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的高超音速導彈項目再經歷了多年的不順利之后,今年依然不順利。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在幾天前對媒體聲稱,美國國防部國防部計劃在佛羅里達州進行的美國陸軍lrhw“暗鷹”高超音速導彈飛行測試,“由于飛行前的檢查發現問題,測試沒有進行”。
至于飛行前的檢查發現了什么問題,壓根沒透露,但是仍然強調“這是從勝利走向勝利”:“國防部成功地收集了有關地面硬件和軟件性能的數據,將為部署這種進攻性高超音速武器的持續進展提供信息”。
不過有明確跡象表明,另一次“暗鷹”測試有可能會在不久后的某個時候進行,目前已經發布了航行警告。
也許很多網友會被美國龐大復雜的高超音速導彈計劃弄暈,一會arrw,一會lrhw,還有cps,Hacm,tbg, c-hgb等等。這些都是啥?實際上,這已經是經過大量縮減合并之后的結果了。
到目前,美國保留了三條技術路線,分別是arrw代表的火箭助推滑翔體導彈,lrhw代表的火箭助推雙錐體導彈,以及HAWC代表的吸氣式液體燃料超燃沖壓導彈。其中lrhw是美國陸軍ahw計劃的后續。
在本世紀初,ahw計劃搞出了c-hgb通用滑翔彈頭,這是一種雙錐體有彈翼的結構,基本跟我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彈頭類似。由于原理比較簡單,美國認為很容易研制。于是就計劃以它為基礎分別搞出海陸空三軍各自的高超音速武器。其中陸軍的叫lrhw,海軍的叫ir-cps,空軍的叫hcsw,三者共用彈頭,但助推器各有不同。這樣可以降低研發成本。
后來由于軍種斗爭,hcsw被合并到arrw計劃,也就是屢戰屢敗的agm-183a。但agm-183a到現在已經基本上確定要over了,上個月8月19號進行了一次測試之后,美國也沒說是成了還是敗了,總之兇多吉少,要是成了,按照美國現在焦慮心理,一定會大吹特吹。
這次失敗也直接導致了項目失敗,美國已經宣布該項目不會進入武器化階段。而這個項目是對標中國東風17和東風27的。所以,至少在乘波體助推滑翔這條賽道上,美國算是認栽了。
現在,美國還剩下lrhw和hawc兩條路線。Hawc項目進展還相對順利,雷神和洛馬兩架公司已經進行了兩次成功的實驗。下一步這個項目將進入實用的型號HACM階段。只不過裝備部隊就要到2030年之后了。
所以,lrhw是美國在2030年前獲得高超音速武器的唯一途徑。美國現在已經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被四個國家超過了。輸了中國再輸俄羅斯,再輸朝鮮和伊朗,可以說臉都不要了。
為此,美國也是急了,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美國在高超音速項目上歷年總投入加起來有100億美元以上,而lrhw和ircps,以及它們的基礎項目ahw加起來就達到了70多億。可見,美國對這個項目的重視。
可是,就是對這個項目投入如此多的資源,它依然走的磕磕絆絆。實際上,如果算上美國海軍的試驗失敗,9月6日這次已經是該項目第三次試驗失敗了。去年美國海軍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導彈靶場設施試射了一枚IRCPS導彈。根據五角大樓測試與評估辦公室(DOT&E)的報告,該武器“在飛行中出現異常,導致無法收集部分數據”,但“美國海軍確定了原因并采取了糾正措施”。
原計劃在今年3月5日進行的首次lrhw飛行測試也沒有進行,隨后美國國防部發布的聲明幾乎和這次一模一樣,或者說,最近這次的聲明是直接復制/粘貼上次的聲明。
不過,在3月那次試驗推遲后,美國海軍戰略系統項目總監約翰尼·沃爾夫在國會聽證會上透露:“飛行前的自動檢查發現電池沒有激活,導致試驗沒有進行。”算是找到了問題所在。不過如此重要的實驗,卻犯如此的低級錯誤,還一犯再犯,讓人又想起了agm183a的實驗歷程。
美國陸軍原本打算在今年底就裝備”暗鷹“導彈并具備早期作戰能力。美國海軍還曾經宣布計劃在2025年開始在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上測試IRCPS,并在2028年開始在弗吉尼亞級Block V核潛艇上進行測試,這恐怕也沒戲了。
要知道,這可是連東風-26水平都不如的導彈啊。我們國家已經裝備快10年了。如果這個項目再泡湯的話,美國計劃中裝備在三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弗吉尼亞級Block V核潛艇上,對中國進行極限威懾的手段,就徹底沒了。美國還怎么介入臺海局勢?靠嘴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