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嘻嘻
offer5:觀察室被吐槽,嘉賓應該做減法,留下張純燁,換掉黃曉明
可能是為了緩解這幾期英文過多,內容沖突少的問題,節目大量接入了觀察室嘉賓部分。
而每到這個環節,彈幕也會飄過大量吐槽,覺得在水時長,其中張純燁也集火了相當一部分批評。
但我倒是覺得,張純燁對節目內容是有貢獻的,她基本可以算是唯一一個能配合陳銘“上價值”的人。
這期,張純燁和陳銘聊到了一個很好的點,就是“職業光環”。
我這個年紀(手動消音),真的受TVB影響很多。對我這種原生階層一般的小屁孩來說,電視劇講述的律師、醫生、警察等等,.構建了我對職場最原始的認知,以及一些不切實際的期許。
offer5也經常引發討論:真正的實習不是這樣的,建筑民工、法律民工不是這樣的,節目營造出精英感都是假的,千萬不要被騙去學XX專業,等等。
可如今心懷怨氣的打了這么多年工,回憶起電視劇里虛幻的美好,仍然感謝它們曾帶來的期許。
很多時候,就因為一句話、一個畫面、一段影像、一個人,人生的曠野間便倏爾顯現出一條全新的路徑。而站在荒野中心的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認識是:
方向不預定結果,我永遠期待并感激新方向的萌生,那其中會遇到怎樣的磨難, 是我和那條路之間的拉扯。
意見是別人給的,選擇是自己做的,別怪別人,當然也別怪自己。不想走了,換一條路就是。
我當年也不知道當記者到底什么樣,看電視看書就熱血沸騰,后來干幾年累個半死轉行。
但如果沒試過,就無法真正“祛魅”。
人生還長,我依然期待,任何一次能讓我想出發的念頭,管他是什么電影綜藝,這年頭,能除買買買,能讓心動且行動的事情,太少了。
而更重要的是,別輕易阻止他人的期許,別過深的參與他人的因果,你怎么知道你勸阻的,不是一個法學小天才呢。
所以張純燁說,她現在印象最深的是“Objection”時,我相信她曾經真的被觸動過。
也相信陳銘所說的,若干年后,很多人投身于法律行業的時候,眼前會浮現泡律、駱律、胡明昊、港姐們在節目中的樣子。
這是他們之間的因果。
當然,可能由于表達方式問題,比如聲音過大,語氣動作表情過于夸張,張純燁顯得有些聒噪。
還是陳銘那種溫潤謙和的輸出方式受眾接受度更高。
很多明星嘉賓,不是自我意識過剩,就是腦袋空空。連胡明昊這種優秀到沒什么短板的人,最大優勢也變成了“我老鄉”。
可職場觀察類綜藝,不是明星訪談,大眾也早就過了共情明星痛苦的階段。
但顧名思義,觀察室嘉賓確實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
觀察,觀察的是節目參與嘉賓,不是自己。
觀察室嘉賓需要做到的,一是幫助觀眾解讀一些專業知識,所以每一季都會請專業匹配的嘉賓;二是做觀眾的嘴替,一些吐槽、贊美、共情都可以。
相對來說,大張偉、金婧這類綜藝感強的藝人,效果還是會好一些。
至少,也能給觀眾貢獻一些笑點。
(本文插圖源自網絡及截圖,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