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談學歷膨脹:30歲步入社會太晚了,15就該賺錢了,社會根本不需要這么多碩士博士生,我們現在只能讓他們送外賣,是真的嗎?我認為,其實學歷貶值才剛剛開始!
1937年,爺爺高中畢業,當了記者,全家進城,光耀門楣。
1977年,爸爸大專畢業,當了老師,包分配分房,鐵飯碗。
2017年,我本科畢業,自己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民國時,魯迅月薪360塊大洋,相當于當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工人一兩年的年收入,而當時的小學教師,每月也就五六塊大洋。
當時,據國際聯盟的統計,民國識字率僅百分之十五,10個中國人中就有8個人是文盲。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掃盲運動的深入進行,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
改革開放以后,大學從90年代開始紛紛擴招,1998年大學招生人數是108萬,2021年,大學招生已超過了1000萬人。
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大學生人數增加了近十倍。而社會上,相應的工作崗位只有那么多。所以,也慢慢的結束了包分配的時代。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后,開始自謀出路,去人才市場找工作。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上大學真的不如進工廠打工嗎?難道讀書真的沒用了嗎?
我認為,不是讀書無用,也不是上大學無用,而是知識不值錢了,是大學生太多了,已經不稀缺了。
我認為,讀大學還是很有必要的,上大學不僅能夠學習豐富的文化知識,也能夠增加人生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而985、211名牌大學畢業生,必將成為職場上的香餑餑,他們在知識儲備和學歷上,相比于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更具有競爭優勢。
但是,也不是說普通大學畢業生就找不到工作了,而是相對來說找工作難度大了一些。而那些動手能力強,溝通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普通學校畢業的大學生,也會在就業中占據優勢。
而未來,文化程度不高的操作工崗位,拿的工資會比坐辦公室的大學生高一些,這一點可以參考歐美國家。未來,誰更能吃苦,誰就能掙到更多的錢,誰的動手能力強,誰就會更好找工作。現階段中考分流,會帶來更多的職業工人,這是緊缺的崗位,也是社會發展大勢所趨。
未來能拿高薪的主要是這四類人:
第一類:高學歷,名牌學校畢業的高科技人才,這些頂尖人才很稀少,供小于求,自主選擇崗位的空間很大,薪資也很高。
第二類:高級技術工人,因為擁有別人沒有的技術,還能吃苦耐勞,扎根在一線工作崗位,擁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工資也會很高。
第三類:養老服務類崗位。隨著老齡化的增加,未來居家養老服務,小時工、住家保姆、居家維修等相關產業的服務人員,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所以,服務類人員工資也很高。
第四類:月嫂、育兒師,帶孩子保姆,也很掙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二胎三胎的開放。未來月嫂,育兒師和保姆也是朝陽職業。一個帶孩子的保姆,比普通上班族工資還高,很多地方的月嫂早已月入過萬。
未來,不是讀書無用,而是學歷貶值才剛剛開始!未來,不是拿到了大學畢業證書,就可以躺平了。未來,能掙到錢的行業精英,無論是科技人才、高級技工、月嫂都是高知。
比如,高級技工和月嫂,他們也許剛開始學歷并不高。但是,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考取了相應的證件,掌握了高超的技能,才能在行這一行成為尖端人才,未來,想要不被時代淘汰,終身學習是每個人必備的一項技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