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好患者的“向導”和“跑腿員”
陪診服務中,志愿者碰到不少自行就診的中老年夫妻,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醫院,就像走迷宮一樣,四處探索。雖說腫瘤是比較重大的疾病,一人患病全家出動的情況不少;但現實情況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子女要么上班,要么帶娃,很難抽出幾天時間跨城市陪同就診。
50多歲的張先生是妻子陪同來看病的,在邵陽本地的醫院查出有問題,在網上掛好號就直接過來了,女兒帶娃無法同行只能手機遠程指導。了解到愛心陪診,女兒抱著試試的心態申請了一次。三天就診檢查,愛心陪診志愿者線上線下指導張先生夫妻有序地安排檢查,辦理異地就醫備案,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就診。
愛心陪診目前志愿者有限,服務能力有限,審核后臺申請時,會優先陪同有特殊情況、年齡較大的患者,無法給予一對一陪同的患者,也會告知就診流程和注意事項,給患者提供就診指導。有一位得到線上指導的患者評價說:公益性的陪診服務,能給患者回復電話已經是莫大的鼓勵和幫助。
2. 作為“臨時家人”提供情感支持
罹患腫瘤不僅患者本人會面對巨大壓力,患者家屬同樣也會面臨焦慮和不安。在愛心陪診服務過程中,志愿者要做的不僅是幫助患者簡化、精化就診流程,更需要充當患者及家屬的“臨時家人”。
很多時候,無聲的陪伴、充滿耐心的傾聽、握手般的輕撫…無須過多的動作和言語,都會讓服務的患者及家屬感到一些溫暖和安定。
前不久,志愿者碰到了一對行動不便的母子前來就診,在幫忙推輪椅的過程中,家屬向志愿者傾訴家庭經濟的困難和安撫病痛母親不易等壓力,陪伴和耐心的傾聽讓家屬緩解壓力,得到家屬的點贊和致謝。
愛心陪診
“醫”路相伴,看診無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