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幾年國內政壇內斗加劇、黨爭不斷,再加上中國的崛起帶來的壓力,使得美國政治精英的思想總體上向極端化發展,理性的政客和學者的聲音被越來越多地壓制。
目前西方智庫和媒體上關于中國的文章和評論有一個普遍的看法,即他們認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和學者已經達成共識,認為美國正處于永久的衰落狀態,而中國的一切政策都是基于這種共識的。
西方媒體對中國的這種看法一方面比較準確地描繪出,中國物質實力和技術實力的迅速增強也提升了全社會的信心,另一方面卻隱含著危險,即西方政客有可能基于對中國的這種想象而采取更極端的對華政策。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在10月9日發表了兩位智庫人士的文章,給西方媒體、智庫和政客提了個醒,即他們的研究表明,中國的政治和學術精英在美國是否衰落這個問題上并沒有達成一致的共識,因此中國對美國的政策可能會比較謹慎,不走極端。文章的本意是,西方政客也不應該因此將對華政策極端化。
文章引用了中國許多著名學者和企業家在最近兩年中發表的說法,都認為美國并未衰落。比如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前院長、科學家施一公在2023年的斷言:“美國科學比你想象的強大得多”,并強調“它不僅沒有衰落,而且將在未來幾十年引領世界發展。”
他表示,“根據數據,美國一直在培養領軍人才”,并繼續在“創新和各種科學研究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地位,無論是軍事、航空航天技術還是任何其他領域?!?華為公司的創始人任正非也表達了類似的情緒,2023年任正非在上海交通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美國政客可能來來去去,但美國的創新土壤已經持續了數百年,不會因此而退化。”他補充道,“美國在科學和教育方面的軟實力是我們幾十年內無法實現的?!?/p>
政治學家鄭永年在2022年強調,雖然“中國崛起很快,但西方并沒有衰落,只是上升得慢了一點。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敝忻狸P系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孫哲同樣警告說,“低估美國的論調和認為美國的重要性已經下降的論調,限制了中國對美國的客觀判斷和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也在2023年表示,中美之間的力量平衡沒有改變,更不用說美國在國際體系中享有的力量優勢了。
中國人民大學朝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認為,盡管中國最終可能超過美國,但中國有必要“客觀地面對美國沒有衰落、也不會衰落的基本事實”。他認為,西方仍然擁有“明顯的優勢”,因為華盛頓保持著“在金融、科技、軍事和教育方面的絕對領先地位”。
《外交學者》的這篇文章總結道,雖然在中國的大學和智庫中,認為美國正在衰落的看法可能占大多數,但中國政策界對美國的看法并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充滿了爭議。
這篇文章最后也提醒西方政策界,最近一段時間西方對中國崛起的說法也出現了重大變化,現在認為中國”已經達到頂峰“、甚至中國也開始衰落的看法正在占據主流。這種看法也同樣是需要審查的。這證明西方也需要更加靈活多樣的觀點。總體來看,這篇文章在立意方面是好的,并沒有對中國充滿敵視,文章主要是希望西方政界不要出現誤判。
對于美國是否衰落這個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不過請想一想,這個問題能夠成為我們討論的熱點,難道不正是說明美國已經不像十幾年前那樣強了嗎?想想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在本世紀頭十年的時候,中國會有人討論”美國是否衰落“這個話題嗎?你認為美國是否衰落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