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過后,北京樓市氣氛有點沉悶。幾個在假期前拿到預售證的樓盤,至今遲遲未開盤。
往年,長假之后開發商都會“秀”海報,售罄、大賣、XX億刷屏朋友圈。
今年,幾個“雙節”前就宣稱“大賣”的項目,還一直在蓄客。
當然,海報還是要發的。
只是,沒有“大賣”。但可以有:到訪量突破**、火熱認籌**、蓄勢待發……
于是,項目的真實蓄客情況也成了謎——
例如,位于石景山的保利璟山和煦的海報,一直強調來訪量很高,說是節前蓄客了700多組,整個樓盤加起來大概才798套房。一邊釋放“不愁賣”的信息,另一邊又對外放口風:開盤價低至5萬+(指導價6.2萬元/平米)。
這個“雙節”雖然開發商依然在“加班”,可是售樓處并不忙。購房者都去旅游和探親了,某大中介也放假好幾天。
順義某項目本來計劃節前開盤,因為各種原因,推遲到節后,雖然首期開盤成績還說得過去,但是比預期還是低了很多;大興的某網紅項目至今沒有開盤,據說開始降配銷售了。
不過,來自某中介的數據表示,節后市場成交量正在逐日走高,雖然數據較往年低,但是能顯示出市場在回穩——看來樓市也學會了過節放假。
不過,現在開發商也不敢信中介的話。
開發商發現項目上認購量越來越少,就開始給中介和渠道施加壓力。中介和渠道也束手無策,只能絞盡腦汁四處圈人:讓業務員把親戚朋友動員起來到售樓處看房,甚至“花錢買人頭”,力保到訪量不降,讓開發商有信心。
讓開發商頭疼的不僅是新增銷售量的減少,就連已經認購的客戶也有不少退定金的,原因多數跟二手房賣不出去有關。
例如,通州采取“雙限”政策,新流入人口少,剛需買房人少,區域內有改善需求的買房人賣不掉舊房子,無法騰挪資金和購房資格,兩三個月無法交上錢,或主動或被動都要退房。
其實,“賣舊換新”客戶的二手房越來越難賣,跟目前北京二手房掛牌量有關。
據悉,9月份北京二手房掛牌量達到了16.6萬套,當月新增掛牌量1.6萬套,網簽量14262套,掛牌量凈增了1000多套。
二手房市場客戶議價空間變大,交易周期拉長,出售難度加大,“賣舊換新”客戶被卡在賣舊環節。
目前二手房賣家有兩類情況:一是“賣舊換新”的客戶。9月份二手房網簽14262套,但是新房網簽5117套,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賣舊房客戶選擇了換新房;二是賣房子變現的客戶。這部分人決定賣掉手里房子,不再買房了。
如果你打開某大中介的APP就會發現,經常有比同小區房源低10-20%的特價房源;如果打開“撿漏房源”,還會看到比同小區掛牌價低30%以上的房源。
總體來看,老破小的房源、沒有學區的房源、沒有電梯的房源、商住公寓房源等都是降價的主力。
二手房降價會帶來剛需、剛改客戶回城,沒有產業支撐的郊區的新房很容易滯銷。
二手房市場還會出現很多高性價比的高端房房源,虹吸近郊的中高端改善客戶回流。套總價在1000萬元以上的新房更容易被城市核心區的高檔二手房分流。
二手房市場的行情給新房市場敲響了警鐘:很多新房開發商還在瘋狂搶地“卷”產品。殊不知市場變了,客戶和需求變了。地拿錯了,靠“卷”產品是沒用的。
“卷”海報更沒用!
中國房評報道原創發布????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