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臨困境
幾年前,雙創大潮興起,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就此主動走上創業的路線?
近幾年,疫情疊加貿易戰,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被動走上創業的道路?
2.一點疑問
不管主動還是被動,一旦走上創業這條路,就無論如何都繞不開一個關鍵問題,即:如何選用人才?
畢竟,連做賊的黎叔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最貴的是人才嘛!
3.原則
選材的重點應落在調性一致上——只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
相反,調性不符,一切白費!
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4.回顧歷史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五代,看看前人面對類似困境時,是如何應對的。
相信能給同學們以啟示!
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春二月。
已經下定決心要稱帝的李存勖下令設置百官。
小李家不過是地處蠻夷的沙陀人,從李存勖的曾祖父朱邪執宜那一輩才歸附盛唐。顯然,這么短的時間沒辦法讓李家積淀下屬于自己的文化底蘊。
但,畢竟一直都干著節度使這樣的工作,李存勖還是有眼光、懂管理的——知道大組織的第一要務是搭建好組織架構。
因此在正式建國稱帝之前設置百官,無疑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終歸還是吃了沒有足夠底蘊的虧,稱帝這樣的大事件、大場面,對李存勖而言,多少有點超綱了。
但,彼時的李存勖已經完全無法滿足于僅僅一個晉王的title,他的眼光緊緊盯上了皇帝這個高危崗位了。
底蘊薄、難度大,那又怎么了?事情總是要向前推進的嘛!
既然自己不太清楚如何操作,那不妨四處取經啊!晉國人才濟濟,深挖一下,沒準就有人知道該怎么辦,搞不好還能直接呈報上一份稱帝的SOP呢!
李存勖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控制下的四大軍鎮——河東、魏博、義武、成德。
這其中,
- 河東是從老爹李克用那里合法繼承來的,算是基本盤。
- 魏博原為后梁重鎮,風云際會被李存勖收入囊中。一定程度上,魏博易主是梁晉爭霸形勢逆轉的重大節點。
- 成德、義武本來都是墻頭草,在梁、晉之間左右逢源,但隨著晉國實力的躥升以及兩鎮話事人的騷操作,最終被李存勖打著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旗號插了朋友兩刀。
李存勖將這四個軍鎮視為經驗池,希望能從中選拔人才……也許,他還想著趁革故鼎新的機會,好好整合一下自己新搶來地盤中的資源。
問:拔擢人才攏共分幾步?
答:三步:制定標準,考核上崗,優勝略汰。
李存勖就是這么做的……嗎?
選材標準
李存勖是這樣描述的:
- 過硬的履歷,具體說就是軍鎮判官。在殘唐五代的官僚體系中,判官基本上算是軍鎮的三把手,僅次于節度使和節度副使。
- 良好的家世,得是盛唐一朝門閥大族的后人。
為什么要定這兩條標準?
四鎮判官
在殘唐五代那個場景中,一旦節度使被調離,就意味著皇帝要對此人下手了——后晉的建立的直接導火索不就是要求石敬瑭移鎮嘛。
因此,調走比判官職位高的,會影響帝國的穩定性——至少也會降低軍鎮的戰斗力;調離低于此崗位的,見識、能力多半有限,未必能夠匹配李存勖的需求。
如果說只從判官群體中選材的問題在于樣本太小,難以拔擢足夠數量人才的話;那重用門閥世家似乎就有開歷史倒車的嫌疑了!
門閥世家
如今看來,從門閥世家中拔擢人才,天然違背政治正確。
上一篇文章提到:只要規模超過閾值,原本的不可能就會悄然變成很有可能。
而要比規模,門閥如何能跟平民百姓PK?
那,為什么科舉制之前——其實嚴格的邊界應該是明、清之前——皇帝多是從門閥中選材呢?
存在即合理!
不妨用博彩中的常識來解釋。
博彩的一個基本定律:高賠率對應低勝率,反之亦然。
從門閥中選材的合理性便在于皇帝看重的是勝率。
在宋朝之前,讀書學習是有門檻的——而且還相當高,寒門子弟基本上就沒有資格參與進來。反觀門閥,從小就是精英教育,無論學識、見識,都是寒門望塵莫及的。因此,皇帝才能相對放心地將高管的崗位交給他們,畢竟可以少犯錯、犯小錯嘛!
至于寒門?那就從底層做起吧,反正是低賠率的事兒,也搞不出太大的紕漏來。要是你們真的能用人海戰術干出一番事業了,再重用也不遲啊。
這么說,李存勖重用門閥就是正確的嘍?
當然不!勝率與賠率之所以互為反比,就是要保證期望值恒定。寒門中一旦涌現出人才,必然是成本低,收益高的類型,最終的期望值其實與門閥并無二致——蕭何、曹參、樊噲、徐達、常遇春不就是例證嗎?
看重門閥,那是把穩定放在首位;拔擢寒門,則是將效率放在首位。二者只有適用與否,并無高下之分!
如果此時李存勖已經一統天下,那么打著可以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旗號,利用門閥打壓軍閥,也許還能有些效果。
但問題在于:此時不但十國(北漢當然不在此列)尚在,就連后梁、契丹這樣實力相當的對手都還活蹦亂跳著呢,難道效率不應該是第一要務嗎?
即便不對標底層出身的劉邦、朱元璋,曹操不也在求賢令中直陳自己的思路:唯才是舉!
那,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李存勖是打算重走盛唐興起的道路?
想當初,隋唐的興起,可沒少吃到關隴集團的紅利。
不知道他有沒有注意到:隋唐興起后,都大力打壓關隴集團呢?
- 隋文帝發明科舉制,希望能夠從底層的庶族中選拔人才,以對抗擁有話語權的門閥世族。
- 楊廣不惜國力興建江都,想從地理上消除關隴集團的影響。
- 李隆基用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從根本上瓦解了關隴集團的基礎。
這不奇怪,沒有哪個皇帝愿意與別人分享權力!
問題在于,受到打壓的門閥并不會坐視自己特權的喪失。這才有了為禍中晚唐的牛李黨爭——其本質便是新興的庶族地主(牛黨)與沒落的門閥世族(李黨)之間的權力爭奪。
所以,李存勖選材標準的問題用不著像盛唐那樣,得延后百余年才發作。
畢竟,李存勖和他的對標對象不那么相似。晉國對后梁的逆襲,作用最大的是李存勖底下的軍閥,而非已經沒落的門閥。
然而,等李存勖準備上位了,受益的卻是門閥子弟,而非軍中勛貴。
上位者全是一群與話事人、核心團隊調性不符的家伙,這讓那些在一線拼死拼活的諸將怎么想?讓那些為治國牧民絞盡腦汁的士人怎么想?
顯然,這中局面絕不是志在統一天下的李存勖所希望看到的。
也許,李存勖會認為這些還算不上什么大問題——畢竟他本人就是勢力最大的軍閥,確實用不著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
甚至,出于對諸將權力過大的猜忌、出于對殘唐藩鎮之亂的深刻認知,此時故意提拔門閥來刻意打壓諸將,也許才是他不便言說的真實想法。
但,還是那句話,既然李存勖的第一要務是統一天下,那在時機尚不成熟時打壓軍中勛貴,就實在算不上英明睿智了吧?
人家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可到了李存勖這里,磨還沒卸就殺驢了!
不管這標準如何糾結扭曲,終究得拿出作為考核的篩子!
考核上崗
在這四鎮的判官當中,河東節度判官盧質名列榜首。不過盧質堅決辭讓,他給出的理由是:
性疏逸,不欲任責……
——新五代史
但,領導安排的任務還是要完成的,盧質便推薦了義武節度判官豆盧革、河東觀察判官盧程。
李存勖從善如流,召見二人,隨后任命其為行臺左右丞相。
至于盧質,畢竟排名高,即便其主觀不情愿,客觀也得拉出來走兩步——被任命為禮部尚書。
多說一句,盧程和盧質多半是所謂五姓七望中范陽盧氏的子弟——畢竟:
- 一筆寫不出兩個盧字嘛。
- 是被李存勖官方認證的門閥后人。
整來整去,最終站到臺前的,終歸還是李存勖基本盤的老員工。如此一來,計劃中的資源整合?只好落空了!
優勝劣汰
有時,計劃不著調,并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大家伙兒會在執行過程中糾偏。
比如那個當上了丞相的盧程,著實不堪!
盧程,唐朝右族……褊淺無他才,惟務恃門第,口多是非,篤厚君子尤薄之。
——舊五代史
具體有以下奇葩表現:
- 李存勖曾經安排盧程起草文件,結果老盧恬不知恥地回答:我不過是靠祖蔭成名、朋友幫襯,實在干不了這種專業性太強的工作
哪個領導也用不了這樣的下屬啊,因此當王緘于胡柳坡陣亡,李存勖就越過盧程,安排馮道做了自己的書記。 - 給張承業打輔助,掌管府庫出納,又抱怨專業不對口。氣得張承業當面怒斥!
- 豆盧革引經據典說當初劉邦因為太靠近陣前而胸口中箭,以此勸諫李存勖少沖鋒陷陣。但當他提到劉邦為了遮掩傷重而故意說箭矢不過射中足部時,盧程卻接口:那可是劉邦犯傻了!引得群臣訕笑不已。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但,那又如何?
要不是得罪了任圜,估計還能當好幾年丞相呢!
嗯……雖說不過時被推選出來站在臺前的,終究不能太過膿包啊!你都分不清這廝到底是臺前,還是前臺了!
總結一下:
- 選材標準在開歷史的倒車。
- 考核出來卻是君子尤薄之的廢物。
- 優勝略汰近乎不存在。
這么一看,明明大方向是對的,可偏偏每一步都沒踩在點兒上!真是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完美寫照!
顯然,李存勖的敗亡,早在建國的這一關鍵節點,就已經埋下禍根了!
畢竟,用人乃立國之本!如果上位者全都是調性不符的家伙,那就別想著能有光明的未來了!
敲黑板,干貨也要多重復!
調性不符,一切白費!
5.重蹈覆轍
好奇心爆棚的同學們估計會有一個疑問:要是不按剛剛總結的干貨來處理,會發生什么?
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想跟我一起去改變世界?
小伙伴們肯定都對這句喬布斯用來招募新總裁的句語錄記憶猶新!
至于這個被喬布斯相中的千里馬,便是后來因為理念不合將喬布斯踢出蘋果,之后又因業績不佳而慘遭蘋果解雇的前百事公司百事可樂部門總裁約翰·斯卡利先生。
嗯……兩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這么剪不斷,理還亂!
相信你一定想知道斯卡利為什么會被喬布斯如此看重,不惜屈尊降貴地游說以為己用?
那自然是因為人家之前在百事可樂干出了了不起的業績!
今天,咱們只談其中一件,便是之前是聊過的百事挑戰】。
在【契丹太祖的人才庫(二)|資治通鑒的平行宇宙】中,我們提過百事可樂用盲試挑戰可口可樂的商戰案例。
那一次,我們是站在可口可樂的視角,讓可口可樂用自己的慘痛失敗來證明輕易拋棄已經驗證過的傳統是多么短視。這一次,我們得調換一下角度——站在百事可樂的視角,看看這個經典商戰另一面。
彼時,橫亙在斯卡利面前的,是龐然大物可口可樂!
關于可口可樂有多龐大,不妨看看以下兩個數據:
- 二戰期間,可口可樂被視為戰略物資,其影響力從美國飛向了全世界——據統計,在二戰期間,可口可樂總共銷售了100億瓶,在全球興建了64家瓶裝廠。以至于對很多國家而言,可口可樂就是美國的化身。
截止到2022年底,28年間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從可口可樂身上共獲得100.9億美元的股息分紅收入。
事實上,百事可樂自己都不覺得能夠站勝可口可樂,甚至曾三次主動找到可口可樂求收購而不得!
既然投降鍵已經被可口可樂摳掉,對以斯卡利為代表的百事可樂而言,那就只能是:你要戰,便作戰了!
分化消費群體,挖掘新用戶
百事的第一張牌盯上了年輕人,他們在廣告中分化瓦解:
酷青年喝百事可樂,古板過時的父輩才喝可口可樂。
這招效果頗佳,以至于那一代的年輕人得到專屬于自己的名詞——百事一代!
百事挑戰
斯卡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發起了百事可樂對可口可樂最重要的一擊——百事挑戰。
過程不復雜,就是讓人盲試兩種可樂,然后選出更喜歡的那一個。在只品嘗一小口的情況下,多數人都投票給更甜的百事可樂——甚至后來在可口可樂內部秘密組織的實驗中,依舊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手握如此明確、科學的證據,斯卡利針對測試結果做了一系列的廣告。百事可樂想不火都難!
面對對手氣勢洶洶的攻擊,可口可樂自亂陣腳,拋棄傳統,推出“新可樂”。
最終,新可樂上市不到三個月,在美國,百事可樂的銷售量就已經與可口可樂不相上下了!
能從擁有寬闊護城河的可口可樂口中奪食,充分證明了斯卡利的非凡之處,由不得喬布斯青眼有加,想方設法將其收入帳中!
但問題在于:斯卡利擅長的領域其實與蘋果這樣的高新科技企業并無太多交集。
斯卡利確實精于營銷,但那些能證明其能力的案例最終都指向一個共同的點:低價、高頻的消費品。至于科技?
他裝作對科技很感興趣的樣子,但是其實他并不感興趣,他是個搞營銷的,這就是搞營銷的人的本質,靠著裝模作樣掙錢。
——喬布斯團隊工程師赫茨菲爾德。
斯卡利當然不是無能之輩,但顯然也絕非成長型科技公司合適的話事人——雙方調性不符,以至于斯卡利的長處在蘋果公司并無太多的發揮空間。
當然,這倒并不是說斯卡利在蘋果毫無建樹。事實上,他一度做得不錯:
- 與喬布斯合作,推出了最好的產品麥金塔與最棒的廣告1984年。
在其任職期間,蘋果的銷量從8億美元增加到80億美元。
這很好,但還不夠好!畢竟這是要與喬布斯回歸之后的業績相比較的。
而且,斯卡利也沒能將這種還說得過去的業績維持下去。
由于調性不符——畢竟斯卡利的營銷長于高頻消費品而短語科技產品,在短時間的高歌猛進之后,蘋果在其領導下,走進了利潤、股價雙殺的窘境。
1993年,蘋果不得不解雇斯卡利。但他留下的爛攤子并沒有隨之一同離開蘋果。
這迫使蘋果最終與1997年拉下面子,請回喬布斯。于是,蘋果攀上第二曲線,這才有了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的到來!
再次敲黑板,干貨更要多重復!
調性不符,一切白費!
One more thing.
也許——我是說也許——李存勖重用門閥,其目的是招攬人才。
- 遠的,有燕昭王千金市骨,通過尊重郭隗而得到名將樂毅,一舉下齊七十余城;
- 近的,有曹操重用荀彧,從而收獲潁川士族集團的鼎力相助,為其統一北方打下扎實基礎。
無論郭隗還是荀彧,本身都是能力、名望俱佳的名士是那個時代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而盧程之流則是門閥世家殘余的無能之輩。重用這些人,能招攬到什么人才?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究竟賺了多少錢?(https://m.huxiu.com/article/816806.html)
- 可樂百年之爭的啟示-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57310342)
- 致偉大的想法,偉大的經歷,和一段偉大的友誼,致約翰?斯卡利——喬布斯與約翰?斯卡利(https://zhuanlan.zhihu.com/p/336339851)
特別聲明:
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