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沉寂十年之久的歌手刀郎發布了一張新專輯,叫做《山歌寥哉》,里面有一首歌,取自蒲松齡300年前寫的小說《羅剎海市》,描寫了一個以丑為美,價值觀完全顛倒的世界。
下面節選一小段歌詞(全文可自行百度):羅剎國向東兩萬六千里/過七沖越焦海三寸的黃泥地/只為那有一條一丘河/河水流過茍茍營/茍茍營當家的叉桿兒喚作馬戶/十里花場有渾名/她兩耳傍肩三孔鼻/未曾開言先轉腚/每一日蹲窩里把蛋來臥/老粉嘴多半輩兒以為自己是只雞/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雞/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從歌詞看,這首歌諷古喻今,極盡諷刺之能事。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首具有文言文色彩的中文流行歌曲,居然引發了全球網友的傳唱,大家紛紛開始對號入座。
中國網友認為這首歌內涵了四大曾經批評刀郎的音樂人:那英、楊坤、汪峰和高曉松。德國某政黨一位女議員則認為這首歌就是為德國創作的,而美國網友則認為這首歌唱的是美國。總而言之,大家都認為,這首歌里描述的“以丑為美”,完全顛倒的社會,正是自己所處的社會。正是這首歌,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傳唱。媒體報道截至7月30日18時,這首歌的播放量已經超過了80億次,大有問鼎全球第一之勢。
到底這首歌為誰而唱?顯而易見,這事不由刀郎決定,而是由300年前的蒲松齡決定的。蒲松齡生活在明末清初,那時正值朝代更迭,社會動蕩,官僚體制充滿了各種腐朽與不堪。正是在那個年代,蒲松齡寫下了傳世巨著《聊齋志異》,以神狐鬼怪之事,針砭現實社會。《羅剎海市》正是其中一篇。針對這篇創作于300年前的文學作品,當代的人們之所以有那么強的代入感,原因全在于我們當前這個混亂不堪的時代。
事實上,我們把范圍縮小一點,聊到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很多事情,與這《羅剎海市》里的羅剎國非常類似。
2019年4月21日,上海某地下車庫一輛特斯拉起火自燃,火勢慘烈,引發全球關注。4月23日,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在推特上發言稱:“每年有超過100萬輛內燃機汽車起火,并造成數千人死亡。但只有一輛特斯拉起火,無人受傷卻成了最大的頭條新聞,(媒體)為何如此雙標?這真是個問題。”
伊隆·馬斯克還補充道:“和大多數電動汽車一樣,特斯拉著火的可能性比內燃機汽車低500%以上。這一點為什么沒人提到?”
那么,電動車起火到底是不是問題呢?就在今年的7月底,一艘裝載了3783輛新車的運輸船從德國的不萊梅哈芬港啟航,駛往埃及。沒想到這艘船在經過荷蘭的時候起火了。據荷蘭廣播公司RTL發布的一段錄音中,可以聽到一名應急人員說“火災始于一輛電動車的電池。” 7月28日,租用該船的K Line駐東京發言人表示,船上共有3783輛汽車,其中包括498輛電動車。分析文章指出,不管這次起火是不是源自這批電動車,但電動車的鋰離子電池能夠讓火勢更旺,極難撲滅,持續且反復燃燒。
也就是說,電動車起火,1、火勢很大;2,極難撲滅,因為鋰離子電池不僅充滿了燃料,并且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氧氣,3、更容易“死灰復燃”。
但是就這個問題,整個行業,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諱莫如深,而是讓普通消費者以自身的人身安全去“驗證”,原因全在于一個:電動車是未來發展方向,電動車是國家戰略。
由此,電動車起火到底是不是個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專業機構定性,不同國家制定的標準也是千奇百怪。根據中國的法規,要求電動汽車電池系統發生熱失控后,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給乘員留出逃生時間。但是,5分鐘是一個“科學”的時間嗎?顯然不是。5分鐘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5分鐘這個“標準”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實際現實中,一旦有電動起火事故發生,不少網友們喜歡用“就地火化”來形容,而絕大多數品牌方對事故原因采取隱瞞或秘而不宣的態度,對傳播進行控制,以免影響品牌的聲譽。由此,信息極度不對稱的消費者就此被蒙在鼓里。
正是因為品牌方、國家機構采取的這種態度,使得消費者內部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電動車起火是個大問題,一派認為無需夸大電動車起火問題,因為從概率來看,燃油車起火概率并不比電動車小。
那么,電動車起火到底是不是個問題呢?恐怕,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這個時代的問題。
2020年3月29日,比亞迪發布了其全新的電池技術:刀片電池。在發布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稱:要把“自燃”從電動車的字典上抹去。
王傳福的原話是這樣的(源自《每日經濟新聞》“比亞迪“刀片電池”挑戰三元鋰?王傳福放言要將“自燃”從新能源汽車中抹掉”一文,作者李星):
“因為動力電池行業不同企業技術及品控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三元材料本身的特點,使得電動車自燃甚至爆燃的事件明顯增多。”
“‘刀片電池’將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我們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徹底抹掉。”
王傳福這段話事實上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現階段的電動汽車,尤其三元材料的電動車容易起火。這意味著作為行業大佬,至少王傳福是認為電動車是更容易起火的。這至少意味著,特斯拉馬斯克說的媒體“雙標”,王傳福可能并不這么看。
那么,比亞迪的“鐵電池”是不是真如王傳福所說的那樣,要把“自燃”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徹底”抹掉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2021年4月,比亞迪宣布旗下所有新上市車型全部換裝“刀片電池”,不再采用三元材料鋰電池。但在那之后,據不完全統計,比亞迪多款車型發生多起電池自燃事故,網友多有指出其中就有搭載刀片電池的車型。
那么,王傳福說將把“自燃”徹底從新能源車的字典里抹去,算不算夸大宣傳呢?又一次,沒有人站出來為此事負責。
更加吊詭的是,在王傳福公開稱三元鋰電池不安全,同時在2021年4月比亞迪宣布全系換裝刀片電池的情況下,公開資料顯示, 比亞迪旗下電池公司“弗迪電池”仍然在開發三元鋰電池并向業界供應,比如福特的電馬,據悉就是采用了弗迪電池供應的高鎳三元鋰電池。
那么,到底王傳福發布“刀片電池”時的表態,是想表達幾個意思呢?是不是這僅僅是一種營銷手段呢?到底是企業標準混亂,還是相關監管標準混亂,沒有人知道答案。人們只知道這樣的“混亂”仍在延續。
在這種亂局之下,消費者又該何去何從呢?
新能源汽車:由法院而不是研究院解決問題?
如果有統計數字的話,相信這些年汽車品牌狀告消費者/自媒體的案件一定是呈幾何級倍數增加,這是從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情況。
2013年11月21日上午10:30分左右,廣州車展福特的展臺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凌云女士。原因是她新買的翼虎(參數丨圖片)沒開多久就發生了“羊角斷裂”的情況,俗稱“斷軸”。這就是迫使福特翼虎召回的“最后一根稻草”。2013年12月,長安福特在國家質量管理監督總局“勒令”下,宣布召回8萬輛翼虎,原因是“轉向節”因為供應商未按照福特全球標準制造,導致強度不夠。為了這一天,凌云女士整整“維權”了兩個月。她在求告無門的其工況下,站上了長安福特的展臺。
所幸,凌云女士迎來了最終的維權勝利。同樣的事情還包括大眾DSG變數箱的召回,同樣是經過大量車主和媒體的努力,最終迫使大眾汽車認錯,宣布召回多達38萬輛汽車。
但是,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之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汽車品牌更傾向于通過法院而不是研究院解決問題。
2021年4月19日,同樣因為“維權”無果,河南的車主張女士選擇了站上特斯拉的車頂,高喊“剎車失靈”。為此,張女士最終被青浦公安局拘留,如今還面臨特斯拉高達500萬的訴訟官司。
原因就在于,沒有人能證明特斯拉是不是存在剎車失靈。坊間傳言,特斯拉對博世i-booster電控助力剎車系統進行了“魔改”,導致剎車失靈。第一財經2022年11月的文章甚至這樣取標題:“特斯拉頻頻剎不住,問題出在“魔改”博世iBooster?”但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沒有人能給出答案。第一財經援引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的公開表態稱:“iBooster作為博世的明星產品,不僅僅供應給特斯拉,還供應給其他品牌的廠家,我們保證產品不出問題”。
坊間傳言,特斯拉汽車丟給社會的一系列技術問題,只有特斯拉自己能鑒定,國內沒有任何一家官方機構有這個能力和資質。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是不少人對特斯拉此類問題的評判。
不能證實,亦不能證偽,而特斯拉作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國家樣板”,其對整個國家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各方角力之下,這個爭端迄今為止仍懸而未決。
無奈,有關部門把這樣的事件丟給了“法院”。由“法院”來解決企業的問題,這是當前的潮流。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福特翼虎召回、大眾DSG變速箱召回時,“中國法院”沒有介入,而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的“法院”開始高頻率出現在汽車企業和消費者、媒體之間呢?
作為消費者,凌云女士肯定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確定她的翼虎是因為“羊角”有問題,但如果沒有她的“維權”,沒有全社會包括媒體、自媒體的助力,福特翼虎恐怕永遠都不會召回。凌云女士當時的目的是要搞倒長安福特嗎?事實的結果恐怕并不是,她只是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但是到了新的時代,同樣“過激維權”的張女士,她的目的難道是為了搞倒特斯拉?然后自己親自去買了一臺“有缺陷”的產品,以此“釣魚”?相信少有人會相信張女士是這樣一個目的。
但和凌云女士不同,張女士顯然受到了整個時代完全不同的對待。為其提供車展門票,并勸其理性維權,不要把事故車運到上海車展的自媒體人,反而被企業“誣告”為策劃者,并被索要了1000萬賠償金。
而整個國家,則把這樣的問題丟給了“法院”。這顯然是這個時代非常特殊的情況。
消費者、媒體/自媒體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自處,恐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答案。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恐怕是,電動車作為新事物,遠不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它還需要迭代,甚至包括監管它們的“法律法規”,都還遠沒有做到“標準化”。把這樣的問題丟給法院,讓法官根據一些“在維權過程中發生的或不夠嚴謹的細節”來進行“審判”,恐怕是治標不治本。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新能源汽車時代。恐怕,說這里是“羅剎國”可能有點夸張,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一個新事物,它離“標準化”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事實上,不僅新能源汽車,包括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整個地球都在摸索中前進,但同樣離“標準化”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在這樣的大勢之下,一個社會,包括法官,當你無法對企業/產品的技術問題進行定性的時候,更應當竭盡所能保護每一個普通消費者的利益,才能彰顯這個社會的“溫度”。
子曰:“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