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史上最為癡情的皇帝之一,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時后宮雖有萬貴妃擅權,但對于皇子的迫害卻并不算嚴重,因此朱見深前后倒也育有13位皇子,至于皇孫那就更多了。那么,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為何卻是堂弟朱厚熜即位呢?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明武宗朱厚照在平定寧王叛亂后,北返途中一路游玩,卻因不慎落水而患病,此后身體每況愈下。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明武宗返回京師,在祭拜天地時突然口吐鮮血癱倒在地,最終于同年三月十四日病逝,年僅三十一歲。
在朱厚照臨終之際,也考慮到自己無子,因此對親信太監說道,“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也就是說,對于自己的身后之事,新帝的人選,讓太后張氏和內閣商量著來,而當時的內閣首輔正是楊廷和。
那么,楊廷和是什么態度呢?早在朱厚照患病不起之時,司禮監太監魏彬等人便曾跑去找首輔楊廷和,試探楊廷和對于新帝人選的看法,但看出魏彬等人心思的楊廷和,并沒有給出具體人選,而只是“以倫序之說風之”,魏彬等人只得悻悻而去。
所謂的“倫序”,便是指以血緣關系的遠近親疏來確定皇帝人選,簡單來說就是“立嫡立長,兄終弟及,大宗貴于小宗”。
因此,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死后無子,便只能追溯到上一代,即從明孝宗朱祐樘的兒子,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兄弟中選立。然而,朱厚照雖然曾有一個弟弟朱厚煒,但早在弘治九年(1496年)二月時便夭折了,也就是說朱厚照死后,朱祐樘這一脈便已經絕嗣。
由于朱厚照去世后,朱祐樘這一脈絕嗣,按照血緣關系便只能繼續向上追溯一代,即從明憲宗朱見深的兒子、朱祐樘的兄弟中,按照嫡庶、長幼之分另選一脈。
明憲宗朱見深先后有過兩任皇后,但廢后吳氏和孝貞王皇后皆無子,也就是朱見深并無嫡子,再加上長子(萬貴妃所生)和次子朱祐極皆早夭,因此才立皇三子朱祐樘為太子。
由于朱祐樘的生母紀氏沒有其他兒子,如此一來也只能按照長幼順序來選擇繼承人選。于是,皇位便落在了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興王朱祐杬一脈身上。
興王朱祐杬共有兩子,皆為王妃蔣氏所生,即嫡長子朱厚熙和嫡次子朱厚熜,其中長子朱厚熙出生后僅五日便夭折,也就是說朱祐杬僅有朱厚熜一子在世。而朱祐杬又早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便已經去世,因此朱厚熜實際上已經成為了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正因如此,當明武宗朱厚照陷入彌留之際之時,內閣首輔楊廷和便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初九日,以皇帝的名義頒布赦令,讓正在為父服喪的朱厚熜縮短服喪時間,并盡快承襲興王爵位,這實際上就是在為朱厚熜的即位在做準備。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太監谷大用、張永到內閣告知了楊廷和,并表示已經奉皇太后之命將皇帝的遺體從豹房移到了大內,并按照皇帝的遺詔,讓楊廷和入宮與太后商議新帝的人選。
楊廷和聞言,則舉著《皇明祖訓》說道,“兄終弟及,誰能瀆焉!興獻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序當立”,閣臣梁儲、蔣冕、毛紀亦表示贊同。于是,楊廷和讓谷大用、張永回宮稟告太后,自己則和一般大臣在左順門等待結果。
明朝本就嚴禁后宮干政,太后張氏見內閣大臣們既然已經議定了新帝人選,而且朱厚熜的即位也算是名正言順,于是便依楊廷和等人的意思下了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為皇位繼承人。
三月十六日,朝廷派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帶著內閣擬定的明武宗遺詔前往安陸迎朱厚熜入宮即位。同年四月二十一日,朱厚熜正式繼承皇位,是為明世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