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全球范圍內最具權威性的和平國際組織誕生,然而戰爭并沒有因為它的存在而減少,反而愈演愈烈,比如越南戰爭、敘利亞戰爭等,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國家損失,世界格局不斷被重新洗牌。
那么,有哪些國家越過它發動了戰爭而沒有被懲罰?它真的有作用嗎?
美國單方面無視
二戰期間,美蘇英出席雅爾塔會議,奠定維護國際和平組織的立場,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個“世界警察”,避免發生大規模傷亡,然而,美國在聯合國成立后,卻是挑起戰爭最多的國家。
圖1
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是美國著名的“先上車后補票”行為。二戰期間,朝鮮半島在美蘇的介入下分裂為兩個不同政體,雙方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性,于是北朝鮮對韓國發動戰爭,驅離美韓駐軍。
同時我國準備向臺灣發起戰役,美國進一步認為是蘇聯在向東亞擴張勢力,杜魯門的一紙授權,令美軍假借聯合國名義展開行動。
6月25日朝鮮爆發戰爭,與此同時大陸解放軍正前往臺灣,美國立即出兵第七艦隊阻攔大陸,另一方面派軍事部署朝鮮半島。
6月27日,美國政府才前往聯合國操縱各方通過制裁提案,蘇聯缺席未參加,少了反對票的美國在7月7日獲得了授權,但此前美國卻是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出兵入侵,本質上是典型的“先下手為強”的侵略行為。
1954年9月,美國組建東南亞的組織,在越南、柬埔寨等國家扶持親美派,試圖搶先奠定西方資本主義的基礎,挑起當地意識形態上的矛盾,引發地區百姓不滿。
圖2
1961年,為反抗美國無理由干涉內政的行為,越南南方人民撿起了鋤頭、刀斧等武器展開武裝斗爭。
美國特種兵入侵越南指揮作戰,1964年利用北部灣事件擴大戰爭規模,引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出兵,前后所有軍事行動都未經過聯合國的授權同意。
然而這場爆發了10年之久的戰爭,最終仍以我國介入勝利而結束,1975年,美國灰溜溜的從越南撤兵,美國大失顏面,我國則一炮成名。
1991年,南聯邦在解體過程中因為財產、土地等分配不均而發生矛盾和沖突,激進分子在科索沃地區成立武裝組織以反對和對抗南聯盟。
這場科索沃危機令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感到不安,因為南聯盟內部爆發的沖突很可能會影響在美蘇冷戰結束后,剛剛定下的世界格局,從而侵害到他們的利益。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以及19個成員國悍然出發朝著科索沃的位置前進,美其名曰是進行人道主義的干預,卻直接繞開了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軍事調動干預。
圖3
在此期間,聯合國安理會曾經多次讓發生沖突的各個國家勢力都坐在談判桌上和平談判,此時美國才借機冠冕堂皇的邀請南聯盟談判,結果不出意料談判失敗。
同年3月,北約秘書長便下令空襲南聯盟,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前后大約經過了40次的空襲,造成約1800人死亡,20所醫院被毀,期間還使用大量對人類具有殺傷力的貧鈾彈,導致無數居民因此罹患癌癥等疾病。
三個月后,聯合國安理會才責令各方撤軍,而美國通過這場戰爭,成功將剛完成解體獨立的俄羅斯擠出歐陸,鞏固霸權地位。
2003年,美國借口編造伊拉克境內潛藏著大量危害性極大的武器、獨裁統治,為保護天然資源,再一次繞開了聯合國實施軍事打擊。
事實上,早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便使用過化學武器,可美國明明知道并還出手幫助伊拉克對付伊朗,如今卻以此為由反過來攻打伊拉克,不過是找了由頭罷了。
圖4
實際上美國目的是為清除包括薩達姆在內的反美政權,重新建立親美派。
期間聯合國也曾呼吁和平解決,包括我國、俄羅斯和法國在內的多個國家也都對美國發聲批評,認為美國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然而美國仍然執意為之。
美國借助這場戰爭控制了海灣海灣地區的局勢,也成功推動了全球性戰略擴張。
此外,2011年的利比亞、敘利亞內戰也均由美國主動挑起,借口不一,但目的都是統一,便打著人道主義的口號來實施侵略行為。當初組建聯合國時,美國曾親口說出的“世界警察”也成了笑話,聯合國在美國眼中毫無威信。
俄羅斯偶爾無視
相比較囂張的美國,俄羅斯就顯得收斂了許多,但也曾發生過幾次不經過聯合國同意就爆發的戰爭。
比如2008年的俄格戰爭。從全球角度出發,這一年是萬眾矚目的北京奧運會,但對于俄羅斯和格魯吉亞而言,卻是流血傷亡充滿硝煙的一年。
圖5
趁著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北京奧運會時,格魯吉亞的境內爆發了一場戰爭,號稱獨立的南奧塞梯和當地政府進行武裝沖突,俄羅斯順勢介入其中,為爭奪南奧塞梯的控制權而擴大了戰爭范圍。
戰爭結束后,俄羅斯同徹底獨立的南奧塞梯建立友好的外交關系,和格魯吉亞決裂。
不僅如此,2022年的俄烏沖突也是俄羅斯在沒有經過聯合國安理會同意的情況下發起的,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轟然一炮,炸響了兩方地區,聯合國反應過來后,嚴厲譴責俄羅斯,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更是統一投給烏克蘭,并要求俄羅斯給予補償。
俄羅斯不僅無視聯合國發出的和平解決紛爭的建議,反而持續對烏克蘭施壓,結果便是遭受美西方大面積的制裁和國際輿論的壓力,盡管如此也沒能壓垮俄羅斯。
伊拉克挑起戰爭下場凄慘
美國和俄羅斯可以無視聯合國甚至無需擔心聯合國對他們造成多大影響,但有些國家卻無法抗得住壓力。
圖6
比如1990年爆發的科威特戰爭,起因是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欠了科威特大筆錢,為了盡快償還,伊拉克希望降低石油的產量從而抬高油價,科威特卻為了推動伊拉克盡快解決邊境問題,故意提升了石油的產量拉低油價。
伊拉克對此感到不滿,于是繞開聯合國對科威特發動戰爭,科威特位置特殊資源豐富,一旦出事將牽扯多方利益,引起多國反對,聯合國譴責伊拉克違反憲章,并授權了美國為首等34個國家攻打伊拉克,這便是史上最著名的海灣戰爭。
1991年,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不僅如此還要賠償在戰爭中科威特損失的錢,戰爭的結束也加快了蘇聯的解體,美國霸權至此成立。
聯合國到底有沒有實權
1945年,二戰結束后,包括我國在內的50多個國家在美國的舊金山通過了聯合國憲章,宣布正式成立聯合國,目的是延續美國此前提出的“世界警察”構想,促進和平發展人類進步。
圖7
在憲章中有一條明文規定是:不能用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但美國作為發動戰爭次數最多卻從未向聯合國匯報的國家,聯合國為什么不罰?
首先,盡管聯合國安理會的職責是行使維護和平的權力,有權對戰爭進行調查和調解,但前提是要通過各國間的協調才能解決,可各國之間利益不同,很難達成統一意見,因此聯合國對于戰爭的作用并不大,早已淪為各大國之間的博弈工具。
其次,聯合國在維護和平的同時需要大量的花費開支,為此,每年會員國都會按照配額分擔相應的繳納金額,美國是上繳最高的國家,占到22%左右的比例。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聯合國如果失去大筆的經濟來源,最嚴重可能直接消失,因此對美國也是畢恭畢敬。
最后,美國和西方國家身處同一個陣營中,是世界上擁有盟友最多的國家,在決策方面有著很大的操縱權,它的決策方向往往影響著其他國家的決策,并擴大影響力,有時還會強制性干預,加上聯合國的總部也在美國境內,更加持了美國在聯合國的優勢。
圖8
聯合國是建立世界新秩序和新格局,重新洗牌的象征,為了穩定世界,五常應運而生,但實際上美英法都屬于西方國家,有時權力會更大,自由度也更高。
俗話說聯合國是五常的,但五常不是聯合國。此前也有不少國家發動戰爭沒有經過聯合國同意,但究其原因,背后都有大國在撐腰,比如以色列背后有美國和英國,阿拉伯和印度的背后有蘇聯,小國之間的矛盾摩擦通常和大國之間的爭斗競爭有關。
聯合國所謂的“實權”,更像是看碟下菜才使用的,嚴格意義上是不存在實權的,即便是秘書長也只能發表建議而非具有投票的關鍵權力,甚至有時發言權也會被剝奪。
因此,聯合國在戰爭中只有約束和協調能力,并不能完全制止戰爭的發生,但不代表美西方能完全代替聯合國,其中必定有我國在左右制衡,最大限度發揮聯合國的權力和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