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上周和大家講了一件超級令人興奮的事——我最近“開竅”了。學習藝術與文化領域一下子進步快了很多,對生活和工作的處理、看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今天這篇文章來展開說說,和之前有哪些不一樣。
以前別人跟我講話的時候,只有一個“我”在線。這個“我”就是自然狀態下的反應模式。例如有人夸我了,我就開心,會謝謝他或者夸回去;有人說我不好,我會委屈、難過;有人跟我發生了爭執,我可能會不理他或者反駁回去。
“開竅”之后呢,當我跟他人講話或者共事的時候,有三個意識同時在線。
1號“我”和之前一樣,就是聽對方講話、跟對方產生互動的“我”。2號是“記錄重點”的“我”,仿佛拿著小本本,無論對方的情緒是多么激動、或者對方說了過激的話,這個“我”都只會記錄兩個信息:一是對方的意圖,二是我跟他本次對話的目的。別人講的話,無論說的啥,這些語言在2號“我”的眼里都只是符號,除了對方的意圖和我自己的目的,別的啥都看不見。3號“我”是一個有著更廣闊時空觀的意識。她可以看到過去時空自己曾經的反應模式,并且能夠預判說出去一句話或者做出一個行為之后,對面的人會有什么反應。
講幾個最近發生的事吧,真的太酷啦!我最近超興奮,因為這件事對我來說太稀奇了,仿佛剛剛解鎖了一個新世界,我就像那個新世界的外星人一樣,對哪哪兒都好奇。
第一個故事是最近跟朋友的一場談話。
我跟這位朋友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因為一直放著我心里會有疙瘩,想去解決它,就跟朋友約了時間電話聊聊。結果一接通電話,對面就講了十幾分鐘她自己的委屈,以及控訴對我的種種不滿。
這個過程中,1號“我”就只是聽她數落,無論對方講什么我都沒有反駁,就讓她整整講了十幾分鐘,聽她埋怨我、說我不好講了十幾分鐘,1號“我”只是“嗯”著。這個過程中我自己肯定也會有委屈啊,也會覺得被誤解了心涼,但是我都沒有反駁。
2號“我”無論對方講什么、語氣有多么不友好,都只是緊緊盯住兩個點:第一,她說這么多對我的不滿,她的意圖是“被看見”;第二,我今天跟她談話的目的不是要吵架,而是要消除誤會重歸于好。
3號“我”在這個過程中,看見了過去時空自己的模式:曾經的我,當對方說我種種不好的時候,我一定會反駁,我還會講她的不好。并且預判如果我這樣做的,我們倆肯定會互不相讓,最后不歡而散。而新的時空下,更智慧的處理方式是:滿足她“被看見”的需要,同時往我想要的談話目的方向拉拽她的注意力。
基于3號“我”的預判,最后1號“我”對朋友說的話是:“實在是對不起,你看我之前那么粗心,你有這么多委屈我都沒看到,讓你忍受了這么久。謝謝你的坦誠,今天愿意跟我說這些心里話。你是我非常非常重要的朋友,我很珍惜我們的這段關系,就是覺得上次那件事辦得不夠妥當,所以今天想要來跟你談談。我也不希望我們因為這件事就疏遠了。我想問接下來我做些什么,或者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能夠讓我們都感覺好一些呢?”
當我說了這樣一番話之后,她立馬就緩和下來了,說“唉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剛剛話說重了,其實我就是想讓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balabala……”后面就很和諧地推進下去了。
如果是以前的我,是絕對不可能講出這種話的。我只會在心里想“我沒錯,都是你的錯,你數落我那么久,憑什么讓我道歉?你都把我說的這么委屈了,還想讓我看見你?”
第二件事是最近跟一個客戶談判。
前一周都已經講好了服務的價格和包含的內容,結果后面客戶的要求越來越高。剛開始我還想讓利一些我幫對方多做一點吧,后來的要求已經高到離譜的程度了。打個比方,一個素人的賬號發布一篇200字內容的短文,跟找一個大V認真寫、發布一篇圖文并貌觀點鮮明的2000字文章,這個價格能一樣嗎?(僅僅是打個比方,實際業務不是這個)我們之前談價格的時候,談的是前者,后面的要求就變成后者了,這我肯定不能答應啊。于是我就去跟客戶談判。
2號“我”非常清晰,我今天來談判的目的是繼續這個合作,并不是要終止合作。客戶的意圖是想相同價格采購到比之前更多的服務。在少量空間范圍內,我是可以適當讓步的。
3號“我”看見了過去自己的模式。2019年剛做服務商的時候,客戶提什么要求我都不敢反駁,即使是我認為很不合理的要求。在我能力范圍內呢,我就會內心擰巴著把這些要求滿足了,有時候甚至會一邊做一邊哭鼻子;實在做不了的,我就會找個理由推了,比如說“檔期排不開”之類的。同時,3號“我”也看到了新的更智慧的解決方式:讓客戶做選擇題,而不是開放性簡答題。
基于2號和3號的預判與籌劃,1號“我”跟客戶約了電話會。給了客戶三個方案:“方案一,您提的所有需求我都可以滿足,不過價格我們需要重新探討一下。方案二,在part A降低一些標準,part B不變。方案三,part A和B都作出適當調整,同時是比我們最初商定的服務內容更豐富的?!?strong>這三個方案我在思考的時候,用了“價格錨定”策略,類似于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定價方式,還有健身房的年卡價格等于2個季卡,價格表一眼望去就有一個“特別劃算”,就是引導你去購買那個方案的。我當時內心想讓客戶選擇的就是方案三,當然三個方案我都能兜底,最后他的確選擇的就是方案三。
這種談話特別耗能,以前別人講話我帶個耳朵去聽聽,聽完遵循下意識做出反應就行了?,F在要調用“2號”和“3號”,簡直是連頭發絲的注意力都要關注在對方身上,聽他的語音語調變化,去捕捉信息、降噪、解析意圖。相當于CPU以平時的3倍速運轉,巨巨巨累。但是很興奮,又很爽,像是運動完大汗淋漓的那種爽。
現在在生活中,重要等級沒那么高的事情,我還是會依靠下意識反應。不然這種談判,一次基本上就把我一天的能量都耗盡了。
喵分享這些不是讓大家學話術。其實也沒有話術,只是內心緊緊跟隨對方的需求和我自己的目標,自然而然就說出那些話了。故事一,我的內心是真的非常在乎和那個朋友的關系,所以為了“維護關系”的目標,我自己的委屈可以先放在一邊。故事二,我的內心真的想要達成合作,自己的評判、不舒服可以放在一邊。
說實話,大概在17-18年的時候吧,我看過好些講溝通話術的書,覺得“作者說的都很對,但是我不會用。”其一是,人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是很難想起來去使用這些技術的,就算你把書里的技巧都背下來了也不一定會用;其二是,如果你心里不是這么想的,講出這種話你會心里很擰巴,特別是故事一的情境,相信很多同學會像原來的我一樣認為“憑什么讓我給你道歉,憑什么讓我看見你”。
要是說有什么因素讓我一夜之間“開竅”了,我想那大概是之前所做的種種功課,如水燒開之前的0-99度;只是恰好最近完成了99-100度,“水開了”。
我能聯想到的和這個能力相關的積累有:
2022年上亮心私塾課程的時候,丁老師講了“深度聆聽”,講了“7、38、55”。意思是一個人講話,他的語言內容表達的只占他想表達意思的7%,語音語調占38%,肢體語言占55%。人們講話的時候,除了字面意思本身,還包含情緒與意圖。
不過我當時只是接收到了一個理論,并不會用,很努力地去聽了,也做不到聆聽到別人的情緒與意圖。
2022年12月到2023年5月,每周3次教練課程練習,我學習并且刻意練習到了很多在“深度聆聽”這個大能力下面的小技術。比如,親和,關注積極意圖,探索客戶動力,SCQA,3F,VAK,邏輯層次,合約框架(大家不用管這些詞什么意思,都是教練領域的術語)。這樣,“深度聆聽”從一個很綜合的能力變成了顆粒度非常細的小練習。每次教練練習之前,助教都會問我“你今天的教練目標是什么”;學到合約部分之后,又總是會去關注“我們今天的對話有沒有在前往目標的路上?”超過100個小時的練習,讓“關注目標”和“關注對方意圖”成為了我的一種“拿來就能上手的能力”。
不過,直到這個時候,我依然只會在教練場域使用。如果離開教練場合,我就不會用了。
又到了2023年4月,上了亮心星辰班第一課。丁老師說,“將軍趕路,不追小兔”,讓我們關注自己的目標,不要被身邊人、眼前事帶走,而忘了自己要去的方向。老師還講了“大愿背后是修小的不愿意”。5月10日,星辰班游學去了五臺山,丁老師給我留了“關注他人、和別人打交道”的功課。
好像最后這一下,把過去一年點點滴滴的積累都打通了。滴水穿石,石頭終于在這一刻穿了。
一起“穿石”的不只是在和他人關系這個領域,我與自己的關系也有了很大變化。
我這兩天在工作上又遇到了一些困難,有些難過。2號“我”記錄下來了這個難過,她知道情緒只是身體的覺受,是一種體驗而已。3號“我”看到過去的時空我會做的事:我會覺得都是客戶的錯,思想死板,接受不了新鮮事物的變化;又會覺得客戶怎樣都是對的,是我自己能力不行,開始評判自己、責怪自己。同時也看到在新的時空更有智慧的處理方式:不評判。于是,1號“我”選擇安靜地和自己待在一起,就只是靜靜地感受這種難過,不去抱怨,也不去責怪自己。聽聽音樂,發發呆,看看書。有念生起的時候,就去讀老師布置給我的誦讀功課。
“開竅”還體現在了學習領域。因為目前我接觸到的主要是文化和藝術領域,出于表述的嚴謹性,我是在這兩個領域學習速度變快了,但不確定回去學我的“人生前30年學習難度噩夢巔峰——高等數學”會不會有變化。
丁老師在上亮心私塾的時候,跟我們講學習要經歷“先僵化,再固化,再優化”的過程。我終于知道為啥我的芭蕾和鋼琴每次學到一個程度,過一段時間就進入平臺期了。
因為老師很注重藝術性的教學,就會經常跟我講“感覺”。感覺是個好東西,我的心收到了,身體跟不上。跳舞的時候經常會有那種流動性很強的動作,可能一拍之內手位要換好幾處,我跟著老師模仿她,就會忽略一些細節,做出來就沒那么精致。
最近因為“開竅”了,我忽然意識到之前“總是差一點”的原因是顆粒度分的不夠細。于是我這兩周上課的時候,主動跟老師講,讓她把以前的一拍拆分成2-4拍,更精細地告訴我該怎么做。具體到,第幾分之幾拍轉頭,手劃過下巴的時候開始準備轉手腕,指尖要拉伸到哪個長度。
我跟老師說,打基礎的學習不能跳過步驟,在我現在對變奏的樂感還沒那么好的時候,最適合我的方法應該是拆的越細越好,讓我記固定點位。先僵化,再固化,再優化,等到我動作非常熟練、標準了,再加入自己對舞蹈的理解。
然后老師就按照我的要求教我,結果這兩周比之前一個月的進步都要大。
我最近換了一個新的鋼琴老師(以前的鋼琴老師是在另一個城市,開車來給我上課的,她最近覺得太累不想這樣跑了)。新老師的風格本來就是那種拆分比較細致的。
我今年學藝術的目標非常明確:精細、極致。年底之前,芭蕾只學一支變奏,把《白天鵝變奏》學好就行,確保每個動作、每一幀都是動作到位、情緒飽滿的。鋼琴只把《敘事曲1》彈好,用藝考曲目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學文化的方面,就是去看一些經典,更容易看懂、看到心里去了。以前只能看懂字面意思,不會用。
最近一年半的時間,我越來越多回歸到自己的“內在”;也越來越從以前追求“多”和“快”,到更愿意踏踏實實去做一些需要堆積時間和用心才能看到成果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收獲了以前沒有體驗過的安全感與滿足感。
人的一生有大悟十八次,小悟無數次。我這充其量算是“小悟”,但即使是小悟,也依然值得欣喜。
和大家分享我“小悟”的快樂,也希望自己能夠扎扎實實地去完成“做到極致”這個過程,早日見道~
我們下周四14:00見~
我出了一本新書,鏈接在這里:
適合大學生以及畢業0-5年的職場新人,以及對未來規劃感到迷茫的同學閱讀~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購買~
截至本周一14:00評論區留言贊數最高的5位小伙伴是:,Jim,Ling.,Little,柒陸。喵已經私信要過地址啦,有4位小伙伴回復了,還有一位記得看下私信~書會在回復地址一周之內安排寄出~
今天會繼續在評論區選5名留言點贊最高的小伙伴贈送這本書(截止到下周一14:00),名單在下一次發推文時公布,歡迎積極參加呀~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