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在河下古鎮城河街工程中,出土了一處龍泉窯瓷片堆積遺址。堆積層中有各種器型的龍泉瓷殘碎片總數量達20余噸。據專家考證,這里曾為明代龍泉窯瓷器質量檢測場所遺址。
明、清兩代,為了保障皇家用瓷的數量和質量,在景德鎮設立了官窯廠,清代還建立了督陶官制度,清代一共有四個督陶官,他們分別是:臧應選——臧窯;郎廷極——郎窯;年希堯——年窯和唐英——唐窯,其中有三位曾在淮安任職。
淮安漕運總督郎廷極,郎窯瓷誕生于康熙盛世,郎廷極是中國陶瓷史上唯一一個將私家堂號與帝王年號并寫在官窯瓷器上的督陶官。
這只在淮安出土的“御賜純一堂藏”青花瓷碗,“純一堂”就是康熙皇帝御賜給郎廷極的堂號。
郎廷極督造的官窯瓷器,世稱郎窯,郎窯是紅釉瓷制作的一個高峰,郎廷極后來在淮安漕運總督任上去世。
淮安榷關稅務監督年希堯,年希堯是年羹堯的哥哥,年羹堯被雍正皇帝賜死后,年希堯受到了牽連,好在他不務正業又多才多藝,他在繪畫、音樂、醫學、歷史學、訓詁學、透視學都有著作,被后人譽為“清朝的達芬奇”。
雍正款胭脂水釉碗
年希堯在任督陶官期間,仿古瓷燒造達到了非常高的成就,以胭脂水釉器為最著名。
雍正款琺瑯彩桃花紋碗
年希堯還成功的解決了國產琺瑯彩料替代進口料的大難題,他主導研發的顏料不僅代替進口料,還在原來的基礎上,豐富了十幾種顏色。
淮安榷關監督唐英,唐英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最著名的御窯廠“督陶官”,他在景德鎮御窯廠督陶 28 年,為朝廷燒造了幾十萬件各色精美絕倫的官窯瓷器,他所燒制的瓷器世稱"唐窯",唐窯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質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唐窯集前人所有制瓷之大成,成功燒制出玫瑰紫、海棠紅、月白等鈞釉瓷,宋代定、鈞、汝、官、龍泉、哥、湘湖等窯,及明朝永、宣、成、弘、正、嘉、萬等官窯以及宜興均陶,他都能進行仿造。
元代青花纏枝紋獸耳蓋罐
淮安是運河四大古城,自古人們就有收藏藝術品的愛好,這只元代青花纏枝紋獸耳蓋罐,是1980年在淮安區季橋鄉顏牛村出土的,它是國家一級文物,是漕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三位督陶到淮安任職也提升了清代淮安瓷器收藏水準和文化內涵。
淮安板閘的三元宮見證了漕起漕落,見證了榷關興衰,三元宮的青花瓷片同樣也見證了三元宮的香火變化。
這個在總理故居地下停車場發現的試釉瓷片,誰又能說哪一位督陶官會不會一時技癢在淮安建立過小型窯廠呢!如此大量的文物出土,從另一個層面也反應了淮安古城在千年漕運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