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打太極,你再著急我不急。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中國統計年鑒(2022)》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15歲以上單身人口約為2.39億人。并且,我國年輕人婚育年齡普遍推遲,《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顯示,2020年我國的平均初婚年齡28.67歲,比2010年的24.89歲增加了3.78歲。
一時間,單身人口超2億的話題沖上多個熱搜。這是不是在販賣焦慮?很多網友質疑,從15歲開始算單身人口,數據根本不科學。15歲還是未成年,學校不允許談戀愛呢。15歲之后的高中、大學里的學生,都是在校讀書,不結婚也是正常現象,將這些人口都列入單身,有夸大數字之嫌。盡管形勢看起來很嚴峻,但年輕人似乎并不著急。有些人甚至列出了單身的種種好處,分享單身的快樂。
專家認為年輕人之所以單身,是因為年輕人普遍缺乏談情說愛的能力,年輕人情感教育缺失。專家建議年輕人要主動接受成人情感教育、成人性教育,加強社交,訓練表達能力。專家的說法可能會對年輕人解決單身問題有一定幫助,但“療效”怎樣,誰也不敢打包票。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社會問題。把單身問題歸結為年輕人缺乏談情說愛能力——不會愛,是把社會問題推給年輕人,可能反而會引起年輕人反感。
在一項針對韓國年輕人“不結婚原因”的調查中,28.4%的人表示是因為沒錢,14.6%擔心工作不穩定。錢,成為了影響年輕人結婚的一項重要因素。而在我們的調查中,這一項卻忽略不計,根本沒有涉及,只怪年輕人“不會愛”。事實上,很多網友在新聞后面的評論稱,錢才是決定因素?,F代社會,高生育成本、高生活成本,導致年輕人晚婚、不婚,是很多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僅僅一套房子,可能就難倒了很多年輕人,再加上生孩子養孩子的巨大成本,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寧愿一個人呆在舒適區,過一天算一天。
很多年輕人奉行“三不主義”:不約會,不結婚,不生子。這是年輕人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的權利。晚婚、不婚、少子化,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共同趨勢。拿韓國來說,韓國行政安全部22日發布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韓國一人戶家庭占比達到41%,即將突破1000萬戶,單人家庭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家庭形態已是無法改變的社會潮流。過去16年來,為促進人口增長,韓國歷屆政府已花費了超過2000億美元。韓國今天的人口現狀,很可能成為中國的明天。
年輕人不婚不生,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性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正確面對問題,要正視年輕人的生存現狀,經濟、工作壓力都是現實存在的。要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孩,就要解決年輕人的所需要解決的難題,對年輕人進行經濟獎勵、發放生育補貼、提供住房福利、保障生育假期,解決年輕人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提供穩定的可期待的收入,遠比對年輕人進行情感教育更有效。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有經濟能力了,才能去愛,這是對愛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有了錢,不會愛也能變會愛了。把誰放到王校長的位置上,誰都會愛,到那時可能是真不想結婚了。
如果年輕人有錢又有閑,相信還是有大多數愿意去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