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風采》編委會
顧問:范詩銀張存壽包德珍丁廣明胡顯祥劉繼紅
社長:劉南山
主編:杜曉東
副主編:劉登榮劉清滄周國年舒貴生劉鳳云王云燕羅曉莉 高淑珍 梁根華
懷念彭英志老師
包德珍(海南)
尋常得趣話前因,每寫盟緣不染塵。
案上風云酬若苦,溪頭雪月抖其神。
人情識了方堪悟,世事磨來始見新。
一路純清留墨跡,幾多小字自成春。
丁廣明(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冬雨
朱愛林(鎮江)
夜半雨瀟瀟,天寒萬物凋。
滿城飄落葉,唯有菊花嬌。
深秋林中散步偶書
梁淑琴(北京)
枯葉飄飛急,疏枝鳥罕棲。
景殘堪寂冷,只待復春曦。
迎冬
朱愛林(鎮江)
南國金英吐瑞香,北疆頻見雪飛揚。
江城父老迎冬季,沐浴朝霞鍛煉忙。
注:金英是菊花的別稱。
南溪月(江西)書畫作品欣賞
詠野菊
羅曉莉(成都)
秋光苦雨沐朝陽,粉紫堆紅綠映黃。
不羨風流持晚節,傲霜承露笑顏芳。
癸卯立冬夜隨筆
劉南山(南京)
飄零萬水與千山,不盡繁華冷眼看。
白發風光何處好,小樓殘月夜闌珊。
聞家鄉暴雪
牛學(北京)
未入冬門驟雪寒,朔風翻卷壓枝殘。
家山解我憐君意,暖氣遐通萬戶端?
初冬晨興
牛學(北京)
倏然一腳踏冬門,黃葉紛飛鵲噪頻。
我與獲花雙皓首,環湖相看伴行吟。
侯少山(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自勉
高德越(南京)
秋雨送暑風習習,露似珍珠草萋萋。
古稀之年尚有志,不須揚鞭也奮蹄。
秋游國森
黃志祥(北京)
彩葉斑斕染北宮,游人如織畫屏中。
登高遠眺狼坡頂,瀲滟秋光醉老翁。
孫孟良(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奧森菊圃(通韻)
黃志祥(北京)
波斯花海醉雙眸,游客如織戀艷秋。
喜入芳叢尋倩影,為何不吝俏枝蹂。
深秋出游
羅曉莉(成都)
秋日畢棚逢,澄湖映碧空。
蝶飛山道上,雪覆嶺云中。
久慕川西景,今慚耳順公。
高懷霞客志,載夢展雄風。
南溪月(江西)書畫作品欣賞
秋末河邊散步有記
梁淑琴(北京)
天冷水流緩,衰草遍堤岸。
垂眸見殘花,仰首望去雁。
信步秋風中,心緒頗煩亂。
只盼東君神,速教春花絢。
夢菊拜陶公
毛聲芝(湖北)
隱逸詩宗①拜,東籬驚菊妍。
雪顏堪茉莉,紅粉若霞煙。
爍爍黃金燦,瑩瑩翡翠憐。
舉觴陶令敬,圓夢仰先賢。
注:①隱逸詩宗:即陶淵明。
鴨綠江斷橋
杜曉東(北京)
殘留四孔半江橋,承得當年浩蕩潮。
一路歌聲迎戰火,滿身氣骨映云霄。
關河水界安能斷,鄉國山連亦不遙。
到此歸來如有問,無言笑對自多嬌。
周國年(鎮江)書畫作品欣賞
立冬吟
劉石記(廣東)
褪去秋顏冷氣濃,蟄蟲入穴御寒冬。
黃花萎謝蟬藏跡,紅葉凋零雀返籠。
漫卷西風凝露襲,飄飛北雪結冰封。
光陰荏苒如流水,煮酒吟詩醉放松。
初冬飄舞的精靈
方少春(南京)
一夜狂風掃白塵,滿天飛舞遍江濱。
誰家玉笛吹殘月,此處瓊枝滴碎銀。
萬疊青山愁欲泣,千堆黃菊落還新。
故園只在煙霞里,無奈飄零不可停。
王忠懷(宿遷)書畫作品欣賞
加沙淚
朱愛林(鎮江)
十月加沙戰火紅,人間地獄現中東。
瘋狂轟炸毀城市,屠殺無辜死婦童。
缺藥缺醫生路斷,少糧少水腹中空。
平民轉瞬成冤鬼,血雨腥風何日終?
夜里耽詩
趙曉山(北京)
窮辭寡句妄言偷,何惜思飛一夜求。
未拭拙詞空有夢,卻驚妙手自來謀。
積塵滿紙雖藏韻,放筆無痕只剩鉤。
梅菊諸君墻上掛,幾行香陣透風流。
孫孟良(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趙曉山(北京)
昨日火花今卻涼,離多聚少本無常。
萬般難遇心投侶,一世誰牽海誓腸。
執手依然終白首,齊眉未必共滄桑。
只愁不忍瓜強扭,苦酒何堪再舉觴。
寒衣節祭父
趙曉山(北京)
夜送寒衣可有橋,天堂別路恨難消。
急尋野陌無飛鶴,燃盡冥錢不直腰。
笑面偏懸貌非老,酸心何止淚還飄。
一堆孝火千家寄,恐誤時辰遇冷潮。
南溪月(江西)書畫作品欣賞
賀第七十四個空軍節
鄒德余(北京)
欣逢佳節夜難眠,喜看戰鷹歌凱旋。
踏浪橫刀驅敵冦,披星帶彈衛河川。
英雄大隊威名盛,時代楷模旗幟鮮。
更有鹍鵬五洲耀,藍天驕子譜新篇。
隨區老干局觀"中關村這十年"展
鄒德余 (北京)
老來有幸訪中關,走馬觀花燦笑顏。
科技創新開眼界,商研折桂喜心間。
集成電路長安鏈,育種農興量子山。
折疊玻璃甚奇妙,停停看看不思還。
周國年(鎮江)書畫作品欣賞
初冬閑吟
郭子峰(北京)
寒齋瘦筆欲何成,不敢偷閑釣譽名。
刀刻蒼顏塵濯雨,霜侵病骨夢牽情。
煩襟未解知三味,往事皆休戀一枰。
莫道詩心鄉意老,韻藏疊翠競崢嶸。
立冬日有作
郭子峰(北京)
一襟霜露感初冬,雁去悲鳴回望中。
不盡秋光酬韻老,相期寒蕊醉楓紅。
胸含勁氣松吟骨,苦耐貞心筆縱風。
命賦達窮何足論,煙霞棋弈凈心空。
卿建中(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頌一帶一路(通韻)
蔡捷(北京)
鴻雁翱翔向麗春,高峰盛會熠虹云。
同籌良策藍圖靚,齊奏和弦金曲新。
諧暢五通飛壯響,共贏四海頌豪吟。
宏篇絲路陽關道,鑄就輝煌不負今。
陜西柞水縣朱家灣村(通韻)
陳家新(北京)
青巒碧水繞山村,氧庫天然空氣純。
云海流溪清見底,霧嵐飛瀑妙除塵。
珍稀野獸黑熊現,尊貴壽禽丹鶴臨。
喜看龍鄉網紅地,②農家致富冠三秦。
注:①朱家灣村,2023年10月被聯合國授予最佳旅游鄉村稱號。②龍鄉,因朱家灣村坐落秦嶺,而秦嶺地處中華龍脈。
靳新陽(山東聊城)書畫作品欣賞
秋的隨想(兩首)
方少春(南京)
一
一簇秋林映晚霜,曉天煙樹遠生黃。
青連水面千峰紫,碧蘸波心片月光。
野店雞鳴寒夢盡,小池魚躍夕陽涼。
何時重聽漁家笛,風雨茅齋夜未央。
二
萬點丹砂露洗霜,半溪煙景媚秋光。
林梢隱見明初月,樹子高寒掛晚涼。
錦繡峰巒千嶂紫,珊瑚嶺上一枝黃。
何須去覓南京路,近在天涯各自忙。
王寬秀(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秋游貢嘎雪山
羅曉莉(成都)
登臨貢嘎,以觀秋色。
雪覆峰巒,溪響澗泉。
古木參天,幽花滿壑。
白云翩渺,赤楓勁舞。
川西美景,日照金山。
景光絢爛,流連忘返。
甲子幸至,擷韻詠志。
路世明(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雨霖鈴·悼克強
劉登榮(北京)
深秋冷月,突魁星隕,大地悲切。
黎民試問玄昊,天生國棟,何堪先折?
故宅燕園悼念,竟人海花疊。
送別日、屏滿哀聲,萬里凄風似肝裂!
知青閣揆翻新頁,系蒼生、福祉漚心血。
清風兩袖持政,求破壁、敢迎風雪。
兩任經年,應是、忠誠為國精竭。
此去了、千載流芳,更史彪輝燁!
菊花新·北海闡福寺就菊
劉清滄(北京)
太液秋波堪可采。鳳舞瓊華爭搖擺。
金甲映紅墻,仙子品、百姿千態。
闡福禪院開無礙。自崢嶸、百花失彩。
把酒且從容,效陶令、唯君獨愛。
靳新陽(山東聊城)書畫作品欣賞
醉太平·晚秋(劉過體)
源流詩紀(廣東)
秋深韻流。丹楓艷稠。桂花金菊香浮。望飛鴻返遊。
英殘落丘。霜凝露留。遠思桑梓瓊樓。賀老鄉上收。
臨江仙·詠雪
蔡捷(北京)
夜聽寒風呼哨,晨觀玉宇揚紗。
灰霾消卻盼新霞。搖花枝裊顫,飄葉狀嬉爬。
神往心馳雪景,情癡興寄詩葩。
騷壇吟和醉仙茶。熒屏呈錦繡,微信逸幽遐。
季乃倉(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采桑子·領袖視察京冀重災區重建(依和凝格)
陳家新(北京)
兔年之夏洪魔襲,摧毀家園,各地馳援。軍警沖鋒救命先。
災區福祉時牽掛,視察鄉間,問暖噓寒。領袖關懷百姓安。
南鄉子·登黃鶴樓
張琪萱(北京,女,13歲)
少年楚地游,慕名而至黃鶴樓。
果然,千古聲威英雄氣,傲視長江萬里流。
登高極目去,龜蛇兩岸鎖咽喉,驚濤拍岸不回頭。
真棒,風骨凜然冠神州!
2023年11月8日作于武漢
卿建中(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蘇幕遮·寒衣節
袁振東(北京)
冷颼颼,身裹厚。燃紙堆堆,持棒冥衣抖。
烈焰升騰煙化走。旋轉風輕,自語嘮叨口。
送寒衣,西北叩。渠路無通,淚眼滴濕袖。
往事忘難浮夜晝。笑貌音容,傷感眉頭皺。
林吉(南京)書畫作品欣賞
臨江仙慢·晚秋吟(柳永體)
劉石記(廣東)
旅雁遠翔樂,漫林盡染,楓艷凝霜。
嶺南地、妖嬈菊桂芬芳。清涼。
橘黃柚綠,蘆花白,柳釣荷塘。
寒蟬唱,候鳥高飛奏,天籟悠揚。
蒼茫。飛花落葉,天水霞彩輝煌。
影斑斕、光景荏苒霞觴。思鄉。
海濱羈旅,奔波走,坎坷安祥。
臨秋暮,舉盞長遙望,猶感滄桑。
劉興前(北京)書畫作品欣賞
汴水戀曲詩詞三首
梁一(宿遷)
古風·柳山湖晚秋田園即景
野花繞田疇,白鷺飛蟹塘。人歸蘆花岸,舟泊映夕陽。
秋雨汴河夜,游子戀家鄉。愁眠對漁火,寂寞鎖大江。
古風·且把汴水比渭水
封神大劇熱播中,汴水河邊思釣翁。
生平最盼貴人識,綠蓑青笠憶太公。
倘不夜入文王夢,飛熊韜略泯腹中。
人間多少營營客,昆侖西望一場空。
古風·汴河畔垓下古戰場懷古
楚漢風云如煙去,循著汴河溯舊蹤。
垓下一戰天下定,江山全賴人民擁。
身在汴水多思量,遠眺沃野快意胸。
古戰場上多感慨,刀光劍影煙雨中。
劉鳳云(南京)書畫作品欣賞
回鄉偶書詩詞三首
根華(南京)
南歌子·鄉村的暗夜星空
耿耿夜空蒼,皎皎燦星光。
河漢流珠夜未央。流星花雨妖嬈密密藏。
宇宙好迷茫,遙訪思仙鄉。
屈原詰問謫仙徉。東坡翹首長空嘆月涼。
南歌子·晚春回家鄉憶故人
梓里獨漫步,落紅兮飛絮。
心事茫茫悵無緒。斜陽回首生涯險被誤。
風流隨春去,難識春歸處。
幾番舊事幾離緒。天上浮云惆悵故園路。
南歌子·紫燕安宅到農家
鄉野春芬芳,呢喃東風舞。
紫燕銜泥筑巢駐。剪月裁云不嫌貧媚富。
穿楊兮拂柳,餐霞兮棲露。
一生淡泊甘茹苦。流年逝水如夢名如土。
編輯:羅曉莉高淑珍審核:劉登榮劉清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