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廷君
歷史反復見證,中華民族是人類社會最具勤勞、最有智慧的民族,如果能營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與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讓全國人民去大膽創新創業,中國的經濟社會就必將邁入一個持續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因此,我們應該在公共管理實踐工作中,如何找準一條符合國情、順應時代、貼近民意的管理辦法。
在此,筆者根據多年來的管理與發展現狀,目前,能找到符合國情民意的唯一辦法,就是重在嚴厲整肅官吏,給全民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生活與創新創業環境,讓城鄉百姓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特別是在教育、醫療、退休養老保障上,必須按憲法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規定來惠澤于民。充分調動全民的創造性、積極性,形成一個比學趕幫的社會氛圍,這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能夢想成真。
何謂嚴厲整肅官吏、厚待全民?這就需要我們在管理與法治上,以嚴格的要求管理好體制內的每一個人,讓他們腳踏實地為國盡職,為民盡責。徹底規避過去不符合國情民意而把精力放在治理全民上,造成城鄉百姓無法享受體制內在教育、醫療、退休養老等良好的社會福利待遇。
同時,對待那些庸碌無為、善于吹牛拍馬者的公職人員,要以嚴格的法規制度進行整肅或辭退,對貪官污吏要大刀闊斧,以最嚴的法律法規手段進行懲處,徹底杜絕屢禁不止的腐敗現象,讓公職人員真正形成執政為國,干事為民的良好風尚。
在民生關切上,徹底破除傳統的桎梏,為城鄉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與社會福利待遇,讓全民踏踏實實創新創業,真正形成百花齊放的全民創新創業的新風尚。
此時,可能有人要問,為什么對體制內就要這樣嚴厲?我們應該清楚,體制內成員是代表國家與社會的公眾形象,對社會有很大的示范效應。
歷史反復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地方發展的優劣、社會風氣的好壞,全處決于體制內成員在社會實踐中的言與行。如果這個地方公職人員不廉潔、不勤奮、不負責,這不僅直接影響該地的正常發展,而且有損政府在社會上的公信力,直接影響社會公共秩序和大局的穩定。
就全體百姓而言,他們既是社會與國家的發展主體,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如果全民缺乏創新空間、缺乏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生活與工作上缺乏“安全感”,可想而知,人民的生活會幸福嗎?國家的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會繁榮昌盛嗎?絕對不會!
從長遠看,將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社會的和諧安定。
所以,嚴厲整肅官吏及體制內人員,寬厚待民是符合國情民意和時代發展必然選擇,更是客觀合理、最科學的治理方式,它既能維護國家和社會大局的穩定、經濟的繁榮富強,又能切實保障全民的合法權益,讓全民過上幸福生活,真正實現國家和全民共同富裕,有力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