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對于腦健康的研究重點是集中在腦血管、癲癇等病癥上。資料顯示,現在中國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500~600萬是活動性癲癇患者,同時每年新增加癲癇患者約40萬。
一關于癲癇的發病癥狀
癲癇的發病通常來說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低調發病:動作中止、凝視、叫之不應、思維空白等,這種癲癇發作通常在5~20s之間;另一種則是以突發意識喪失、全身強直和抽搐為特征,伴有尿失禁,舌咬傷等。如出現這種狀況需將患者平躺、松開衣領、頭側向一旁、移開附近的尖銳物品、不要在抽搐期間強制按壓患者四肢,如果長時間或者連續發作,應及時就醫。
二治療方法
現階段,國內外都以藥物治療為主,抗癲癇藥物主要有: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等。
三藥效個體差異與監測方法
由于部分抗癲癇藥物的治療濃度和中毒濃度接近,再加上病人自身狀況的不同,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如同等劑量下,老人的藥物代謝能力差可能引起中毒;妊娠期女性會出現肝臟代謝增加、腎臟清除增加等變化,這些均可能影響抗癲癇藥物的效果。
并且抗癲癇藥物容易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例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均可加速自身和其他一些藥物的代謝,可能導致藥物療效降低;而一些抗菌藥物又可以使抗癲癇藥物血藥濃度升高,從而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因此服用抗癲癇藥物的同時,為了提高藥物治療水平,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藥,一般會通過血藥濃度監測在短時間內準確的確定藥物使用的劑量。
參考蘇兆穎老師在《臨床藥物治療雜志》上發表的《1例卡馬西平致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學監護》中的病例。
病人詳細情況如下圖:
患者入院用藥簡單,僅使用了卡馬西平及還原型谷胱甘肽,大量文獻提示卡馬西平引起相關不良反應可能性大,故予立即停藥處理。建議用藥后有條件者應監測血藥濃度及血常規,本例患者無條件監測血藥濃度,但直至13 d后才行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不能及時發現血小板急減的一個重要原因。
卡馬西平二維液相TDM方法:
四預防癲癇
1、優生優育,禁止近親結婚。
2、小兒發熱及時就診,看護好孩子,避免頭外傷。
3、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應注意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