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對剛剛痛失獨子的這個年輕漂亮的母親,卻是一種煎熬。
看著可愛兒子的照片,目睹房間熟悉的一切,撫摸著孩子過去兒童節的禮物,回憶與孩子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她再次崩潰。
在朋友圈留下了最后的簽名:“孩子你是不是很孤單?媽媽想去陪你。”
距離孩子被撞身亡,頭七剛過3天,火化剛過2天,“六一”兒童節剛過1天,這位母親趁看護的家人上廁所的疏忽,帶著對世界的眷戀,帶著對家人的不舍,帶著對孩子的憐愛,帶著對網噴的憤懣,義無反顧地跑到自家樓頂,縱身從24樓飛身躍下,告別了依依不舍的世界,以生命為慘痛的代價去證明一位母親的尊嚴!
悲劇后再次發生悲劇,讓人痛心,更讓人惋惜!
5月23日中午1點50分,漢陽區弘橋小學一名24歲的青年老師劉某從學校車庫將車輛開出,在距離校門十多米的教學樓下,將車輛停下等待兩個女同事上車,計劃一起外出參加培訓活動。
當時距離下午第一節課還有幾分鐘,學生們都在校內自由活動。在車輛原地等待期間,一年級學生譚某走到車前蹲下,有說是系鞋帶,也有的說是在撿紙飛機,總之在劉某的視線之外。
開車前,他也未下來看看四周情況,結果譚某被撞倒、碾壓,送醫搶救無效死亡。
這是本可以避免發生的悲劇。
從視頻監控可以發現,本不該停車的地方停滿了車,而且教學樓后面就是停車場。
武漢早就出臺了規定,明確校內機動車行駛或停放,須與學生活動區域物理隔離;如校內不具備物理隔離條件,須禁止機動車進入校園。
這說明學校有章不循,管理混亂。
劉某向譚某的父母解釋稱,自己上車前曾看到了譚某在車前逗留。
他當時告訴了譚某讓他及時離開車前,卻沒想到譚某并未及時離開。
劉某啟動車輛前,沒有下車看看四周,這是駕考的必備內容和駕駛的要求,尤其是在小學校,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弱,又是在孩子活動期間,理應下車看看四周,這也是作為老師應有的常識。
這說明駕駛人員缺乏基本的技術素養和道德水準。
車上坐了三個人,碰到人應該有震動的感覺,假如一個人沒感覺,不會三個人都沒有感覺吧,而且還是在汽車剛剛啟動的時候。據孩子的舅舅說,他看了視頻,孩子存在被二次碾壓的情況。
如果說,駕駛員感到了異動而下車檢查,可能就不會發生后面的悲劇了,難道區校外參加活動,比孩子的生命更重要?
這說明駕乘人員也是麻木不仁。
偶然中必有必然。這樣的麻木、冷漠狀況,今天不出事,以后也會出事。
悲劇發生后,各方迅速做出反應,并積極處理。
說句公道話,作為孩子的母親,早晨孩子還是活蹦亂跳的,中午就天各一方;一個小時前離開家時還有說有笑,轉眼功夫就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尸體。
在這樣的巨大悲痛之下,作為母親的楊女士,在整個事情的處理過程中,還是比較完美的,也是無可挑剔的,展現了堅強、冷靜、體面和理智。
接到孩子班主任電話,說孩子出了點“意外”,她來不及換衣服和卸妝,就火急火燎地趕到了醫院,看到了血肉模糊的愛子。
面對突然痛失愛子,心理滴血的她,對于涉事的老師看望和道歉,憤怒的孩子父親甚至情緒激動,幾度想要沖上去猛踹涉事老師,但楊女士理智地和其他人一起阻攔了下來。
根據受害人的朋友透露,從孩子進急癥室一直陪到最后,期間學校并沒有任何的歉意,遲遲沒有人出面給一個說法。
年紀輕輕就經歷了喪子之痛,沒有得到及時的撫慰和安慰,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來到學校討要說法。
她不吵不鬧,更沒有做出過激的舉動,只想學校能夠對于她們的種種質疑給出合理的解釋,還孩子一個公道,給孩子一個道歉。
為什么車上坐著三個成年人會發生二次碾壓?
為什么不直接送到僅一橋之隔的三甲醫院,而是要舍近求遠送到漢陽醫院?
學校為何允許在學生上學期間,讓機動車輛進入教學區域?
官方也迅速做出回應:
區教育已會同公安等部門成立工作專班,開展事故調查;涉事老師劉某被警方刑拘,涉事學校校長和分管副校長予以免職;紀檢監察部門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立案調查,將依紀依規做出嚴肅處理。
楊女士和家人心理得到了一些慰藉。
5月26日晚,她發了朋友圈:
你的爸爸媽媽和所有的人都在積極為你討個公道,如果你感受到了來到你爸爸媽媽的夢里,抱抱她們,親親她們,再喊一聲爸爸媽媽!她們好想好想你……
武漢市漢陽區教育局領導也出面解決,與家屬協商處理善后事宜。
5月27日,武漢突降大雨,當地教育局及校方領導來到擺滿鮮花的武漢市漢陽區弘橋小學門前。
一眾領導冒著大雨,紛紛雙手合十,彎腰鞠躬,以此祭奠被撞身亡的譚某。
當地教育系統領導的姿態,對受害者譚某的家屬來說,也是一種安慰。
教育局出面協調后,便傳出武漢市漢陽區弘橋小學將賠償給譚某家屬90萬元平息此事;一直懸掛在武漢市漢陽區弘橋小學門前的橫幅被撤去;而譚某母親因為此事開通的維權賬號上,相關的維權視頻也均被刪除。、
人間有大愛。一些愛心居民和學生家長也自發來到學校門口送花、悼念,大家通過這種方式來懷念孩子,同時也希望送他最后一程。
有時,愛是療傷的最好的安慰劑。
在大家的關心、撫慰和勸導下,楊女士和家人逐漸走出喪子的陰影。
有媒體報道,雙方已達成和解協議,校方賠償130萬元(有網友說校方賠償260萬元)。
事情本可到此告一段落。
本來是一件不幸的突發事件,但網絡噴子一直抱著陰暗、扭曲、變態的心理在喋喋不休,并不端地加碼升級。
先是對楊女士的外表評頭論足。
楊女士在接受采訪時,有部分網友在網上大肆評價其長相、穿著,評頭論足。
“還能穿這么正式。”、“媽媽的穿著是用了心的。”、“衣著光鮮,搭配優雅,看上去像是特意化妝出來接受采訪,似乎是在作秀。”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孩子母親理智的做法也遭到了一些內心黑暗之人的網暴。
“這個媽媽是怎么做到如此冷靜的?”、“孩子都去世了,哪還有心情打扮,穿如此正式的衣服,化如此精致的妝容?”
事實是楊女士是在小區附近的一個售樓部上班,職業需要她必須化妝和著正裝,而且她也是穿著工裝來的,胸前還有工牌號。
難道蓬頭垢面、就地打滾、肆意撒潑才是愛孩子、疼孩子,才是喪子之后的該有狀態?這些人心理陰暗、扭曲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何況你真這樣做,她們有會說是賣慘,為了訛錢。
接著對她的人身攻擊謾罵。
有些網友甚至對楊女士進行惡意詆毀,中傷污蔑,說什么每天穿一身名牌來學校是來走秀的么,看不出她在流淚,甚至能看見她在那里笑。
“擅用輿論力量,是網絡炒作的高手,唯利是圖。”、“她穿的是巴寶莉風衣,1萬多,……手表是歐米茄的蝶飛系列。”、“說不定是做那啥的,以后養大的孩子估計也不是好人,這樣挺好,一了百了。”
更有甚者指責她在孩子離世后仍然冷靜得體,不像一位母親應有的樣子,甚至懷疑孩子不是親生的。
最后對她的人格污蔑詆毀。
譚譚家人在學校門口拉橫幅維權,一些網友吐槽,就是為了鬧賠償。
當網傳信息說其已經與學校等達成和解,拿到了260萬元的賠償后,有很多網友質疑楊女士的維權,指責她沽名釣譽權動機,瘋狂攻擊她口口聲聲不要錢,后面又接受賠償,是為了更多的錢。
就在楊女士跳樓后,這些噴子又把矛頭指向了她的丈夫。
先是不負責地傳訛。說譚先生也跳樓了。
接著無底線地揣測。有人說,他老公有外遇,甚至有網噴煞有介事地說,這位悲痛跳樓的母親,是她老公把她推下去的,是為了娶個更年輕漂亮的老婆。
心里陰暗竟然到如此地步,編的水平這樣狠毒真是顛覆了人們的認知,毫無廉恥,毫無底線。
有網友說,譚譚一家躲過了疫情,卻沒躲過車禍,躲過了車禍,卻沒躲過流言。
母子相繼離世,丈夫也悲傷過度住院治療,好端端的一個家庭就這么毀了,令人唏噓。
目前,楊女士死亡的原因有關部門正在調查。不論調查的結論是什么,網暴也脫不了關系。
如果說孩子被二次碾壓,那么,楊女士就受到了二次傷害,網暴就是壓死她的“最后一個稻草”,孩子沒了,她感到周圍沒有同情、沒有善意、沒有正義,她心寒了,天塌了,找不到值得留念的東西了……
可能會有人質疑,楊女士在這種情況下還上網?即使有網暴,她也不知道。
事實是,她不僅上網,還非常關注輿論的走向。
孩子去世后,楊女士在網上開通了維權賬號,多次發布視頻聲討肇事老師,并向校方問責。她的賬號下很多評論,充滿了一股猥瑣之風。
一些刷手機的截屏也能說明這一點。
孩子父親的發小李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了這一點,“孩子母親也確實和丈夫以及其他家里人講過網上那些負面言論。”
噴子不用承擔責任是網絡最大的悲哀。有網友建議,要嚴懲網絡噴子,國家應出臺政策,各平臺也應有相應的措施!
目前,多個發布惡意言論的賬號已被平臺禁言,其中有的賬號被永久禁言;很多涉嫌傳播謠言的文章也已被下架。
近年來,類似的悲劇屢見不鮮,它們都以一種或多種方式揭示了網絡暴力的惡劣影響和嚴重的后果。
發生在去年7月的“紅頭發事件”想必大家都記憶猶新。鄭靈華在收到華師大研究生錄取通知后,立刻去醫院和84歲的爺爺分享這份喜悅,并將這份分享喜悅發到網上,作為搞藝術的人,因為她染了紅頭發,隨后被網暴,罵她是“陪酒女”,最后抑郁自殺,教訓是深刻的,也是慘痛的。這樣的案例不甚枚舉,可見網暴的可惡、可恨程度。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網噴的“屠宰場”。網暴也該到了下重拳和猛藥治理的時候了。
當然,治理網暴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群策群力。
國家應該進一步完善法律,打擊網暴;公民上網聊天、發表評論必須實名;
平臺也應該加強對賬號的監管和對評論的監控。
廣大網民更應該都來反對網暴,聲討網暴,制止網暴。世界是有輪回的,否則,如果縱容網暴,下一個被網暴的可能是你,是我,是你的家人,更有可能是網暴者自己。
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新英格蘭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石碑上,鐫刻著《我沒有說話》這樣一首詩,它是德國著名神學家兼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寫的,詩中寫道:
起初他們迫害共產黨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馬克思的信徒;
后來他們迫害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日耳曼人;
再后來他們迫害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牧師;
最后他們迫害到我頭上,我環顧四周,卻再也沒有人能為我說話。
珍愛生命,遠離網絡暴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