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賈康院長,最近的新聞看到沒有?經過初步的測算,四季度的GDP增長只要到4.4%以上就可以完成全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但是大家似乎也不是完全確定有信心,都關心一個問題,是不是真的在復蘇?關于中國經濟可否重回增長軌道,您能不能給我們講講您的觀點?
賈康:如果從態勢上來說,確實在今年的二季度以后,5預期有明顯的差距,但是到了8月份,指標開始向好,9月份繼續向好,現在從不同角度觀察,確實向好這個態勢是出現了,關鍵就是怎么樣進一步鞏固它。而且要注意,現在政策在加力,財政政策的發力除了大家關注的一萬億特別國債以外,其實還有其他的配套措施。這樣,中國客觀的成長性,加上主觀方面的一些政策發力的支持,我覺得大概率應該維持現在向好的態勢。
問:所以您總體是相對有些積極和樂觀的?
賈康:可說是謹慎樂觀,要注意還有不確定性。
問:另外一個問題,大家平時每天都在談的就是房地產問題,在買房賣房糾結中,您是這個方面的絕對專家,我們知道房地產行業之前監管中存在一種他們說的合成謬誤,接下來您覺得房地產政策會怎么調整?我們應該建立一些什么樣的預期?
賈康:就公開信息的觀察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的時候,是中財辦的韓文秀副主任明確地直言不諱言簡意賅指出了合成謬誤問題,然后政策180度轉向,變成暖風頻吹,實際上主觀視角上對合成謬誤的糾偏那個時候就開始了,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快兩年了,大家已經看到中國房地產這方面雖然還是種種變化中有喜有憂,但是至少我們已有充分的把握它不會再出現那時候人們擔心的多米諾骨牌式的崩盤。現在一線城市已經采取了適應中央所說房地產業界供求關系出現了重大變化這樣一個判斷以后像北上廣深的認房不認貸,南京、青島等這種省會城市、中心城市已取消行政性的限制手段。我估計這個政策還會按照所謂一城一策的指導精神繼續往下推行。風向標在一線已經出來了,后面冰火兩重天這個格局下,冰的一邊大的趨勢是跟著火的這一邊完成一個回暖的過程。在這方面我自己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業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必然要體現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決策層在這方面從來沒有改變過這樣一個判斷。現在仍然能夠從學理分析來說,可以論證,確實房地產業在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要完成后面非常有潛力空間的一個發展過程中間,它必然表現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關鍵在于怎么樣能夠講清它的長效機制?這是需要配套改革,需要管理的完善,需要做一些啃硬骨頭的事情才能真正做好的。標本兼治而體現治本為上,才能有所謂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問:所以,后面還涉及這些問題。我們會聽到今年有一個反復出現的問題可能大家都在討論,就是我們怎么能避免日本式的衰退,是之前辜朝明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過去30年的教訓對我們意味著什么?無論它是一個資產負債表衰退,還是我們說的流動性陷阱,中國和日本,尤其與30年前的日本到底哪里不一樣?有沒有一些今天說的陷阱有可能十幾倍高估了,而有些風險可能我們沒有看到被低估了。
賈康:辜朝明先生的這樣一個認識框架,我個人認為它是有對我們的借鑒意義的,在一些直觀的表現上,中國前面一段時間表現出來的經濟生活中的一些特征,似乎可以對應到日本當時的情況,比如說我們的貨幣政策已經是一松再松,降息降準通道上反復操作,地方政府拿到一些錢,如比較典型的專項債,卻不得不填那些不得不填的窟窿,沒有完全變成真的支持發展項目上的有效投資;老百姓在疫情沖擊之下收入增長放緩,而儲蓄率增的更多;企業拿到了現在相對寬松的貸款以后,卻輕易不敢做大手筆的投資。直觀的現象值得我們警惕。但我是覺得中國現在跟日本相比,就是您提到的,要注意它的不同點,我們中國現在真實城鎮化水平也就是50%出頭,因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7%,日本出現它的泡沫化破滅以后那個二三十年的停滯,它的起點是大致城鎮化水平為77%。
問:您提到這個真實的城鎮化率數字跟我們之前提到的另一個數字…?
賈康:就是有一個現在很多人指出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5%。這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嚴重摻水的,其中包括前面幾十年進城的三億多人被稱為“農民工及其家屬”,其中絕大多數沒有拿到戶籍,沒有城市戶口,他們就沒有真正享受那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市民待遇,不是故意歧視他們,是我們這個發展著的城鎮化有效供給水平沒到那個份兒上,真實城鎮化水平一定要首先看那個不摻水的、只有47%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一大半中國人還沒有拿到城市戶口。這兩個指標是可以中和一下,中和一下充其量50%多一點兒的真實城鎮化水平,如此而已,跟日本不能同日而語。
問:日本剛才您說的是77%。
賈康:至少要差出二十個點,這個空間一方面表現中國現在發展的不足,另外一方面表現中國的成長性,是跟當年日本不在一個階段上。這個"成長性"是客觀的支撐。還有主觀方面的不同,一個是中國政府的強勢,比日本政府明顯程度更高,政府發力這方面做得有可能比日本更有力度;同時中國畢竟還有一些國有企業的比重比較大,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可把國有企業的潛力空間調動出來,這是從政府和國有經濟方面講。另外一個不同,就是中國現在民營經濟方面的潛力十分值得看重,這就加上了現在管理層明確說的引領發展潮流的頭部企業數字經濟平臺公司完成整改,新任總理已經主持座談會明確給定了這個概念,跟著還要推出一批“綠燈”項目,這跟日本當年的情況就明顯不一樣了,中國的政府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潛力的調動,如果能形成這樣一個非常好發力的組合,那么這個局面就不能跟日本當年同日而語。
問:日本恰好是最大的企業跟財團發生了問題。
賈康:就是辜朝明先生介紹的,大家誰都不敢投,拿到的錢都去還債了。中國現在還是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些直觀現象是可以被對沖掉的。這一段時間還表現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辜先生強調的財政政策應該積極起作用,中國正在實施,這個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為鞏固向好局面是推出一萬億特別國債,帶出的有效投資一定是提升景氣增加就業、增加老百姓收入又拉動消費潛力。
問:這里提到一個我們想讓您幫我們再展開一下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辜朝明的觀點他還是主張用財政政策,所以,您剛才提到一萬億的舉措還有很多配套的其他政策,能不能稍微給我們介紹一下?
賈康:一個是可能在座各位也注意到了,明年地方債的規模提前到今年來使用,等于什么呢?等于現在把明年2.7萬億左右的地方債放在當下就開始發行而籌集資金來發力做功,這是肯定跟一萬億特別國債并行不悖的一個以政府牽頭、地方層面對著一系列認為是有效投資的項目來做的擴大內需、并且優化結構之舉。再一個就是市場上普遍關注、老百姓也好像覺得不放心的地方隱性債怎么化債,已經有了以債化債的特別債券的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開始講只做不說,現在信息已經公開化了,據悉已經有了一萬多億它的置換,后續還會有。其實這是重復了在當年中國預算法修訂之后怎么化解當時的地方隱性債的中期票據置換經驗,這個可以穩定市場,有利于跟前面所說的政策一起來改善預期,提振信心。這些是一種綜合的組合拳式財政政策的發力。除此之外還可以期待,現在赤字率提升,從3%做預算調整方案提到3.8%,這樣一個政府姿態對于市場來說它是正面的、提升信心的一種財政政策安排。
問:所以您提到信心。無論金融政策、財政政策什么樣的,它最終目的是要給予企業信心來恢復運轉,創造增長,現在我們講,也許我們與其說修復資產負債表,不如說要修復信心,那么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之一,民營企業的信心到底該如何修復?
賈康:是的,您說的這一點非常關鍵。中國的決策層其實在問題導向之下,在前面一段時間里稱得上是三令五申反復強調兩個毫不動搖,這兩個毫不動搖前面的毫不動搖大家都覺得沒什么壓力問題,而后面這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怎么具體來發力呢?中央前所未有地說對于社會上違反兩個毫不動搖的錯誤議論要亮明態度,毫不含糊予以批駁。所以,新任總理李強在他對記者回答問題的時候專門說到,去年一段時間社會上就有這種錯誤議論,使民營企業心生憂慮,是他帶頭來批駁。后面跟著的大家要特別注意,中辦、國辦聯合發的重量級的31條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文件,這方面的文件里大標題上前所未有地在"發展"后面跟上了"壯大",五六七八九還不止了,以后還要更多地讓民營企業繼續發展起來,壯大起來,這也是前所未有的支持姿態。再跟著說完成整改,推出一批“綠燈”項目,發改委這樣一個中國特色的非常有宏觀指導作用的機構里,專設一個民營經濟發展局,有人說這是民營企業有了一個娘家--當然也有人說你這個娘家如管得不好,會不會變惡婆婆,但現在相關的政府發言里面不用“管理”二字,只提協調、支持、引導。
問:服務的味道。
賈康:帶有服務的明顯姿態。后面跟著的我看到就是這個民營經濟發展局很快說有700多個引導性的民營企業的項目給出了清單,這就是對接到所謂一批綠燈項目,這么大的中國700多個只是一個開始。所有這些,就開始向務實的方面走。當然,我們也得注意,在中國社會里根深蒂固的對于民營企業的一些偏見要真正扭轉不容易,民營企業在前幾年實際感受到的種種不愉快也形成跟疫情沖擊一樣的疤痕效應,這個疤痕可能要慢慢撫平。
問:需要時間,有個過程。
賈康:而且我作為研究者,意識到在思想觀念、基礎理論層面怎么樣真正正本清源,使中央的兩個毫不動搖理論聯系實際地深入人心,這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問:把剛才說的話串在一起,一個更大的環境下面,時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不像30年前,今年我們看到了一個技術大爆發,甚至是人工智能,最近又進行一次新的發布,這個時候從企業層面來說的確不應該追求負債最小化,應該是機會的最大化,因為技術的潮流又到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在座很多是大公司的領導者,您能不能很簡單提一些我們現在應該給他們的建議,應該做的是什么,或者不應該做的是什么?
賈康:我只能從研究者的角度,撿最重要的提一提供參考。我覺得中國在科技創新這方面顯然需要有一個深化改革的制度創新打開它的潛力空間,這個事情到了改革深水區有難度,但是非做不可。結合著實際并行的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再加上我們企業界的管理創新,再加上社會上必須要完成的思想觀念的創新,它是個系統工程。在當下中國,最主要的一個切入點就是借助中央非常明確表述的數字平臺頭部企業完成整改為契機,要打開一個新局面。這種數字平臺在中國為數不多,它也符合硅谷引領潮流勵行創新的發展規律:大量的創新創業者在成功率很低的情況下,有少數脫穎而出,而流量為王直觀地看,作為成功者的平臺它有寡頭壟斷特征,但它跟過去的壟斷不一樣,可以把上游、下游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合成一個產業鏈、產業集群,可以一起發展。所以,美國對它的亞馬遜、谷歌等也不像過去對AT&T那樣做拆分。中國也必然是這樣,要在完成整改情況之下多方形成合力,政府會繼續在這方面按照我前面說的對于民營企業為主的一些頭部企業這些數字平臺公司引導支持,而市場人士則需要有信心恢復的伴隨,更多地和頭部企業他們應該發揮的引領作用形成合力,特別是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其實在這方面前幾年已經有一系列的產融結合、數實結合這個概念之下大家共同的互動的創新活動。在中國要維持這樣一個態勢,提升它的質量,這是有希望的。現在像中國的小餐館,桌上都是拿手機掃碼點歺和結算的,這是什么?這就是互聯網+,就是數實融合最直觀的表現。在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間,如果能夠很好的把握現在說的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破除思想觀念上的一些障礙,再乘勢抓住向好趨勢加碼推進,那么還是一個系統工程式的結合,這里面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它是一個乘數放大作用,只要制度創新能給它必要的一定空間,再加上我們企業界最擅長的細節決定成敗層面的管理創新,再加上社會進步中間一定要逐漸的往前推、不能夠走回頭路的思想觀念創新--領導人新近說了思想還要再解放,合在一起,我覺得就是希望之所在。
問:謝謝賈康院長,也就是說我們應該鼓勵有更快的速度發展,但是質量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訴求。
賈康:對,實話實說我覺得跟硅谷經驗一定是一樣的,就是整個科技創新引領潮流的是頭部。中國也會是這種數字平臺公司前沿突破,于配套改革和高質量開放中帶出高質量發展。
問:謝謝賈康院長的精彩分享。
賈康:謝謝主持人和各位。
賈 康 簡 介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肅、廣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專家、顧問或咨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安徽大學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199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品質層次學術交流帶頭人。多次受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第二屆理事會期間任首席經濟學家),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2017-2020年又撰寫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模型與實踐路徑》、《供給側改革主線上的未來財稅》、《財政學通論》等多部專著。2021年與劉薇合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書又獲評“2021年度中國好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社會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余萬篇文獻的大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賈康學術平臺|版權屬賈康先生,轉載請注明“賈康學術平臺”,感謝關注與支持!
做學問的甘苦,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但關于做學問的“指導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懷:寫出一些論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爭取為人類的思想認識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虛榮浮華都是過眼煙云,而真正的學術和真知灼見,才能垂諸久遠。
—— 賈 康
也歡迎關注“新供給經濟學論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