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在《百家姓》中,李排名第四。眾所周知,李是人口大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七人普”:李姓獨占鰲頭,成為華夏第一姓。
研究花木文化,無疑要查找許多資料。據說李樹與李姓有關,與李姓很多名人也有很多關聯,并生發出很多神奇的傳說和逸聞趣事。經查,李花原來真的跟《道德經》的作者老子、跟唐代大詩人李白扯得上關聯。他們可是親戚呢!所以,筆者開篇之前,先“粘貼”兩則故事。
——據《神仙傳》載:春秋時諸子百家中的老子,是在他母親走到李樹下時誕生的。老子一生下來就會說話,指著那棵李樹說:“以此樹為我姓。”所以,老子姓李,名李聃,又名李耳,后來成為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曾向老子請教,并十分欽佩他。相傳老子活了200歲,他的《道德經》充滿了神秘主義的思想,后來被道教所利用,他也因此成為道教的開山祖師。
——據說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起名也與李有關。相傳,李白剛生下來時白白胖胖,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特別逗人喜愛。父母把他看成掌上明珠,想給他起個得體、有品位的名字。一般孩子生下來周歲時就會把名字定下,李白的父親也給孩子想了很多名字,但一直未定下來,還是想等孩子抓周時看兒子喜歡什么,根據孩子的喜好來取這個名字。李白周歲那天,在桌子上擺放了尺子、糖果、雞蛋、各種玩具,還有一本《論語》和《詩經》。小李白看看桌上擺的各種東西,最后抓起一本《詩經》來抱著。小李白的父親本想讓孩子抓《論語》,將來好高中魁首,治國安邦,光宗耀祖。抓了《詩經》將來要成為一個詩人,這名字更要慎重。李白的父親想來想去,這個名字一直定不下來。一晃六年過去。這天李白的父親把妻子和小李白叫到面前說:“我寫了一首《春日》絕句,寫出了前面兩句,可是后面兩句想不起來了,你們每人幫我想一句,可以嗎?我這詩前兩句是:“春風送暖來,杏林紅霞落。”小李白很懂禮貌,讓母親先說。小李白的母親隨口說:“火燒百花開,迎春它先來。”母親話音一落,小李白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李白的父親很是高興,一邊贊賞,一邊品味。特別是小李白最后添的一句,不僅清雅自然,而且詩韻悠長。這句詩第一個字是自家的姓“李”字,這最后一個“白”字。小李白吟詩得名用得更好。正是說明了李花圣潔如雪,那么就給孩子起名叫李白吧!李白果然不負父親的重望,成為中國詩壇上最浪漫飄逸的詩人,被人們稱頌為“詩仙”、“謫仙”。
李花,除了跟老子,跟李白扯得上關聯,與詩意春天也互相關聯,是最有詩意的花。
——“你我相約,許一場李子花紛飛的浪漫可好?”
——“總有一樹李花為你盛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陌上李花三月風,李花似雪二月天。”
又是一年李子花如約盛開,成片的李子花,如一場大雪染白了枝頭,一朵朵、一叢叢、一簇簇、一片片,數不勝數,目不暇給,循著香甜如酥的芬芳,漫步于繁花似錦的李樹園中,微風輕拂,沐浴李花雨,輕柔如雪,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
李花,它白清如鉆,玉骨冰肌,素潔淡雅,春天一到,就早早鼓起花苞,散著疏影橫斜的情調,漾起驚天動地的美。
有人說:人間風雅之事,莫過于春日賞花,夏日納涼,秋日落葉,冬日踏雪。春意融融,春光正好,生機萌動,岸邊細柳抽新芽,春水淙淙綠意濃。彷佛一夜之間,各種花兒爆棚,亂花漸欲迷人眼,花兒們爭先恐后赴約春天的盛宴,一個個濃妝艷抹,三月的水墨畫中,頻頻聽聽走來的萬種風情。你看那桃花嫣紅,似一層層彩霞降落人間;雪白的李花更是耀眼,像一朵朵白云,飄蕩天邊,真乃美不勝收,天上人間。李子花,便是春日寫給世界的情書,李子花與桃花杏花一起,爭著“趕趟兒”,書寫不一樣的前世今生。
因為桃花、李花同時開放,人們都喜歡把桃李并稱,如“艷如桃李”、“李代桃僵”、“投桃報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但也有人認為李花比桃花更美,更勝一籌。《灌園史》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予謂桃花如麗珠,舞場中定不可少;李花如女道士,煙霞泉石間獨可無一乎?”難怪唐代大詩人韓愈在《李花贈張十一署》詩中日:“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唯見李。”月夜宜賞李花,明代詩人楊基有《李花》詩,詩云:憶與盧全共看來,花光月色兩徘徊。江村遠處長相識,風雨寒時已早開。霽雪玲瓏愁易濕,春冰輕薄笑難栽。江城二月城西路,誰惜柔香滿翠苔。
在陰暗的背景下,近處紅艷的桃花不易被發現,而遠處潔白的李花倒很顯眼。由于這種光學現象,陰雨天、朦朧月夜賞李花的確比桃花更好看。這也不是古人在故意貶桃揚李。這是背景出效果,背景出意境。背景越是暗,越能襯出白色來。從美學上來講,這也是有道理的。
李花如桃花、杏花、櫻花等一樣,屬薔薇科落葉喬木,李樹高可達8~12米,花色潔白素雅,常三朵一簇,花小而繁,盛開時如滿樹香,朦朧月色賞李花雪,甚是好看。李樹葉多呈倒卵形,果實球形,色有朱、青、黃、紫紅等,農歷六月份成熟。李子品種很多,常見的有麥李、木李、御李、牛李、水李等,我國華北、華東、華中、東北等地均有栽種。《本草綱目》:“李,綠葉白花,樹能耐久,其種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彈如櫻。其味有甘、酸、苦、澀數種。其色有青、綠、紫、朱、黃、赤、胭脂、青皮、紫灰之殊。其形有牛心,馬肝,杏李、水李、離核、合核、無核之異。其產有武陵、房陵,諸李。早則麥李,御李,農歷四月熟。遲者晚李、冬李,農歷十月、十一月熟。還有季春李,冬花春實。”
早在兩三干年前的《詩經·召南·何彼秋矣》中就有詠李花詩句:“何彼秾矣,華如桃李。”可見,那時,先祖們就已喜歡李花了。《詩經,大雅·抑》中還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名句。也可見,春秋以前李已是佳果。
李樹花美果甜,人人喜愛,民間還把它看作瑞果,特別是李子成熟時,滿樹紅果,更令人高興,所以人們又稱美李為“嘉慶子”。李姓人愛把姓拆開來代名,稱為“木子”、“十八子”。農村李姓人家都喜在院中門前栽種李樹。
——《東方朔外傳》就記有這么一段傳說散事:有一次,東方朔與弟子一同出行,半路上口渴了,便讓弟子到路邊一戶人家找點水來喝。但弟子因為不知主人家姓啥名何,敲了半天也不見開門,只好空手而歸。弟子把這情況向東方朔說了,東方朔讓弟子與他一塊去。東方朔見這家人門前有棵李樹,樹上有伯療鳥飛集。于是,東方朔與弟子說:“這家主人姓李名博,你再去叫,他一定會開門。弟子按東方期所說再去敲門,果然出來一位叫李博的白發老人。老人一見東方朔,立即請進屋取水泡茶招待。
人們喜歡栽種李樹,民間還有不少民俗,“嫁李用長竹竿打李樹梢,則結實多”。這種民俗所說的“嫁李”,其實是用竹竿清除掉樹上的病枝,以促進結果。但真正的“嫁李”應是指嫁接技術,如果把李嫁接桃,可結出一種桃李,該書上就記有“若以桃接,則生子紅而甘”。另外,李還可和杏、梅等嫁接,結出的果實兼具兩種果子品質。如把李與杏嫁接就會結出一種皮紅肉黃的杏李,華北叫紅李,是李與杏嫁接后產出的一種新品種。明代王世懋在《學圃雜疏》中就記有一種“北上盤山,麝香紅妙甚”的杏李。通過嫁接現在各地又出現了很多優良品種,如浙江的紅美人,貴州的青脆李,福建的胭脂李,江西的大黃李,河南的牛心李,等等。故古人有“名果出吾家”之說。這也說明了古代勞動人民就已掌握了果樹嫁接技術和原理。民間還認為李樹連理還是一種祥瑞之兆,在《宋書·符瑞志》、《南齊書·祥瑞志》中都有“李樹連理生”的記載。——這也是李花的文化所在。(供稿:江蘇花木文化研究根華,供圖:東部戰區創作室吳國平、中國刑警學院董杰、南京大學劉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