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紅色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眼前這位頭發(fā)花白,衣衫破舊的老人,名叫劉德順,家住湖南婁底。
已經(jīng)92歲高齡的他,本該在兒孫的照顧下頤養(yǎng)天年,可現(xiàn)實卻是,他的6個兒子都住著洋房,卻無一人愿意贍養(yǎng)他。
只留他自己一人,饑一頓飽一頓的住在早已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中。
明明6個兒子都活得格外瀟灑,但為何他們就是不愿意照顧92歲的高齡父親呢?老人劉德順,日后又該何去何從?
事件起因:老房子需修繕,被大兒子和三兒子無情阻止
老人劉德順,在六兒子的幫助下,準備修繕一下自己目前所住的這所破舊的老房子。
畢竟,這房子單從外表來看,就已經(jīng)是危房了。
房子破舊不堪年久失修不說,墻面更是多處出現(xiàn)巨大裂縫,整個房子幾乎都沒有安裝一個像樣的門窗。
所謂的門窗,只是老人拿的一些破爛的紙殼和塑料薄膜做的一些簡單遮擋。
圖1
這樣的房子,再不修繕,隨著老人年紀越來越大,腿腳不便,住在這里面,可以說是危險無處不在。
可當老六兒子叫來的施工隊拉著修繕房子所用的水泥、鋼筋、沙子等材料趕來時,去往父親家中的必經(jīng)之路,卻被老大和老三用各種家伙什兒堵了起來,不讓他們過去。
就這樣,老人所住危房的修繕,已經(jīng)擱置長達一年。
老人每天在老六兒子跟前哭訴自己生活的無奈,但老六也始終是有心無力,畢竟修繕房屋的必經(jīng)之路,是在老大和老三的門前。
當記者帶領老人,挨個前去自己的幾個兒子家中詢問自己日后的養(yǎng)老問題時:
誰曾想,事情的進展,卻逐漸惡化,老人的心,也越來越寒。
六個兒子相互推脫,均不愿贍養(yǎng)老人
老人和老六帶著記者,先去到了大兒子的家中。
這一去,對比著實格外諷刺,老大的房子和老人所住的危房,相隔也就幾步路。
可,老大家中住的是三層小洋樓,老人劉德順住的卻是……
圖2
起初老大并沒有向記者透露些什么,反而是大兒媳婦先開了口,講出了自己家不愿贍養(yǎng)老父親的原因。
作為家中的長子,他們也知道,贍養(yǎng)老人的事情需要由自己起一個帶頭作用,
可是自從11年前,家中老母親去世后,大兒媳婦遭受到了不少的白眼,正是這件事,讓她再也不愿提及要帶頭贍養(yǎng)父親。
據(jù)老人的大兒媳婦回憶:當年她們的老母親去世,是在自己家中照顧。
后來老母親臨終前,因為感恩大兒媳婦的悉心照料,特地將自己手上的金戒指給了她。
可就是這一行為,卻被老人的其他幾個兒子兒媳認定,戒指是大兒媳婦搶來的,老母親死在了老大家里,她的財產(chǎn),也定是被他們兩口子吞了去。
因而,才讓老大一家對贍養(yǎng)之事心生怨懟,不愿再主動牽頭去管如今孤身一人的老父親。
既然老大不愿贍養(yǎng)已經(jīng)92歲的老父親,那為何又要阻止老六給老父親修繕危房呢?
圖3
為此,老大劉志達特地將記者拉到門外,并向其透露,答案在其他五個兄弟那里。
此刻,老六恰好接到老二和老四打來的電話,他們紛紛表示自己有話要說,于是,劉德順一行人便先去到了老二家里。
老二:老人偏心老三,早些年嫌棄自己家貧
老二的家,與老大相比,雖說不是三層小洋樓,卻也是蓋了兩層的。
墻外還都用瓷磚貼了起來,看起來,也不算是個窮苦人家,可當他看到自己老父親的到來,卻沒給什么好臉色。
老二劉豐達向記者透露道:自己和家中的老四,在他們兄弟六個當中,算是條件比較差的。
他的父親劉德順在那些年始終沒給過自己好臉色看,甚至沒把自己當家人看待。
自己年輕的時候,身體也不太好,當年自己生病時,去找自己的父親借錢,父親卻要向他收利息,并狠心用鋤頭將自己趕出家門。
說到這里,老二甚至還直接撩起衣裳,露出后背腰間處,自己當年所受到的傷害。
圖4
同時,老二還說道自己不愿贍養(yǎng)父親的另一個原因,那就是:
他認為父親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嫌貧愛富的主兒,在他這六個兒子當中,他最為偏袒老三,年輕時所有的積蓄,他幾乎都給了老三。
除此之外,老二還提到了自己當年蓋房子的事情。
他說,當年,自己蓋這幾間房子的時候,父親沒有過來幫過一丁點的忙,但其他兄弟蓋房子的時候,父親卻為他們忙前忙后。
因此,日積月累,父親年輕時期的種種作為,也讓老二在他年老之時,心生怨懟,不愿照料。
老大的屋后就是老二劉豐達的家,而老二的屋后又是老四劉名達的家。
當記者帶著老人劉德順前往老四家后,我們從老二口中得知的老人劉德順偏袒老三的行為,也在劉德順的老四兒子劉名達口中得到了證實。
圖5
老四:自己經(jīng)濟困難,無法照顧父親
老四劉名達是村里的五保戶,可以說,是老人幾個兒子中,條件最差的。
無兒無女,孤零零的一個人,日常多是依靠國家的救助金過日子。
據(jù)老四向記者們透露道:老人劉德順在他們六個兒子中,的確是最為偏袒老三的。
并且老父親已經(jīng)在老三家中住了有二十多年了,給老三看孩子,料理家事。可以說,老人年輕時的那點積蓄,也都給了老三。
并且,當時老三還在村里簽過協(xié)議的,也在村里人面前向弟兄們承諾過的,自己會照顧他們的老父親到晚年,可如今卻變了卦。
此外,老四和老六也同時表示,老人當時手中兩萬元的積蓄,也都給了老三。
老三:憑什么養(yǎng)老的事情要落在我一個人的頭上?!
當老人和記者見到老三時,記者當即提出了前面幾個兒子說到了關于老人養(yǎng)老的協(xié)議的問題。
然而,老三的說話態(tài)度,卻實在令人憤恨。
圖6
言語之間,幾乎全是怨懟:“為什么要我養(yǎng)老?”“跟我有什么關系?”
當記者提出老人劉德順當年幫助老三照顧家里,在他們家已經(jīng)住了二十多年的事情時,老三更是憤怒地大吼道:
父親已經(jīng)在我家里住了二十多年了,憑什么還要一直住在我這里?
此時,老人的小兒子老六剛好路過,心里氣不過,跟老三還爭吵了起來。
兩個兒子各執(zhí)一詞,互相數(shù)落著對方的不是,看似是在給自己找理,實際上卻是在深深扎著老人劉德順的心。
老三為此還向記者透露道:自己不是不愿意贍養(yǎng)老父親,自己早些年已經(jīng)跟父親講過了,讓他跟另外幾個不愿意養(yǎng)活自己的兒子斷絕關系,
等到日后父親百年以后,他的財產(chǎn)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劃分,但父親不肯。
所以老三才不愿再贍養(yǎng)父親,將其趕到了當年的老房子里住著。
老五:有心無力,不想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隨后,記者又在老人給的地址中,找到了老五劉暢達。
圖7
老五沒有像老人的其他幾個兒子一樣,住在村里,而是在市區(qū)買了自己的房子,目前是一名公交車司機。
他說道,自己當初也接老父親來家中住過,但因為自己住的小區(qū)是樓梯房,父親來回上下樓很不方便,所以沒住多久,便把父親送了回去。
當時,由于父親將他的45000元的棺材本交給了自己保管,為此還引來了眾兄弟的猜忌。
因而,他也不敢再去邀請父親來自己家住,怕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怨懟。
老六:年紀最小,手握遺囑,左右為難
至于老人劉德順的小兒子老六,其實早在幾年前,老人就曾立下了遺囑,交給他保管。
遺囑上面寫道:關于兄弟們最為關心和爭吵的地基問題,在自己死后,給到老五和老六。
但又擔心老人去世后,地基的分配問題不好處理,所以想提出兄弟幾人合伙給父親修繕,好讓父親安享晚年。
可父親的遺囑,畢竟在自己手中,如果日后自己的幾個哥哥知道這件事,不免會跟自己爭吵,一時間左右為難,也不好主動提出贍養(yǎng)父親。
圖8
因為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幾個哥哥,懷疑自己不懷好意,照顧父親是為了父親的遺產(chǎn)。
老人養(yǎng)老問題丞待解決,最終村委出面
老人劉德順的養(yǎng)老問題,可以說,一直在他們村里都是傳得沸沸揚揚的。
最終,在村干部的調(diào)解下,六個兒子終于達成一致:
除了老四兒子經(jīng)濟困難以外,老人的其余五個兒子,每人出3000元的房屋修繕費用,采用多退少補的原則,給老人立刻修繕房子。
另外,六個兒子,每10天輪流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
至于老人存放在老五那里的45000萬的棺材本,則繼續(xù)放在老五那里保管。
日后老人劉德順身體上若出現(xiàn)任何不適,則直接從這45000萬中提取支付,當錢用完后,六兄弟再共同出資,照顧父親。
如果錢有結(jié)余,將在老人百年之后,再平均分配給六兄弟。
結(jié)語
事情到這里,也算是有了個結(jié)果。
其實,像這樣的關于因為老人贍養(yǎng)問題而導致兄弟反目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不知,這一樁樁,一件件令人寒心的“養(yǎng)兒防老”事件,何時才能到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