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了暑假,原本以為可以輕松一些了,沒想到報的三個興趣班一個都沒停,每周六都得急匆匆地去上課。這周六正好趕上同學聚會,下午上完最后一個興趣班后,我趕緊騎著電動車帶孩子前往。
濟南是個東西狹長的城市,我住在二環西南,而聚會的地點在高新萬達以東,地圖導航說距離是26公里左右,但實際距離要超過28公里。我的電動車買的時候宣傳續航可以達到60公里以上,我覺得騎個來回應該沒有問題。但我忽略了孩子的重量,我們兩個人加起來要有230斤以上,而且騎行速度很快,電池的電量在迅速下降。雖然有些擔心,但我仍然認為只要回來的時候騎慢點,應該能撐到家。
酒宴結束時已經是深夜了,我騎著電動車回家的同時緊盯著電量顯示表。還有五格電,騎慢點也許能到家,此時我還是比較樂觀的。但20多分鐘后,我發現情況有些不對,電量表從五格變成了三格,稍微騎快一點就會變成兩格,而我此時身處距家17公里的泉城廣場。我知道這回可能回不去了,結果不出所料,又過了兩三個紅綠燈路口之后,車子徹底趴窩,停在了桿石橋立交底下。這時已經晚上11點多了,我只能選擇帶著孩子打車回家。
第二天早上,我趕去停放電動車的地方,想用手機地圖和瀏覽器搜索附近哪兒能充電,但折騰了半個多小時,都沒有找到具體地點。我只好步行尋找附近的路口、醫院和商場底下有沒有充電樁,結果同樣沒有找到。當時心想:“濟南這么多騎電動車的人,為什么不能在路邊設置一些充電樁呢?有這個需求的人應該挺多吧!
哎,想歸想,我只能硬著頭皮,邁開雙腿,繼續尋找能充電的地方。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距離電動車趴窩1.5公里的地方找到一個小區。進入小區后,看到了讓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充電樁,于是走路返回,推著電動車再次前往。
然而,在充電時又遇到了一個比較郁悶的問題,那就是充電樁至少要充值50元才能享受充電服務?好在后臺有個申請退款選項,沒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我只能先充50,回頭再申請退款。在電源接通的一剎那,終于長舒了一口氣,至少能保證在兩三個小時后,電動車能正常騎行了。隨后我找了個地方去吃早飯,又去萬達廣場逛了兩個多小時,等待有足夠充電的時間,中午時分騎行回家。
這就是我昨天的悲催經歷,算是又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為了方便需求,還是希望以后能在路口增加一些電動車的充電樁。同時,充電企業也好好優化一下系統,最好能根據單次充電量來進行結算,這樣大家都省心,你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