“江南”的桃花源。
帕哈太克里鄉(簡稱帕鄉),
在維吾爾語中,意為水鳥棲息之地,
這里地處喀什市西南郊區,緊鄰克孜勒蘇河。
(風吹稻浪,每年10月是帕鄉水稻豐收的時節)
與新疆傳統的果園、林場經濟模式不同,
帕鄉遍地泉眼,稻田廣布,
耕地面積1萬多畝,
是一處遠近聞名的“稻鄉”。
(秋收完,稻田就是耕牛的牧場)
有人說,
“不到喀什,就不算到過新疆”
喀什,
一個讓人心心念念的地方
一個古老與現代并存的地方
下一站,喀什
去領略南疆的大好風光吧
(請橫屏觀看,夜幕下的喀什古城)
以上內容部分節選自《喀什》,
作品已正式出版發行
發現城市之美
“發現城市之美”項目組織專業采編團隊,實地走讀中國各地,系統收集和發掘每個地方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原生態文化,以原創圖文書籍、主題紀錄片、自媒體、文創產品等為載體,打造中國最大的原生態文化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