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紀伯倫作為世紀交替之時阿拉伯文明中的偉人,腳踏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三大宗教版圖。他對人與神、靈魂和肉體的發問有其獨到深湛的思考。就如他對自己的名作《先知》的評價:“這是我思考了一千年的書。”
東方與西方、靈魂與肉體、孤獨與覺醒是紀伯倫作品的基本主題,每一個命題都是任何時代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這也是紀伯倫受到全世界讀者喜愛的原因。
紀伯倫的《先知》在美國以英文發表后,立刻在西方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很快席卷全球,刮起“紀伯倫風暴”。美國前總統羅斯福這樣評價紀伯倫:“你是最早從東方吹來的風暴,橫掃了西方,但它帶給我們海岸的全是花香。”
紀伯倫的作品獨具風韻。他的文筆輕柔、凝練雋秀,宛如行云流水;語詞清新、奇異俏麗,色彩斑斕奪目;哲理寓意深邃,比喻別致生動,想象力無比豐富;意境堪稱恬淡高逸,超凡脫俗,非同凡響;加上那富有神秘格調的天啟預言式語句,還有那鏗鏘有力的音樂節奏感、運動跳躍感,構成了世人公認的熱烈、清秀、絢麗的獨特風格,被世人譽之為“紀伯倫風格”。
在欣賞紀伯倫這一組關于海洋的美妙文字,同時,也欣賞一下這些拍自福建平潭島的大海照片,或許會使靈魂得到陶冶、凈化和升華。與海為鄰,一無所有,無所不有。
漫游家,心隨自然
? 昨天, 多么遠又多么近的昨天。 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 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 我們身上的灰塵和污垢。
——《沙與沫》 紀伯倫
于是我們離開了這地方, 繼續前行, 來到一棵長在海邊的白楊樹下。
只見一個男人站在一塊白色巖石上,手里舉著一個鑲滿珠寶的匣子,他從匣中取出一塊一塊的糖,拋入海中。
我的心對我說:“這是一個沒有喜事也笑口常開的樂天派,要小心,
不能讓樂天派看見我們赤裸裸的軀體。”
——《更浩瀚的海洋》紀伯倫
我曾對一條小溪談到大海,小溪認為我只是一個幻想的夸張者;我也曾對大海談到小溪,大海認為我只是一個低估的毀謗者
——《沙與沫》 紀伯倫
?在這堤岸上我永遠行走,
在細沙與泡沫之間。
海潮將抹去我的腳印,
海風將吹走泡沫。
但是,大海和堤岸卻永遠存在。
我的雙手曾抓滿煙霧,
打開手掌時,
煙霧突然變成一條小蟲,
我又把手握住,然后再放開,
手掌上卻是一只小鳥。
我再把手握住,又伸開,
手掌上卻站著一位愁容滿面、凝視蒼穹的男人。
我又握緊手,等我再放開時,掌上除了煙霧外,別無他物。
————紀伯倫《沙與沫》
清夜寂寂,人類的警覺正蜷曲在帳幔里,森林叫道:“我是意志——太陽從大地的心田將我哺育。”但是大海沉默不語,它在心中說:“意志屬于我。”
巖石夸道:“我是通向清算日的路標——是時光的手把我建造。”但是大海保持沉寂,它在心中說:“路標屬于我。”
狂風呼道:“我有多么奇特——能將天空和云霧分隔!”但是大海一直靜默,它在心中說:“風暴屬于我。”
河流嚷道:“我是何等甜美的飲料——大地的干渴由我灌澆!”但是大海悄然無語,它對自己說:“河流屬于我。”
山岳炫耀:“我巍然屹立,似星辰置身于太空懷抱!”但是大海一聲不響,它在心中說:“高山屬于我。”
思想宣告:“我是國王——我的財富世上無人不得了!”但是大海仍在安睡,它在夢中說:“一切屬于我。”
不為時流而動,不為爭功而自傲
——紀伯倫《先知》
也許大海給貝殼下的定義是珍珠。也許時間給煤炭下的定義是鉆石。”
————紀伯倫《沙與沫》
于是,我和我的心離開了這浩瀚的大海,我們走了,去尋找更浩瀚的海洋。
——《更浩瀚的海洋》紀伯倫
文 / 紀伯倫
知名作家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
你可能把他忘掉;
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
你卻永遠不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