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dimir Stroozer|俄羅斯
文|若杉
《奇葩說》有一期,有一個挺有意思的辯題。題目是:如果老板明顯不喜歡你,你要不要辭職?
這是一道職場題,有關職業(yè)發(fā)展,有關個人選擇。在我看來,他從更深層次上,討論的是,我們面對沖突的態(tài)度。
現(xiàn)場,搜狗CEO王小川講了他自己的故事。
2008年左右,他向老板提出,要做瀏覽器。這個想法很快被老板否決了,并且把他一手打造的搜索團隊挪走。
同事們以為他會去辭職,他也一度將此視為自己的至暗時刻。
但是,掙扎過后,他還是選擇留下來,把自己一個人搬到一個很小的辦公室,去把原本打算做的工作做好。
18個月以后,事情有了轉機。他提出的“三級火線”模式如期上線,搜索量在幾周的時間內(nèi)漲了四倍,同年,阿里投資搜狗,三年后,騰訊投資搜狗。
他也因此成為搜狗公司的CEO。
在面對職場沖突這件事上,王小川選擇的是直面,是好好做事,等待柳暗花明的那一刻。
但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怕是放棄,轉換跑道。之所以這樣選擇,除了員工與老板職位本身就不對等,還因為,大多數(shù)人,是害怕面對沖突的。
別說是和老板的沖突,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沖突也是能躲就躲。
我們對沖突,有天然的排斥和畏懼,好像沖突一旦爆發(fā),就必然面臨著一個糟糕的結果,比如,失業(yè)、失去一段關系、失去一個“溫婉”的人設。
但其實,很多時候,人生的很多困境,就是從不敢面對沖突開始的。
比如,你上班的第一天,老員工說:“你剛來,以后復印的工作就都交給你了”。
你內(nèi)心一百個不想不愿,但是礙于新人的身份,不敢正面沖突,之后,這個復印的工作真的就成了你的日常。
再比如,大學畢業(yè)找工作那年,你明明在城市找好了一個挑戰(zhàn)更大的工作,父母說:“回老家來吧,老家更舒適穩(wěn)妥”。因為不想和父母沖突,你又選擇了妥協(xié),然后,在之后平穩(wěn)的日子里,忍不住去想:如果選擇另外一條路,會不會少些遺憾。
說回王小川的故事。
如果當時他選擇辭職、放棄,也許可以短暫的躲避沖突,但是必然面臨內(nèi)心長久的不甘、不服,也許在離開后的很長時間,都會偷偷責備自己,為什么不堅持一下呢,老板否定就那么重要嗎?
這種內(nèi)心的擰巴很有可能影響到此后的工作選擇、甚至對自我的評價。
好在,他堅持下來了。那段至暗時光,在堅持之后,慢慢迎來了曙光,他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在長久的與沖突作斗爭的經(jīng)歷中,我們發(fā)現(xiàn),面對沖突最好的方式是直面。妥協(xié)與逃避換來的無非是沖突模式的轉化——從外在與他人的沖突,轉向內(nèi)心與自我的沖突。
為什么我們不愿意面對沖突?
01、對“求和”的執(zhí)念。我們的文化里有太多“以和為貴”的基因,這種基因也自然而然的滲透在我們的原生家庭里。
我的一個來訪者,曾經(jīng)面臨很嚴重的職場霸凌,領導把最難的客戶給他,同事們又把她辛苦努力來的工作成功占為己有。
我曾問過她,有沒有想過向更高一級的領導投訴。
她告訴我:“小時候,媽媽說,吃虧是福,忍一忍,沒關系的。”
在這樣的“免沖突“教育之下,很多人在面對沖突時,從意識上想到的第一個方案就是“忍”和“逃避”。
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和”比“爭”更重要。
2、對“沖突”的恐懼。在很多人的心里,沖突好比戰(zhàn)爭,沖突必然面臨著你強我弱,你勝我敗,意味著不體面的爭吵,意味著吵完架后不爭氣的眼淚,意味著利益可能受損。
既然,沖突面臨著這么多不愉快的后果。那么,避免沖突就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寧愿隱忍和躲避,也不愿意直面沖突。
但生活中,依然有一些人,他們敢于直面沖突,這種人通常有著以下三個特質(zhì):
對“自我”篤信。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是對的,所以,在面對沖突時更敢于往前走一步,爭取一個好的結果。
前面的例子,王小川在領導不看好的時候,敢于堅持,便是因為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并且,我非常喜歡他面對沖突的方式,不是爭辯,而是默默地把事情做出來,用事實說話。
目標感強。目標感強的人,看中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中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或者得罪了誰。為了目標的達成,他們敢于直接面對沖突,以保證事情的順利進行。
擁有鈍感力。鈍感力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的概念。所謂鈍感力,可以簡單理解為“遲鈍的力量”。
渡邊先生說:
“鈍感力’作為一種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進、張揚、剛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競爭激烈、節(jié)奏飛快、錯綜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時求得自身內(nèi)心的平衡及與他人和社會的和諧相處”。
擁有鈍感力的人,對于他人的喜好評價更加“鈍感”,因為沒有過多把精力放在他人身上,所以在面對沖突時,更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估計多方情緒,最終讓自己畏畏縮縮。
人與人相交,原本就帶著不同的成長背景、對世界不同的認知,沖突是必不可少的。一味地躲避沖突,常常只會帶來更長久的內(nèi)心沖突,因為,問題還在那里,不多不少。
不妨學著鈍感一點、目標感強一點,勇敢地去解決問題。哪怕面臨沖突,但好在了解了彼此的邊界,知道了問題所在,為進一步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個交代,而不是在委屈、隱忍與不甘中,跟自己演一場沒有對手的內(nèi)心戲,不斷地消耗自己。
———— e n d ————
預約咨詢,請掃碼添加工作室微信!
若杉
若杉心理創(chuàng)始人
暢銷書籍:《停止內(nèi)耗》
《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
人生最大的理想:
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寫不同的文章
我們的咨詢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心理咨詢預約
微信預約:ruoshanxinli
電話預約:19910780529
選咨詢師請前往菜單欄”心理咨詢“欄
或直接聯(lián)系工作室:ruoshanxinli
小紅書@心理咨詢師若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