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眼人談教育
顏寧在中國科學界嶄露頭角,這位清華大學的高分子材料科學家,突然決定離開她執教的大學,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此舉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贊成她的決定,也有人質疑她是否過于草率?
在普林斯頓大學,顏寧繼續開展她的研究工作,致力于解析蛋白質結構。就在這個時候,一項由美國公司實現的重大突破——利用AI解析蛋白質結構,有網友認為這給顏寧的科研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項技術的出現,使得顏寧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優勢。面對這樣的打擊,顏寧選擇了離開普林斯頓,回到深圳,牽頭成立深圳醫學科學院。
這種說法見仁見智,目前顏寧還沒有在她的微博上說過,她為什么離開清華大學,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執教,又在那個特殊的節點回來了。
顏寧回來后,也是在知乎上了一次熱搜,是因為她問本科生和部分碩士生一個問題,假設時間來到10年后,你已經成為一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 即獨立帶領一個實驗室的博導),你擁有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優秀的科研團隊、充足的經費、完善的實驗設備、大把的時間),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學問題是什么?換一種說法,這一輩子有什么科學問題或者技術難題,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覺得今生無憾了?
知乎也把她的提問取了一個很大氣的名字,顏寧之問!有點向錢學森之問靠齊的意思。
顏寧說二十個博士推免生沒有一個給出讓她眼前一亮的回答,當時就有網友說,我要研究AI來取代科學家研究蛋白質結構,絕對能讓顏寧老師眼前一亮。
回到深圳的顏寧,并沒有放棄對科學事業的追求。她決定再次挑戰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院士評選。在2023年,顏寧再度被提名院士候選人,這是她第二次站在這個舞臺上。
顏寧此次的推薦人是清華大學的教授隋森芳。他深知顏寧在科研領域的執著和努力,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將她的名字送上了院士評選的舞臺。而推薦顏寧的單位,則是清華大學和深圳醫學科學院。
然而,盡管顏寧在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要想成功當選院士,卻并非易事。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第一輪有效候選人的淘汰率高達九成,能進入第二輪的十不存一。即便進入到第二輪,也仍有可能被淘汰。因此,盡管顏寧對科學事業充滿熱愛,但她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面對這樣的挑戰,顏寧并未退縮。她不僅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她深知,科學研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時間,但她愿意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科學事業的發展,去挑戰未知、去探索未知。
在這個過程中,顏寧展現出了科學狂人的精神。她不畏困難、不怕失敗、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科學研究并非易事,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
最終,顏寧是否能夠成功當選院士,仍未可知。但無論如何,她的科研成果和科學精神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堅持追求、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夠在科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高。
顏寧的故事并未結束,她的科學之路也并未走到盡頭。我們期待著她在未來的科學研究中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也期待著她能夠為我們揭示更多的科學奧秘。
大家覺得顏寧的院士之路是這次一定還是下次一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