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除了讀尼采、海德格爾及《虛無主義》,就是讀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了。的確,莎翁涉及英王室的歷史劇中惟《理查三世》乃是這一系列經典的經典。顯而易見,歷史傳說給予了他一次機緣,乃至他可以不為寫史而寫史地騰出手腳來專心致志地刻畫一個暴君的歷史形象了。也正是出于此,出于這個機緣,莎翁筆下的理查三世亦成為了文學畫廊中的一典型人物。此人——理查三世幾乎麇集了作為暴君之人物的所有特征,莎翁之藝術功力在此殊為令人嘆為觀止。
接下來我要讀讀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的易卜生之作品了。也是重讀,上一次之讀還是上世紀80年代,乃改開之初期,一場浩劫后的中國滿目瘡痍,且百廢待舉,此時之中國已在蠢蠢欲動中渴望著新生,渴望著人性的解放。正在這時,我們躬逢其盛地趕上了一批又一批曾在浩劫中被打成毒草的世界名著開始陸續投放市場,宛若驚雷,令我們聞訊后激動不已。
我們徹夜排隊,干涸的心田盼望著被新思想新精神所充盈,所滋潤。哦有那么一天,在新華書店門外守候了整整一夜的我,當早上的九點,書店按點敞開大門時,抬眼見到了剛貼出的"今日書單",其中,就有《易卜生戲劇四種》。人文社出的。
有趣的是,當時愚昧無知的我還沒怎么聽人說過易卜生之大名呢,可想而知,彼時之我距離文學究竟有多遠!自然,我對他亦充滿了好奇。回家后馬不停蹄地讀了起來。先看譯者序,才知其人系一文學史上了不得的大人物。興奮。接著如饑似渴地開始讀他的劇作。真把我震了,尤其是《娜娜》《人民公敵》與《社會支柱》。
目下我又要重讀它們了,心里竟存一分隱約的喜悅,和對已然消失在時空中仿若神話般的80年代的遙望與緬懷。在那個充滿希望的年代里,我讀書,我成長,且沿著我自勉而預定的目標軌道——當一名有良知和使命感的作家———一步步走來,最終我走到了今天。
在今天,在這個晦暗的歲月中,我重讀易卜生。
2023年10月3日手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