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聽聽意公子的講解吧
“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房子所能夠帶給一個人的,從來都不只是目之所及的物質體驗。
當我們回想起老家,我們想起的不過是——
和家人一起吃的某一頓大餐;奶奶偷偷留在書桌上用課本壓著的10塊錢,滿墻的獎狀和媽媽對客人說起它們時驕傲的笑臉……
而屋舍大小,裝修樣式,豪華或簡陋……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曾在那個房子里上演的故事與美好。那是我們生活過的證明,是獨一無二的珍貴紀念。
而揣著這份回憶一路前行的我們,即便在生活的洪流里一次又一次搬家,也永遠不會喪失靈魂最深處的歸宿。
今天的roomtour就到這里啦,祝你生活愉快~
初到黃州,窮苦不堪的蘇軾是如何建造東坡雪堂的?
要建房子,先得有地。蘇軾被貶到黃州的第二年,門下跟隨他20年的馬夢得實在看不過他的窮困窘迫,于是費盡心思向黃州太守徐君猷請求把50畝舊營地撥給蘇軾耕種,這才有了東坡。
蘇軾在東坡耕種,急需有個工棚,但他沒錢建新屋子。
那怎么辦呢?他就琢磨著,可以將東坡舊營地的斷墻頹垣加以改造,添磚加泥后做成支架,收了麥子的麥秸稈正好可以用來蓋頂。
征得徐君猷的同意,蘇軾很快動工修建,全家出動,左鄰右舍也來幫忙。
元豐四年(1081)十二月,蘇軾在東坡的廢菜園子上建的雪堂和院墻終于建成,因為是在大雪節氣,加上老蘇本人很喜歡“雪”這個意象,就取名叫雪堂啦。
*本文參考資料
[1]《舊唐書》后晉·劉昫等
[2]《輞川集》唐·王維、裴迪
[3]《淺談輞川別業與周圍山水、村莊的和諧》吳長城,郭風平
[4]《東坡志林》宋·蘇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