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寫了一篇有關9號線難推進的文章,里面提到9號線存在投資回報率低導致難推進的問題,不少網友說這是條民生線再難也要修。
還有網友反問說:建地鐵的作用難道不是解決沿線居民出行問題,是成本么?在他看來地鐵建設的目的是緩解交通而不是節約成本!
確實,作為交通工具來說,地鐵最基礎最本質的作用就是改善市民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交通!但是落實到實際情況你會發現,有的時候很多擁堵的地方沒有地鐵,而很多人少的地方卻有地鐵!
比如光谷這邊民族大道、關山大道、南湖大道巨堵沒有地鐵,而光谷東人不是很多,但是馬上有兩條地鐵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地鐵是地區發展的助推器
雖然地鐵本質上是交通工具,最本質的作用是改善人們的出行方式,但是交通與發展掛鉤,地鐵不僅能帶動片區的發展,也能聚集人口!因此地鐵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發展的助推器。
就拿最早開通的2號線來說,2號線的開通不僅方便了沿線市民的出行方式,讓漢口和武昌過量往來更加頻繁,同時也加快了沿線部分地區的發展。
因此,在規劃地鐵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居民出行的需要,也要考慮能否帶動地區發展。
所謂想致富先修路,于是一些準備開發的地方會在開發之前或者正在開發的時候規劃地鐵,便出現了部分地區人少但是有地鐵的情況,這便是所謂的“超前規劃”。
不僅僅是武漢,很多城市的地鐵都有“超前規劃”,所以包括武漢在內的很多城市,都有部分線路由于開通之初部分路段人煙稀少,而出現運凳子的情況!
老城區建設地鐵攔路虎多
看到這,肯定有人要說了,超前規劃與緩解交通不沖突吧!為什么不能人多和人少的地方都修地鐵。比如給光谷東修地鐵的同時,也給關山大道、民族大道這些擁堵的地方修地鐵?
小編只想說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本身在光谷東修地鐵和在光谷三環內修地鐵是不沖突的,原則上是可以一起修。
但是建地鐵畢竟是大投資,而老城區不僅僅是沒有可開發的空地,更重要的是拆遷困難。新發開的地方不僅拆遷成本小,而且投資回報率大。
因此在政府資金有限且需要大力開發的時候,老城區的地鐵建計劃就會被推后。
以前,在地鐵不是很多的時候,武漢首先考慮的是緩解內部交通問題,那時候也確實花大力氣大價錢給老城區修地鐵,且當時的拆遷還沒有那么困難!但是當城市內部地鐵增多了,房價上漲了,拆遷成本就增加了。
而由于武漢要兼顧新開發地區的發展,給開發區和新城區建設了一些地鐵后,三環外很多地方發展起來的時候房價也跟著漲起來,三環內老城區即使沒有地鐵,但是房價以及拆遷成本也水漲船高!
就拿光谷11號線來說,由于11號線一期先開通,加上產業的布局,使得光谷東的房價直逼武漢二環某些地方。
這倒逼關山、魯巷等地的房價進一步上漲,而關山等地的拆遷成本也相應的提高了,畢竟光谷房價那么貴,誰都不想越拆越窮,越拆越偏。
于是當11號線二期開始建設的時候就有各種矛盾了,不是拆遷戶卡脖子,就是非拆遷紅線內的居民阻攔,成為了武漢最“磨跡”的地鐵。
////////////////////////
綜上,地鐵的本質作用確實是改善人們的出行方式,但是也能促進地區的發展。所以為了發展,很多地方雖然不擁堵也沒有人,但是會超前規劃一些地鐵,帶動地區的發展。
而人多擁擠的地方,可能會因為周邊沒有土地開發、或者是拆遷成本高、或者是在其他線路輻射范圍內,導致一開始要么沒有規劃地鐵,比如沒有沿著關山大道直走的地鐵;要么有規劃但是遲遲不兌現,比如9號線、8號線北延線以及10號線。
因此這么一對比,就會給人一種光谷甚至是武漢喜歡往無人區修地鐵,而人多的地方不修地鐵的錯覺!
所以,不是人多的地方不修,也不是決策者忽視了地鐵最本質的作用,而是有些人多的地方確實錯過了建設地鐵的最佳時機,在當今地鐵大降溫以及財政收緊的情況下,暫時很難快速推進!
編輯:筱攸
圖片:筱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