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廬山會議召開之前,彭總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彭總痛批“大躍進”的浮夸冒進之風。
由于,“大躍進”是當時中央制定的政策,在基層上瞞下欺的情況下,中央并沒有意識到“大躍進”的危害。
本來,廬山會議就是要針對“大躍進”中一些極“左”的行為進行修正,但在彭總之封信寄來后,廬山會議卻從批“左”變成了批“右”和“批彭”。
但事實證明,彭總確實是對的,“大躍進時期”的浮夸之風確實十分盛行,僅從幾句當時的俗語就能看出。
“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
在糧食產量上,虛報瞞報成風,即便是沒有糧食吃,也要和上級虛報“吃得飽、吃得好。”
1956年當年的糧食產量是3900.9億斤,但第二個五年計劃卻規定,全國要在“二五”結束前,將糧食產量提高到5000億斤。
這個目標是非常正常的,但緊接著這個指標就不斷提高,最終提高到了夸張的2.5萬億斤。
要知道,如今我國的兩產量也不過1.3萬億斤,可想而知“大躍進”中的虛報之風有多可怕。
原本,各地還有點收斂,不敢虛報太多,但隨著膽子大的人開了頭炮,各地也都收不住了。
1956年,廣西紅旗合作社竟然聲稱,他們的水稻畝產量達到了13萬斤。
沒錯,就是13萬斤。就算按一個合作社有150戶來算,一戶人種10畝地,那么這個合作社每年的總產量能達到2億斤。
按常理來說,這絕對不可能,但在“大躍進”時期,這些都屬于正常操作。
不僅如此,由于當時我國工業基礎非常落后,又急著向前邁步,全國還開展了“大煉鋼鐵”的運動。
全國各地豎起了煉鋼的小爐子,一時間黑煙滾滾,就連中南海都是如此。
并且,廣大人民群眾不僅能煉鋼,就連“鈾”都練得出來,用的還是做豆腐的方法。
“大煉鋼鐵”等活動不計成本,浪費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造成了糧食歉收,為之后的“困難時期”種下了惡果。
最終,當年的年產量達到了8000億斤,當然,這個數字也是虛報的。
有關部門甚至已經開始研究,糧食太多吃不了,糧庫也放不下怎么辦。
許多人都開始研究怎么處理糧食,比如用來釀酒后提取乙烯,制造工業品……
如果這樣糧食還用不完呢?
那就每天種半天地,或者幾天種一天地就行了,剩余時間搞文娛活動。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大躍進”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彭總也通過對比數據和走訪發現了問題。
終于,彭總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尖銳地批評了“大躍進”中的浮夸行為。
彭總這封信揭露了問題所在,但當時中央已經被“高產”迷了眼,根本聽不進去彭總的建議,還把他批判為“右傾分子”。
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時間也會證明一切,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彭德懷成功沉冤昭雪,恢復了應有的名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