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收集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就診并服用LTG 進行抗癲癇治療的0~18歲癲癇患兒266例。
2、本項研究探討了LTG合并用藥、年齡因素、性別因素以及給藥劑量等對其CSS影響。
3、血藥濃度參考區間:2. 20~16.24μg/mL
一、研究內容
01 - 病例選擇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就診并服用LTG 進行抗癲癇治療的0~18歲癲癇患兒266例。
02 - 給藥方法
所有癲癇患兒嚴格遵醫囑服用LTG或合并其他抗癲癇藥物進行治療,初始劑量是 25 mg,qd,連服2周; 隨后服用50mg,qd,連服2周。此后,每隔1~ 2周增加劑量,最大增加量為50~100mg,直至達到最佳療效,通常達到最佳療效的維持劑量為100~200mg/d,每日1次或分2次給藥。最后達到穩態后監測其Css。
03-樣本采集和處理
所有患兒均遵醫囑規律服用LTG片治療至少2周,檢測當日空腹抽取2~3mL 靜脈血后,立即在低溫條件下,以3500r/min離心5min,取血清100μL,按“4. 1”項下方法處理,并根據線性回歸方程計算LTG Css。
04-觀察指標
根據兒科學小兒學齡分期可得知,3周歲以下為嬰幼兒,3~6周歲為學齡前兒童,6~14周歲為學齡期兒童。專科臨床藥師追蹤隨訪所有入組患兒的年齡、性別、體重、服藥劑量、發作類型、月發作頻次和藥物不良反應等信息。同時監測患兒最后1次調整LTG給藥劑量并連續規律服藥≥3個月后的 LTG 穩態血藥濃度。
對不同年齡、性別和族別患兒的濃度劑量比( CDR) 進行方差分析,并根據患兒的合并用藥情況,將其分為以下5組,第1組: LTG單藥; 第2組: LTG+丙戊酸鈉; 第3組: LTG+奧卡西平或LTG+丙戊酸鈉 + 奧卡西平; 第 4 組: LTG+左乙拉西坦或LTG+丙戊酸鈉+左乙拉西坦; 第5組: LTG+其他抗癲癇藥物。對各組患兒的LTG給藥劑量和Css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及CDR結果進行方差分析。
二、結果
01 - 一般資料
患兒的一般資料見表 1。
02 - 年齡因素對LTG Css的影響
對不同年齡組患兒的CDR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 不同年齡組患兒的CDR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均P>0. 05) 。結果見表 2。
03- 性別因素對LTG Css的影響
對不同性別組的 CDR 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LTG的CDR結果在男女性別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 05) 。結果見表3。
04 - LTG Css與給藥劑量的相關性分析
LTG Css與口服劑量(D)的線性回歸方程為Css=0.74D+4.15(r=0. 371,P<0. 01) ,散點圖見圖1。結果顯示:LTG的D與Css的相關性較好。
05 - 合并用藥對LTG血藥濃度的影響
5組患兒LTG給藥劑量和Css的Pearson相關分析及CDR結果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5組患兒的LTG給藥劑量和血藥濃度均不相關(均P>0. 05) ;LTG的CDR 結果在不同合并用藥組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 P>0. 05)。結果見表 4。
06 - 血藥濃度參考區間的初步建立
用SPSS軟件對LTG總用藥組的Css進行百分位數法(P2. 5~P97. 5)統計分析,結果顯示:LTG Css參考區間為2. 20~16. 24 μg/mL。
三、討論
而在本實驗室實際檢測中發現部分患兒給藥劑量達到維持劑量后,其血藥濃度卻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參考范圍,故本課題組就該問題尋找相關原因,最后考慮其與患兒個體差異及服藥依從性相關。
LTG與臨床常用的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奧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在理論上很少存在藥代動力學相互作用。而本研究探討了新疆癲癇患兒LTG血藥濃度的影響因素后發現: 年齡和性別因素對新疆癲癇患兒 LTG的CDR值的影響均無顯著性差異;合并用藥對LTG有效血藥濃度的影響還需要后期進一步擴大樣本進行深入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