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快6月份了,好多家長都開始為孩子上學的事情開始忙綠了。在中國,對于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長都必須全力以赴的事情。當下,階級固化已經愈演愈烈,讀書早已成為了普通人“逆襲”的重要出路。為了孩子能夠上一個好的學校,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為學購房。
父母可以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讓孩子進入一所好學校。因此,學區房的價值也被放大,具有投資屬性。近年來,不少投資者將目光投向了學區房,通過買入、持有、轉售的方式賺取回報。不少開發商也迎合購房者的需求,即使項目周邊沒有名校,也會想方設法把項目打造成“學區房”。
各地所謂的名校,大多是某校區、某分校或某教育集團管理的學校。 讓父母們傻傻地分不清楚。因此,花錢上“假名校”的事情也就比比皆是。
所謂的集團化辦學是以行政指令為依據,兼顧學校共同意愿,由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學校組成學校共同體(教育集團)的辦學體制。以名校為龍頭,在辦學理念、辦學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術、教育評價、學校物業管理等方面統一管理,實現管理、師資、設備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然而,對于任何名校來說,其教育資源都是有限的,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和教師也是稀缺的。因此,即使是托管或聯合學校,甚至是分校,其水平也遠低于總校。
直屬分校通常由總校直接管理,派駐教師任教。分校與總校同屬一個教育集團,教學管理一致,只是地址不同。一般來說,直屬分校的骨干都是由總校派出的。
名校合并屬于名校附近的弱勢學校。學校之間的教師與管理骨干相互流動。這樣不僅帶動了弱勢學校的提升也避免了教育資源的浪費。這種互助的形式在其它行業很經常會出現。
托管辦學是指名校管理后,對薄弱學校和名校實行統一管理體制、統一調配師資、統一質量管理、統一考核評價。也就是說,這樣的學校,只有名校的名頭。總校一般不派或很少派教師或管理人員。而老師會與名校老師統一備課,輸出管理人才和教育理念。
而合作辦學,名校和分校根本不屬于同一個區教育局。一般來說,這樣的學校不一定有名校派來的老師。他們只引進教育模式,而老師并沒有與名校老師統一備課,雙方只是合作模式。
當然,最糟糕的是花錢買“名”。老師還是原來的老師,領導還是原來的領導,生源還是附近劃片的生源。開發商為了銷售和包裝,與名校溝通獲得署名權。再沒有任何改變的前提下將劃片學校變成名校。
如果你是為名校買房,一定要了解清楚。房屋所在的名校是什么學校。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不少購房者逐漸覺醒,不再為名校而沖動。很多人之所以癡迷于買學區房,是因為不了解學區房的底層邏輯。孩子想要實現逆襲,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家庭的綜合實力。越是高端的客戶,對于學區的追求越“弱”。學區不一定是置業的第一位,他們更看重房子的綜合屬性。因此,面對學區房要理性對待,重視但不能偏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