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消費智庫第2135期文章
新消費導讀
品牌應警惕高流量背后的風險。
作者:樂樂
編輯:竺天
審核:Single、ZZ
來源:新消費智庫
《中國好聲音》節目,被亮了“紅牌警告”。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從天后李玟生前的控訴錄音和視頻曝光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個月時間,網上廣為流傳的視頻中,李玟坐在導師椅上,情緒激動,痛斥節目組比賽規則不合理。8月25日,浙江衛視宣布,《中國好聲音》節目暫停播出,這個中國綜藝史上的傳奇節目,正式跌下神壇。
受此影響,好聲音母公司星空華文從最高點124.5港元狂瀉至今日早盤的低點24.75港元,按公司總股本約3.99億股計算,從8月中上旬至今,星空華文總市值從500億急劇縮水到90多億。
網友對于《中國好聲音》的討伐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將矛頭直指該節目的贊助商,一時間,23個贊助商的官方社交賬號集體“淪陷”,其中包括獨家冠名贊助商康師傅,獨家特約贊助商京都念慈菴,戰略合作伙伴君樂寶,首席合作伙伴上海貴酒,胡姬花、雪花啤酒、蓋是茶等品牌。
《新消費智庫》翻看了20多家贊助商的官方微博與短視頻賬號,其評論區充斥著大量“取消合作”、“撤銷贊助”、“不要助紂為虐”、“再合作就不買你們家東西了“等言論。
此事牽扯多方利益,輿論議題周期長,輿論生態復雜,具體真相尚無定論。從品牌公關的角度出發,新消費智庫對話了多名公關行業人士、律師,試圖解析這輪風波中,贊助商如何化解輿論風險,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流量伴隨反噬,贊助商深陷“暴風眼”
追逐熱門綜藝曝光的品牌商,總是不遺余力爭取節目中那幾十秒的廣告時長,并為此投入巨資。
在共贏的舒適環境中,贊助商可能會被節目的表面數據和流量所麻痹,而忽視了節目存在的潛在問題,在節目塌房之時,品牌完全被動承受了聲譽損失的風險。
但在觀眾與消費者眼中,節目與贊助商本就一體,節目一旦塌房,贊助商就會被當作“幫兇”。
此次錄音事件,算是《中國好聲音》一直以來積攢的負面輿情集中大爆發,進而傳導到贊助商層面。伴隨著一張《好聲音》節目贊助商名單的流傳,多個贊助商被網友抵制,在輿論場上占據不利地位,同時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股價下跌,品牌的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其中,受沖擊較大的贊助商當屬安慕希。8月19日,一則“安慕希主播罵人”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在視頻中,一主播在直播間推銷安慕希酸奶時遇到網友留言要求下架商品,該主播開始與網友爭論,主播在直播間吐槽網友“跟風狗”,并直言“網友的腦子是不是有點坑”。
安慕希品牌8月21號緊急發文稱,該直播間賬號主體并非安慕希品牌官方直播間,也非安慕希品牌經銷商、分銷商等官方渠道賬號,主播非安慕希員工,其所發表的一切言論,不能代表安慕希的品牌立場。
盡管如此,網友們的怒火仍未被平息。據新消費智庫觀察,目前影響較大的是安慕希、康師傅等綁定較緊的品牌。
目前,事件還未給出公開調查結果,一部分贊助商們選擇冷處理,暫不回應;另一部分則默默表明品牌立場,例如康師傅零食旗艦店刪除了康師傅官方微博中所有與《中國好聲音》相關的內容。
在這輪風波中,也有一些品牌冒了頭。8月25日,百事中國在#中國好聲音暫停播出#的話題下評論,“那那些交了錢的選手的錢會退嗎?”。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雖然該博文火速刪除,但手速快的網友還是截了圖,因為手滑,百事可樂意外地收割了一波路人緣。
“塌房”頻發,品牌如何應對?
對于品牌來說,被節目組危機波及到,實屬無妄之災。從公關層面來看,面對這一窘境,贊助商應該如何應對,保護自身形象和聲譽,成為了擺在他們面前的緊迫課題。
相對于沉默,一部分網友似乎更期待品牌做出積極的回應。在他們看來,給贊助商方施壓,也是在倒逼節目組甚至制作平臺。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對此,勝譽咨詢CEO的葛柱宇從上策、中策、下策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品牌的上策首先應該要做一個切割,因為事件本身是非理性的情緒化的爆發,品牌應針對情緒的根源采取相應的行動與表態,表達品牌與節目組之間的獨立性?!?/strong>
在表明立場、避免輿論進一步發展之后,品牌可以在回應中呼吁綜藝節目構建更健康的生態,不要為了追求商業利益置法律、公序良俗于不顧,品牌期待和消費者站在一起,去支持更好的節目。
“這個分寸感的把握,就是品牌公關專業性的一種體現。”葛柱宇解釋。
目前,我們發現大部分品牌選擇了沉默,有品牌開始篩選評論,隱藏了關于抵制的留言。
在葛柱宇看來,保持沉默也不失為一個中策——“品牌用沉默避過這個風頭,因為情緒沖擊之下,試圖跟情緒去對話是很難的,心平氣和講道理是無效的?!?/strong>
而下策,則是和網友的情緒進行激烈的對抗,官方的一句無心的發言會被無限放大,這樣的做法是極其危險的,容易引火燒身。
有過多年品牌公司、互聯網大廠的資深公關人士表示:“企業需要出公告,表明立場,并且做好統一的對外輸出話術,例如安慕希主播的回應,其實就是典型的進一步引爆輿情?!?/strong>
他解釋稱,在這樣的巨大輿論事件中,表明鮮明的立場,說合適的話,有時候反而能借力打力。
除了聲譽受損,贊助商們可能還不得不承擔巨額的資金損失。
據公開報道,至少有7家廣告贊助商會有財務損失,總金額達到5.4億元。其中,蘇寧易購、娃哈哈、啟力等品牌為冠名贊助商,每家投放金額為1.2億元;百度、愛奇藝、56視頻等品牌為戰略合作伙伴,每家投放金額為5000萬元。這些廣告商都是在今年3月份與節目組簽訂了合同,并提前支付了部分或全部的廣告費。
從2019年的新聞報道披露的信息來看,《中國好聲音》的首季冠名費高達6000萬,第二季冠名費翻倍飆升至2億,第三季冠名費2.5億,廣告總收益13億,到第六季時,這個數字已經達到5億。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新消費智庫就品牌能否撤回資金?追究違約責任等問題咨詢了浙江澤鼎律師事務所的夏謹言律師,她認為:“具體還是要看雙方約定,冠名贊助商與節目主辦方簽訂的應該是廣告宣傳類型的合同,如果節目主辦方無法依約對贊助商提供廣告宣傳服務,則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strong>
某公關人士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按照過往的經驗,需要根據事件嚴重程度,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撤資或賠償,贊助的目的本來是為了取得品牌的正向反饋,因為節目自身原因造成停播以及負面輿情,品牌方有權追究責任,只是流程可能相對較長。
綜藝和品牌,如何讓唇齒相依的商業聯結更安全
品牌贊助綜藝,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關系,也是一場唇齒相依的商業聯結。只是這種商業連接,有可能是蜜糖,也有可能是毒藥。
因節目陷入爭議導致贊助商受連累,《中國好聲音》并不是孤例。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2021年,由選秀節目《青春有你3》引發的倒奶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由于賽制規定,為選手投票需購買贊助商產品開蓋掃碼,粉絲們為了投票,大量購入產品后,把喝不掉的牛奶倒掉。該事件發酵后,官媒下場痛批,節目被責令暫停錄制收尾,節目平臺制作方與贊助品牌雙雙發布道歉聲明。
此外,也有品牌因節目的高熱度而接受觀眾們更為“嚴格”的審查,這時,品牌本身的弱點也會在節目熱度的助力下,不斷被放大和聚焦。例如《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獨家冠名商梵蜜琳,被網友起底是代加工的微商品牌,且產品成分存疑。
“一看就是微商品牌”、“你看吧,姐姐們也就當護手霜用”、“這種微商產品真的有人敢上臉嗎”、“節目真是吃相難看,讓微商品牌成為贊助商,不怕給人抹爛臉嗎?”……諸如此類的評價不絕于耳。
知名度上升的同時,品牌不得已接受來自廣大觀眾與消費者的更為嚴格的檢驗。
類似的事件,都給品牌們敲響了警鐘,那么,品牌應如何更明智、更安全地選擇贊助對象?
葛柱宇認為,品牌在選擇贊助對象上,需要做一些規避的措施,“分為事前和事后,第一是事先做好排查,評估節目以及演員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可能出現的風險場景等,通過約束性條款對合作方冠名方進行約束;第二是事后的危機預案,在出現危機后快速正確的應對?!?/strong>
如今,《好聲音》停播,官方公告中也并未提及節目何時復播,被波及到的贊助商似乎也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無論未來走向如何,品牌都可以吸取教訓,在商業合作中,更全面的評估潛在的風險。
巨額的冠名費能否收得回,品牌是否會主動采取行動,尋求賠償等,我們將進一步關注。
本文圖片僅用于圖片介紹,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可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