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潘超,這個名字或許你已在不同的平臺和場合聽過。他是清華碩士,是央視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的音樂人,也是擁有幾十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這些標簽都讓人對他充滿好奇與期待,但是,在這些光環背后,隱藏著一個人對音樂、對夢想、對生活的無盡思考和熱愛。
在新歌發布之際,我們探究潘超在多重身份之中,如何平衡各方壓力與期望,又如何在藝術道路上保持自我和堅持。這個坦然面對未來、勇敢追夢的青年,以他獨特的方式詮釋了新時代青年在追夢路上的快樂與焦慮。從他的音樂作品到對未來的展望,都透露出一種勇往直前的決心和深沉的自知之明。
通過他的故事,也許能啟發更多人去思考自己的夢想和生活。無論你是五十歲仍在舞臺上演出的“老潘”,還是二十幾歲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小潘”,這些經歷都提醒我們:只要有夢想,有勇氣,有堅持,那么在這條充滿未知但也無限可能的人生路上,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結束時,我們想借用潘超的一句話作為結語:只要心中有夢想,就值得去追求,就值得去堅持。這也是我們想傳達給每一個讀者的信息——追夢的路上,你絕不孤單。
2021年潘超從清華大學畢業
多重身份的正能量藝人
三重身份的潘超是復雜而多維的,一如他最近發布的單曲《魚刺》所展示的情感深度。在央視的舞臺上,他是《上線吧!華彩少年》里炫技的音樂人;在清華大學的講堂中,他是才華橫溢的碩士生,一張高顏值的面孔下藏著一顆求知若渴的心;在網絡世界里,他則是擁有50多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用文字和音樂記錄著在北京追夢的日子。
如果你翻開他的自媒體頁面,你會看到這樣一行字:“唱作音樂人,清華碩士,記錄分享在北京追夢的日子。”這簡短的自我描述如同一面三棱鏡,折射出他多面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在這個看似簡單卻復雜交織的身份里,潘超找到了一種稀有的平衡——不論是在音樂、學業還是自媒體內容創作上,他都表現得游刃有余。
但背后的付出和焦慮是難以想象的,潘超曾在多個平臺上分享,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常常感到“壓力山大”。有粉絲催他更新新歌,有問他碩士論文進度如何,還有對他在節目上的表現提出各種建議和期望。這是一把雙刃劍:粉絲的關注和支持是他繼續前行的動力;另一方面,如何在多個領域里都達到出類拔萃的標準,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
現在,潘超的堅持終于在最新發布的《魚刺》中展現了回響。這首歌展示了他作為音樂人的成熟和自信,更折射出他作為一個青年復雜的情感世界。在歌詞中,他描述了“愛而不得”的苦澀,以及對自我價值的深刻反思。當他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為什么選擇這個主題時,他坦言:“因為我想通過音樂詮釋生活,即便是痛苦和不完美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你聽到《魚刺》的旋律在耳邊回響,也許你能理解,這首歌背后是潘超精神和現實的完美融合,是他在追夢路上的一個縮影。他用音樂回應了所有關于成功與失敗、愛與自我的問題,以一種坦率和真摯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更加成熟的潘超。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會的時代,潘超用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你是誰,只要你愿意去追求、去努力、去堅持,最終都能在生活的多重角色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追夢路上的快樂與焦慮
粉絲的熱情如火如荼,猶如強勁的風推著潘超追夢的帆。隨著自媒體粉絲數量的增長,每一次更新、每一條推送都能引來無數回應。熱衷的粉絲們無疑給了他動力,但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他們對于新專輯和新歌的強烈催促,就像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倒計時。
這種焦慮和快樂在一曲《魚刺》的艱難創作過程中達到了頂點。每一句歌詞,每一個音符,都是潘超深思熟慮后的產物。他將個人情感與普遍經驗融為一體,以音樂語言描述了追夢路上的快樂與焦慮。
潘超在錄音棚中錄制《魚刺》
錄歌前的準備也讓人頗為動容。即使是前往錄音棚的1個小時車程也沒有浪費,潘超坐在出租車的后座,開嗓練習,一遍遍的唱,力求把每個音符唱得盡善盡美。車窗外的景色在迅速地倒退,就像他過去多年的生活片段。到達錄音棚,心里早已預備好了每一個細節。
制作人原計劃的錄制過程,在潘超的完美主義的要求下,讓這個時間翻了一番。他不只是站在麥克風前唱歌,也在用心良苦地尋找自己音樂的靈魂。在錄音棚內仔細聆聽每一次的錄音,試圖捕捉那幾乎觸手可及但又輕易遺失的靈感。
當《魚刺》終于大功告成,工作團隊的掌聲仿佛匯集成海浪般的推動力。但只有潘超自己知道,這背后有多少汗水與決心,以及多少無眠之夜。而他愿意將這一切,化作一個音符,一個詞,分享給每一個愿意停下來聆聽他故事的人。
如果能有一張圖片,那一定是潘超緊閉的眼睛和凝重的表情,他仿佛在對每一個支持他的人說:“追夢路上有快樂,也有焦慮,但只要你愿意陪我一程,我就有勇氣走下去。”這也正是幾十萬粉絲愿意陪同潘超追夢的原因,因為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了大家:追夢雖艱難,但從未孤單。
《魚刺》創作的心路歷程
在清華大學的時光里,潘超不僅僅是一個個標簽堆砌出來的“高知青年”。他那時已經開始了音樂探索的征程,參加校歌賽,熱衷于各種音樂活動,就像是一個懷揣著藏寶圖的冒險者,不斷在音樂的海洋中尋找屬于自己的那片星空。
他的音樂偶像有徐佳瑩、艾怡良、a-lin等人。他們不僅僅給了他音樂上的靈感,還給了他一個方向,告訴他,音樂可以是直擊人心的情感,也可以是思考世界的深度。
這樣的心路歷程鋪墊了《魚刺》這首歌的誕生,這首歌講述的是“愛而不得”的故事,原名為《愚蠢》,意味著曾經對愛的懵懂和困惑。然而,在輸入這個標題時,輸入法跳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詞——《魚刺》。這個奇妙的巧合讓潘超產生了靈感,仿佛找到了描述復雜情感最恰當的隱喻。
關鍵歌詞“像魚刺卡在喉嚨,說不出也吞不下”的解讀并不難,就是那種深陷情感漩渦卻又無法表達的復雜心境。從曾經的“我才不會暗戀一個人”,到如今愿意把這份情感詮釋成歌,潘超的內心歷程可見一斑。
如果有一張創作的圖景,應該是潘超坐在清華的教室里,一面是厚厚的書籍,一面是吉他和音樂筆記。就像他的身份一樣,多重而又互補,充滿張力但又和諧統一。
如果問他為什么愿意坦誠地把這些故事和情感放在大庭廣眾之下,他或許會告訴你:因為音樂是他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是他用來尋找自我和理解生活的工具。但在他自己眼里,這些身份都不過是他追夢途中的多個維度,多個停靠站。真正讓他心動,讓他愿意去深挖、去創作、去表達的,始終是那個最樸實也最復雜的東西——內心里對音樂和生活的無盡熱愛。如他在《魚刺》中唱到的那樣,即使愛而不得,那份情感也像魚刺一樣,始終卡在心頭,成為他創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而對于那些愿意走進他音樂世界的人來說,潘超以及他的歌,就是那條陪伴他們走過愛與不愛,得與不得,快樂與焦慮路上的燈。
潘超的演唱現場
夢想與現實:一個人的戰斗
潘超站在寫字板前,眼前展開的是一張繁雜而密集的思維導圖。這不僅是一張圖,更是一場戰斗的布局——一個人的戰斗。從企劃、編曲、混音到營銷,每一個節點都象征著一座需要征服的山。潘超深夜在工作室里孤獨的背影,猶如戰場上的一名孤獨將士,用音樂作為兵器,奮勇拼搏。
從“翻唱到原創”的跨越是艱難的,在b站,他的翻唱視頻曾帶來了不小的流量,也讓他初嘗了被大眾認可的甜頭。但流量并沒有讓他滿足,反而激發了他對原創的渴望和自我認知的追求。他深知,真正能讓一個音樂人立足的,不是他如何模仿,而是他如何創造。
潘超從不敢忽視粉絲反饋,對他來說,這是一種“雙向奔赴”的力量。每當讀到粉絲的評論,不管是贊美還是批評,他都會認真地思考和整合到自己的作品中。評論里有人說他的音樂“像一股暖流”,也有人說他的歌詞“直戳心靈”,這些字句對潘超而言,不僅僅是鼓勵和認可,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在這個人的戰斗中,每一份粉絲的反饋都像是風中的燭火,雖小卻堅定。而潘超自己,則是那位在黑暗中孤獨前行的人,以心燈燃心燈,成無盡燈,他用這些微小的光源去照亮自己的道路。
專輯制作是一場多角度的努力,從每一個和弦的選取,到每一個音符的拾取,再到市場營銷的每一個細節,潘超都傾注了全部心血。他知道,在這個看似浮躁的時代,只有真心和用心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而這一切,都凝聚在即將問世的這張專輯里,潘超坐在錄音棚的椅子上,耳機里播放著最終版的混音,一切準備就緒,只待發布。
他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仿佛能感覺到幾十萬粉絲的期待和關注。這不再只是一個人的戰斗,這是一場共同的追夢之旅。他知道,這張專輯不僅是他個人音樂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更是他和粉絲共同書寫的美好篇章。這一刻,他充滿信心和期待,準備迎接新的挑戰和未來。因為他明白,只有不斷地創新和挑戰,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面向未來的展望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潘超坐在窗邊,眼睛透過玻璃凝望遠方的星空。此時的他不再是清華碩士,不再是擁有五十多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更不再是央視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里的音樂人。他只是一個正站在人生交匯點的青年,內心充滿對未來的坦然與展望。
潘超在節目中演唱個人單曲《勇敢的小孩》
人們總說,有些人生下來就帶著期望。潘超知道,自己所承擔的不僅是外界賦予的各種標簽和期望,更是自己對未來無限的想象和可能。他曾幻想自己五十歲時仍舊站在舞臺中央,用成熟但依舊激情洋溢的音樂感動人心。那個時候的“老潘”可能會微笑著回望二十幾歲的“小潘”,為他當年的堅持和努力點贊。
現實往往比想象更加精彩,但也更加嚴峻。潘超深知,在音樂的世界里,每一步都不能馬虎。從《魚刺》的背后汗水到專輯策劃的一絲不茍,他都在用實際行動為未來鋪路。或許,《魚刺》被大家聽到的那一刻,已然宣告了潘超的成功,但他更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
在這寧靜的夜晚,潘超拿起旁邊的吉他,輕輕地彈奏起來。音樂飄散在空氣中,與窗外的星光交相輝映。他想到了那些一直支持他的粉絲,想到了家人和朋友的鼓勵,想到了清華時代的音樂探索,想到了未來可能會遇到的一切困難和挑戰。
但不管怎樣,他都覺得值得。因為,無論是五十歲的“老潘”還是二十幾歲的“小潘”,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只要心中有夢想,就值得去追求,就值得去堅持。
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只要有坦然與勇氣,就沒有什么是過不去的。星空如此遙遠,卻又如此親近,正如潘超對未來的坦然與展望,充滿未知,但也充滿希望。
這一刻,潘超覺得自己已準備好迎接所有未來的挑戰和機遇。他微笑著合上窗戶,心中充滿感慨與溫暖。從這一夜開始,他將帶著全新的面貌和姿態,繼續在這條充滿變數但也充滿可能的路上,勇往直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