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記載:劉邦稱帝那年,為父親慶祝生日。在壽宴上對父親道:“你以前說我是無賴,不能治產業,比不上二哥。那現這個天下都是我的產業,我和二哥到底誰的產業比較多呢?”原來劉邦年少時十分我行我素,不愛勞動,更沒有可以依賴的產業。劉邦的父親看到兒子這樣十分焦急痛心,一時氣憤便責罵劉邦是無賴,還說他比不上他二哥。那么,劉邦真的是一個無賴嗎?他最終又是如何成為漢朝開國皇帝呢?
1、無業游民到泗水亭長
自古帝王出生都天降異象,尤其是開國之君,劉邦也不例外。據史記記載: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難道這是天命所歸?
劉邦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家中有四個兄弟姐妹,但他整天游手好閑,卻不愿意讀書,喜歡和當地地痞無賴混在一起,家里的農活也從不參與。他結交的江湖兄弟也多是窮鬼,經常靠賒賬來滿足花銷。這種行為讓他的家人很是頭疼,父親還常說他是無賴。
《史記》對劉邦賒賬就有記載:“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意思是是說劉邦經常去王媼和武負兩家酒館喝酒吃飯,然后裝醉不給錢,只是給店家打個賒條,言稱年底結賬。可是每次到了年底后,劉邦也是沒錢結賬,最后兩位店家只好把賬銷了。
《史記》記載劉邦喝醉時,店家道:“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這個傳說是酒家老板在劉邦喝醉后,在他身上看見了盤旋的龍,店家才把賬單銷毀了,這說得像是給劉邦打廣告一樣。劉邦當時可是有名的流氓頭子,其實是怕劉邦變本加厲找他們麻煩,做生意就是討個安穩,沒有人愿意去招惹他。
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朝統一后在全國強推郡縣制,郡縣制需要大量的吏員,劉邦趁這個機會,靠自己在縣城的名聲拿下沛縣泗水亭亭長的職位,此時的劉邦即將進入四十不惑的年紀。
古代封建社會的讀書人,三四十歲的年齡才成就事業,不是懷才不遇,就是多年榜上無名。雖然這種官吏算不上多大的品,看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大作為。但對劉邦來說,他還是幸運的,終于有了一個正式的工作,放到現在那是妥妥的鐵飯碗。
秦朝末年,政府橫征暴斂,民不聊生,老百姓的負擔很重。劉邦接到任務押送勞役前往都城,但由于路途遙遠延誤了期限,按秦律是要斬首。于是,劉邦做出了一個讓人驚嘆的決定,帶領這幫人躲進了芒碭山。
2、加入農民起義
公元前209年,百姓遭受殘暴統治,反抗情緒愈加高漲。陳勝吳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成為代表性口號。之前被秦滅亡的六國也開始站起來反對殘暴的秦王朝,而此時,劉邦也開始加入起義之路,蕭何把他和隊伍接到沛縣,自稱為沛公。
劉邦在48歲才開始走上一條造反之路,他沒想到的是最終當上了皇帝。在秦朝統治下,他在積累了一定的聲望和籌碼后,抓住了陳勝吳廣起義的機會,加入了反秦聯軍,成為了一名反抗者。
然而,隨著天下紛爭的變化,等到陳勝吳廣起義被章邯給剿滅以后,反秦聯軍也開始四分五裂,復國行動成為了貴族們的游戲。劉邦的前途似乎陷入了僵局,農民起義中最不缺的就是人才,還好他的運氣不錯,得到了項羽的認可,成為了反秦聯軍的一員。
公元前208年,楚國大將項梁在與秦將章邯交戰時戰死。趙國君臣也被秦將包圍在巨鹿(即今河北邢臺),趙國向楚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
楚懷王陣營兵分兩路,宋義、項羽和范增的軍隊北上救援,另外一路以劉邦為主攻進關中,楚懷王許諾誰先攻進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項羽北上救趙和秦軍交戰時,劉邦已率先帶兵攻入關中,秦王子嬰向劉邦獻上傳國玉璽,滅秦之后在關中稱王,并向關中父老鄉親約法三章,收獲了關中百姓的民心。
在破關進入函谷關后,項羽對率先入關稱王的劉邦很是不滿,畢竟自己才是反秦的主力,而劉邦只是誘敵小分隊。于是決定與劉邦決裂,設鴻門宴,計殺劉邦。
鴻門宴上,劉邦表明:我和將軍齊心協力,自己無意做關中王……劉邦的話使項羽改變了消滅劉邦的初衷。但范增仍不相信劉邦,主張趁機殺死他以除后患。所以在宴飲之時,再三示意項羽下手,但項羽卻然不應。
范增無奈,只好令項莊在席前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而此時與劉邦定為親家的項伯為保護劉邦也加入舞劍,最終劉邦成功逃脫。
3、楚漢之爭
項羽憑借滅秦大功分封天下,自稱西楚霸王,另一主角劉邦被封為漢王,劉邦因不滿被封在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與項羽進行了四年爭奪統治權的戰爭。
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展開了最后的決戰,劉邦發動五路大軍,共同合圍項羽。在漢軍的包圍下,項羽的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
夜晚,漢軍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漢軍到底占領了楚地嗎?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最終誰能笑到最后呢?
項羽逃脫漢軍追擊,只剩幾十個騎兵,到了烏江邊上。亭長請項羽渡江,但項羽拒絕,認為上天要亡他,就算江東人擁他為王,他也無顏見他們。漢軍追上來,項羽一人殺死幾百人,但他也負傷十多處。最終,項羽自殺身亡。
劉邦和項羽在戰爭中你來我往,勢均力敵。早在楚漢爭霸之前,公元前203年,項羽和劉邦簽訂了以鴻溝為界限劃分范圍,互不侵犯。但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銷毀合約,背叛了項羽,最終項羽自殺結束了這場戰爭。
公元前202年,劉邦55歲當上皇帝,登基大典山東定陶汜水舉行,定國號為漢,史稱漢高祖,后定都長安(今陜西西安)。
劉邦在位期間,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安定了社會經濟,為漢朝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基礎。但是他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比如邊境匈奴的侵略和威脅,漢朝開始采取和親的政策,這才跟匈奴關系暫時緩和下來。
劉邦的成功不僅得益于他的豁達大度,更得益于他善于聽取建議。他召集天下賢良之人為自己所用。最后,由于劉邦是生長于市井的皇帝,所以更能了解民心,籠絡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