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上,隨處可見這樣的討論。
四川這樣的“經濟強省”,為什么拿到了最多的轉移支付?
四川是最需要轉移支付的省份嗎?
國家也太偏愛四川了。
四川被稱為“經濟強省”,是因為GDP常年位居全國前十,2022年,更是以5.6萬億位居第六。
在人們的印象中,四川從來就和窮扯不上關系。
這里是天府糧倉,糧食自給率達107%,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輕重工業體系一應俱全,有全國第一的天然氣儲量、全國第四的5A級風景區,是安逸富足的天府之國。
但查看多年來的轉移支付數據,四川始終排名第一。23年,中央對四川的轉移支付達到了5882.53億。
而轉移支付,是指為了解決地區財政不平衡問題而進行的無償資金撥付。簡單說就是,由富省補貼窮省。
這樣看來,身為天府之國的四川,年年都拿最大的紅包,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這樣的討論忽略了一個前提:人口。
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超過8000萬,在全國排名前五。
當GDP分攤到每個人頭上時,四川便不再算是“優等生”。
許多人對四川富足的想象,都來自于新一線城市領頭羊——成都,這里奢侈品消費能力強勁、擁有雙國際機場和全國第四的地鐵長度。
繁華的成都
但成都并不能代表全川。四川的人均GDP,離東部沿海城市還有較大差距。
就四川省內來看,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存在顯著差異。
既有成都、攀枝花這樣人均GDP領先全國的城市,也有低于全國水平的川西城市。
同理可得,四川的轉移支付除以人口后的平均水平,也并不突出。2021年,四川省人均轉移支付是第15名,不到第一名西藏的八分之一。
其中屬于成都的人均轉移支付,不僅在川內是最少的,同比全國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和廣州一起成為了墊底的存在。
涼山、甘孜、阿壩三個民族自治州,占據了四川60%的地盤,比許多省都大。它們是扶持的重點對象,人均轉移水平也是最高的。
風景優美、地勢復雜的川西,發展難度較高
如果不算三州(涼山、甘孜、阿壩),四川的人均轉移支付位于第20名。
再來看轉移支付的用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扶持地方的基本醫療、教育、養老等,都要落實到每個居民身上。
從已公開的2023數據來看,學前教育這一塊,四川就以14.68億元位列第二,養老金的轉移支付,四川排在第一。
正是人口造就了“高昂”的總支付額。
四川位于我國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交界處,是我國地形最為復雜的省份。
盆地之外,大量的丘陵、山地、高原,提升了基礎建設和交通物流的成本,也不利于機械化農業和傳統制造業。
四姑娘山
長江流經的一些川南城市,則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中,選擇了后者優先。
種種因素影響之下,四川成了勞務輸出大省,每年上千萬人,背井離鄉去打工。
年輕勞動力的離開,意味著養老壓力的增大。
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四川有21.71%的人口在60歲以上,65歲以上的占比已達到16.93%,兩項數據均高于全國均值。四川打工人的負擔不可謂不重。
好在,四川近年來已經創造了多個交通奇跡:雙國際機場、港口升級、鐵路干線聯通全世界、邊遠山區通車。連九寨溝、四姑娘山這樣“難以征服”之地,都將納入密密麻麻的鐵路網,幾小時暢達。
成渝高鐵
海陸空全面發力,突破了內陸的限制,讓蜀道難成為了歷史。隨著交通的發展,高科技產業、新興產業也隨之崛起。
邁入科技時代的四川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出省的人口相比上一個十年,已經減少了500萬,人口流失,勞務輸出,不再是四川的宿命,也不再是整個西部的宿命。
這樣的發展力度,離不開全國一盤棋的規劃支持。四川的轉移支付,用之有道。
考慮到人口多、發展難度大、養老壓力大等因素,便不難理解四川對中央轉移支付的迫切需求。
但這依然不是四川獲得第一的決定性因素。
在全國轉移支付四川的背后,是四川轉移支付全國的事實。
四川依靠得天獨厚的資源,為全國的能源安全做出貢獻。
2022,四川省以563.9億立方的天然氣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以一省之內貢獻了全國四分之一的天然氣。
超高儲量是四川的底氣,已探明的6.47萬億立方米儲量,比肩沙特,超越阿聯酋和美國。
每日有5000萬方天然氣,從達州開始,一路向東與上海連通,晝夜不息地送往人口、產業高度集中的地區,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清潔的動力。
川氣東送路線
近六年來,四川的水電外送電量每年都超過1300億千瓦時,穩坐頭把交椅。
涼山的白鶴灘水電站,是繼三峽水電站后的中國第二大水電站。一條電力大動脈,讓水電直抵江蘇。
白鶴灘水電站
位于宜賓和云南省水富縣交界處的向家壩水電站,通過長達1907千米的±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輸電線路,每年向上海輸電近3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上海2018年用電量的20%。
四川雅礱江的錦屏一級水電站,則建有世界最高的拱壩,高度達305米,向蘇南地區輸電的±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
四川的電力供給,約占華東區外受電的三分之二。甚至有人說,上海家庭每5盞燈里就有一盞是四川點亮的。
可以說,是西南的水電點亮了半個中國,更使得中東部地區,每年減少了數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數字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中國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每年仍將以超過20%的速度快速增長。
2020年,中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相當于兩個三峽水電站。
國家有需要,四川有基礎和優勢——可再生能源和充裕的土地,將助推國家提升整體算力。
成都、綿陽、瀘州、眉山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
雅安的中國雅安大數據產業園,已建成全省單體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綠色數據中心,累計簽約大數據及關聯項目117個,算力服務器運行設備在線運行數量超過30萬臺。
▲雅安大數據產業園
在天府新區興隆湖東南兩公里處,成都超算中心巍然矗立。其最高運算速度達到10億億次/秒,算力進入全球前10,為全國35個城市600余家用戶提供超算服務。
▲成都超算中心
惠及4.38億人的南水北調,其西線的長江上游,需要四川涵養水土、治理生態、維護水質。
四川礦產儲量、產量均在全國前列,大量珍貴、稀缺的礦產送到東部支持工業發展。
整個四川,源源不斷地將資源輸送到全國各地,這固然是全國經濟一盤棋,但更體現了資源豐富地區的責任和擔當。
四川的建設奇跡,離不開全國的轉移支付,東部省份的高速發展,也離不開四川的默默支持。
四川,亦在努力轉移支付全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