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來瑞士出差,次數不少,但多是在隆冬。彼時絕少觀光,天還未亮透便鉆進palexpo看手表,再出來時,與氣力一同被耗竭的,還有天光。冬令時吞掉的,豈止是光明,還有人對城市的探索胃口。
瑞士本就給人蕭索孤寒之感,缺少陽光,觀感更冷。
這次再來,除了闊別三年的唏噓,難得在于季節轉換:由寒冬到初夏,瑞士那種似自天地起始時便與自然交融共存的風景在所到之處兇猛地鋪陳開來,以至于城市本身也化作某種天地的零碎裝飾。
仔細想想,早在瑞士成為滑雪勝地前,歐洲富貴公子們來此壯游的重要行程之一即為夏季避暑。那種云接芳草、澹煙疏雨、霧靄層疊的野外景象,映襯上歐洲人高挺的身骨,根本就是一副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的《霧海上的漫游者》,何等孤立于天地的壯闊靜謐。
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的《霧海上的漫游者》(圖片來源于網絡)?????????
來瑞士旅游,人和環境的關系大量存于野外:湖上航舟、山間徒步、森林漫游,因此將舒適簡單的戶外服飾和智能運動手表打包進行李已足夠本地化。但既來手表王國,僅戴智能設備,自感略有辜負,畢竟手工密集且費時的機械腕表乃本地傳統,世界運轉愈快愈顯它珍稀昂貴,因此我帶一只蘋果表和一只雷達表同往。
智能腕表的便捷人盡皆知, 但雷達陶瓷表的好卻未必足夠深入人心,因為它并非貴物。
許多品牌制表,設計產品時將系列跨得足夠寬、以保證無論何種消費者走進店來,都有眼緣,可稱心而歸,達到雙贏。 既講眼緣,則更多關乎手表長什么樣這件事, 因此無論內搭何種精彩機芯,品牌亦須對外貌設計打起精神來:顏色、材質、線條。沒辦法,人類從來都是視覺動物。
顏色好說,絕大多數品牌都大同小異,這有賴于幾乎全數購表者對“手表”的角色都有傳統認定:金屬和貴金屬色、黑白灰占主流,一成彩色表盤/表帶穿插其中做調劑;材質是外觀設計中最有發揮空間的突破點, 拜科技一日千里所賜,曾專屬于前沿領域的超級材質們在過去二十年間紛紛下場,勤力助手表脫俗。
甚至在今天,像鈦和陶瓷這樣曾被認知為“先鋒材質”的物料早已成各家必選動作,前者有金屬紋理,上手賊輕,型格之余幫長時間佩戴者降低手腕配重;陶瓷溫潤親膚、受眾面更大,縱觀手表市場,從千余元至六位數,又有哪個品牌不會將其運用到經典系列之中、為款式添新意?
但對雷達而言, 故事卻變成另外一個: 陶瓷在雷達的世界里并非被零敲碎打地拿來意思意思,而幾乎是品牌的所有。這在今日世界多么罕見。
陶瓷的不同形態
RADO雷達表在1986年歸入SMH集團(1998年更名為斯沃琪集團),那之前的前塵往事我們先不在此篇展開深究,你只需記得,從1962年開始、在大家還圍著手表的脆弱和防水問題打轉時,雷達就開始試著將超耐磨的工業硬金屬材質用于制表了,死磕材質絕對是雷達在當時吸煙刻肺的“非主流”行為,但未來被證明這才是流淌在品牌血液中的主旋律。
材質的更迭創新只關乎于視覺刺激或審美脾胃嗎? 從來不。
以前寫文章時我提到:我輩之所以在少年懵懂時就對雷達表存有模糊記憶,全因它是所有手表品牌中第一個在電視上做廣告的品牌,也是第一個在定價上突破了萬元大關的。今日談起萬元不以為然,畢竟社交媒體上隨便翻翻,即形成用戶人手法拉利、人均資產過億的錯覺,一不小心就信以為真,焦慮陡升。但須知在九十年代的真實世界中,萬元戶已屬珍稀物種,生活所需的幾大件加在一起,也不抵半只表價,可見雷達表屬于讓人仰望夢想之物。
讓人仰望需絕對實力 ,“永不磨損型”這五個大字即為品牌資本。 在沒有廣告法限制“第一”、“最”、“首家”等等表絕對的詞語不可用于廣告以前,這就是雷達的底氣。
上周跟友人談到雷達,她:如果不在這個行業,你會怎么看此牌?我:長輩喜歡?那表真的磨不花,一個修表師傅告訴我他戴了二三十年,我看跟新表似的。她:那你有沒有想過,人家也是從小伙子時戴過來的?或許還是當年最時髦的小伙子?
真的誒。 我出生的年代,陶瓷是絕少聽聞過的尖端材料,跟手表制造更毫無關系,而是在超高速飛機的建造中發揮光熱 。雷達將其引入到手表創作中,并非頭腦發熱,更多源于它們長時間對“未來主義”材質的實驗經驗。這一試,足足早了主流陶瓷表陸續面世二十年。?
在當年像素極低的街頭大幅廣告,空中飛來八個大字:“雷達表,永不磨損型”,映襯著工友們騎著自行車魚貫而過交警指揮臺的景象,那種生活與夢想間的反差感一下就出來了,不但想讓人對此表一探究竟、看看它倒是有什么魔法;更能讀出彼時的社會風氣:錢不構成什么困擾,夢想一直都有,買個物件希望它長長久久。 永不磨損,品牌講的是材質,但得以與買表人產生共鳴的,是爸媽年代愛物惜物的普世價值觀。
可見打動人心的東西,從來靠的都不是清晰度或把自己捧得多高。
有這樣的經典起點,如果只把陶瓷腕表當作一條小支線來做,未免太過可惜; 但要堅持以它為中心、把作品框在陶瓷語境下,那種“小眾”的艱難又可想而知 ,除非你決心將這領域做成登峰造極之專。這的確就是雷達的決心。
幸好,這時品牌已經背靠斯沃琪集團,從物質保障到材質研發,底氣想來要更足。千禧年前后是陶瓷材質聲名鵲起的節點,因為一些價格更貴、名氣更大的品牌度過了對這種材質的觀察期(畢竟誰都不想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看別人吃得香吃得穩、沒有食物中毒,自己就不能光看著了),不但開始選用它,還不遺余力地試圖將其打造成一個重要賣點,特別強調自己的“先鋒”和“前瞻性”。
但實際上作為老陶瓷人兒,黑白色高科技陶瓷在這時已經算是雷達久經考驗的主力材質了,在別人剛剛摸到陶瓷邊兒的時候, 他們的創作花火仍盛:又開創性地采用等離子碳化工藝,讓陶瓷在沒有加入任何金屬成分的狀態下,呈現出如貴金屬一般溫暖的光澤感。
這就是雷達被夸掌握了“現代煉金術”的重要出處, 更是真正的前瞻性。之后這二三十年間,許多品牌自己搗鼓出獨一無二的創新材質后,也易選用該詞、以震懾世界。
我曾聽多位朋友詬病在其他品牌買的陶瓷表有強烈的塑料感和輕微的透光表現,社交距離的觀感已足夠廉價。我認為這首先應是制陶工藝不夠敦厚飽滿,令最終呈現差強人意。如果你近距離把玩過雷達的陶瓷表, 會意識到細致到表鏈鏈條的每一處鏈接都圓潤飽滿,摸著順滑親膚,戴起來絕不輕飄飄,堅實而舒適。
這就是等離子碳化工藝的妙處:它讓手表表面有金屬般的光澤,一時難辨材質;但戴上手又絕不會硬邦邦冰冰涼、表圈棱角即可成為傷人利器,而是冬暖夏涼,溫潤如玉。
我們中國文化中曾以玉比德,賦予了玉許多人格化的特質:端莊、典雅、溫潤柔和、細膩干凈、高貴、不流俗。 我覺得陶瓷也是這樣,它不以媚態取悅人,氣質生于內在,卻善于以柔克剛 。不信你看雷達在千禧年創造出的當時世界上最堅硬的 V10K陶瓷表 ,它擁有可與天然鉆石硬碰硬的10000維氏硬度,鉆石劃過材質表面都不一定能留下痕跡,又何懼日常剮蹭?
V10K、R5.5 ?
這就是 陶瓷最值得稱道的實用之處 :相較于金屬腕表易于留下密密麻麻細小刮痕的材料特質,陶瓷恰恰可以精準防御它們,所以多年佩戴也可保光亮如新。
但只專注于陶瓷、把它做精做專真的會讓雷達因此而變的“小眾”嗎? 你我的個人看法先放在一旁,曾有業內人士向我透露:許多腕表品牌實際上只在一個國家或市場表現出色,其他市場不見得有多大的水花。比如美國消費者青睞的品牌很可能在中國沒什么市場,國內賣得好的,又不見得能夠迎合到歐洲審美。 只有四個品牌在世界范圍內接受到均衡的喜愛、對全人類都沒什么審美困難,雷達就是其中之一。
我想這或許得益于雷達先有將陶瓷做精的本事、讓消費者在日常佩戴中嘗到了甜頭,然后又創造出不斷變化、型炫的造型來承載它。 除了之前提到過的與英國設計大師聯手創作的R5.5、V10K這些破圈之作只是冰山一角, 從我剛入行起就將陶瓷工藝展現得淋漓盡致的真系列、真薄系列、伊莎系列。
除在陶瓷材質上深耕之外,更早在2013年就已創造了沒有表冠、僅需用指尖觸摸即可調整時間的先鋒模式。何況后面還有諸如 “白洞”、“黑鏡”、“小黃蜂”這種你也可以買得到的設計師款 ,雷達的這幅面孔,我想世人錯過了不少。
去年的 True Square真我系列的白方 又是一次盛大的成功:邊角圓潤的正方形似承襲自R5.5的自家原創性、流線型表殼一體成型、鏤空表盤,溫潤材質和黑白純色碰撞的結果,是更加街頭、摩登、瀟灑型酷的態度。
今年雷達重新擁抱圓形、主打 Centrix晶萃系列 ,我對這只表的評價一是 它看起來復古而帶有老錢感 (特別是棕黑配色),與今年米蘭時裝周Trussardi倡導的那種“SCIURA老錢風”不謀而合。
sciura的靈感源于意大利電影中那種穿衣和風度皆優雅、祖上很有錢的老太太, 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手表,雖光亮如新卻自帶復古質感,理應躺在佛羅倫薩vintage店中玻璃柜臺的一隅 ,等待被目光鋒利的同好覓得;
這就是我要帶它來歐洲的重要原因,太歐洲老時光了。
二呢,就是它是真不上相。看照片普普通通,但上手后禁得住端詳:無框表鏡通透平整,表盤上鋪滿放射性太陽紋、好似微風輕拂后的自然褶皺,純凈的白和黑中分別輔以金色和棕色, 幾乎與任何風格的著裝都配合得上,是塊高分腕表。
其實你發現沒?戴表跟裝修房子、乃至對萬物的審美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設計感很強的風格或產品,可以短時間內迅速抓人眼球,但與之朝朝暮暮相處下來,又是另一種時刻要求人精神繃緊的體驗;看起來四白落地的“普通”裝修、毫無冗贅的產品設計,初次見面往往質疑其是否缺乏個性, 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是越戴越舒服,越呆越自得。
這樣的設計, 接住了陶瓷的溫潤特質并用設計將適戴感放大,大美至樸。
陶瓷之于雷達,不像材料,更似靈魂。買雷達,買的就是這份視覺和觸覺上的細滑溫潤,縱使季節變化,它與肌膚相貼時總會撫慰人心。我讀舒國治的散文,他形容某北歐國家雖看似是個大農村,實際先進得不得了,這種先進在他眼中 是一種“備而不用”的先進。
實話實說,為了監測健康數據,這階段我戴智能手表較多,但表盒中幾只 雷達的陶瓷表就是我備而不用的安心和底氣。 它們設計簡凈、不特作深沉繁復樣,一看就是要你切實投入每日生活使用的。我理直氣壯帶這枚晶萃系列女表來瑞士,為的是在那些焦慮不安的情緒要起勢時,將這一方溫柔輕覆于腕上,并爭取延綿至整段旅途。
生活實在不易,諸位,溫柔待己,珍惜眼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