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改正缺點,彌補不足!”
從小到大,這句話仿佛是真理,始終被身邊前輩師長所提及。我們仿佛只有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后制訂改進計劃,彌補短板,從而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走向成功。
但作者王雨婷在《優勢杠桿》一書中,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當我們盯著自己的不足,總想著彌補短板時,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優勢。
通俗點講,就是作者認為只有發現并提升自身優勢,才能有效化成杠桿基點,撬動整個成功人生。
事實上,補足缺點的觀點,并沒有對錯之分,只是適用的場景不同。
更多人是受到“木桶原理”的影響,并奉為圭臬,用來討論一個人的短處,從而督促他人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短處。這就是傳統個人發展方式的由來吧!
當然,我們能夠理解,從考試方面來講,偏科的學生在高考上更吃虧,單科分數再怎樣高,總分也沒有那些全科均衡的學生高。這個時候,“補短”的作用更為明顯,收效更大。
然而,在工作方面或職業規劃上,“補短”并不是一件好事。
前面我們有講到“木桶原理”,很多人是將其誤解:決定一個人成就大小的并非其優勢,而是其短板。很多人認為木桶原理想要說明的就是我們不要“偏科”,各方面都好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但木桶原理說的是:一個木桶的盛水量并非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與最短的那塊木板。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只有所有木板都足夠高,木桶才能盛更多的水;二是只要這個木桶有一塊短板,木桶就不可能盛滿水。
在團隊管理方面,木桶原理是適用的。
在一個團隊里,決定團隊戰斗力強弱的,不是能力最強、表現最好的那個人,而恰恰是能力最弱、表現最差的那個人。因為,最短的木板會對最長的木板起到限制和制約作用,并決定團隊的戰斗力和影響團隊的綜合實力。學習成績也同樣適用。
但在個人發展方面、與花費經歷彌補短板相比,更高效的方式是精進長板、發揮優勢。不斷拉高長板,讓優勢不可替代,并且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不要急于知道什么才是成功,哪里才是巔峰。你只需要知道自己靈魂中最可貴、最有把握的那一點是什么,然后把它發掘出來,把它發揚光大。慢慢的,你自會走向成功。不管別人是否比你更聰明,更偉大,成就更高。只要你盡量發揮你自己的天賦專長,你自會有屬于你自己的成就。 ”
所以,如果我們做擅長的事,事情會變得更簡單,會更容易獲得成就。當我們盯著自己的不足,總想著彌補短板時,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優勢。
關鍵是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書中列舉了一個例子:對數字不敏感的人,即使投入再多的努力,依舊很難做好那些和數字有關的工作。即便你做到了,其結果與付出的努力也不成正比。
就拿世界著名球星貝克漢姆來說,他的短板實際是非常明顯,即“不會用左腳踢球,不會頭球,不能截球,也得不了很多分”,然而瑕不掩瑜,他出色的任意球和精準的傳球技術,讓對手十分頭疼,也為團隊爭取了極大的優勢,并因此成為世界聞名的足球先生。
當然,他對于任意球訓練的付出,也遠超其他人。但如果貝克漢姆只是看到自己的短板,并把時間都花費在提升跑動速度或左腳踢球能力上,或許他也就是球場上眾多籍籍無名的球員的其中一名,其名字自然也鮮為人知。
而且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求職面試過程中,決定自己脫穎而出、最終被錄用的關鍵,是自己的短板,還是自己的優勢?
因此,找到自己的優勢,揚長補短,才是你在現代職場上乘風破浪的關鍵。
如果你無法洞察自己的優勢,那么這本《優勢杠桿》的20個發現和發揮優勢的實用技巧,或許能夠成為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