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璇、趙盼盼
視覺設計| 星船知造
正文共計:7034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11月下旬星船半月報,主要關注以下7件事。老規矩,我們也將從產業向略作延展——
1,西部大開發:新疆傳出新信號
2,半導體:美劍指先進封裝
3,汽車(國內):小米汽車生產模式成謎
4,汽車(海外):底特律新危機
5,光伏:“中國新名片”有了自己的節日
6,機床:高端工業母機新突破
7,文化輸出:誰吃到霸總出海的第一波紅利
西部大開發:中國第一大省連續發出新信號
本月初,包括熙菱信息、立昂技術、東方環宇、新疆交建、天富能源等在內的新疆板塊企業一度上漲。
消息面看,一是近日國務院發布《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其主要要點有:
●帶動數據中心相關產業向新疆轉移,推動新疆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建設、融入國家算力網絡體系。
●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大宗商品貿易、境外承包工程、邊民互市等領域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支持發展中吉烏公鐵聯運,合作建設中吉烏等鐵路項目。加強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積極培育國際物流、跨境電商等現代服務業。
二是11月11日,據多家媒體報道,經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和田地區和田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和田市遷出遷至和田縣轄區內。
新疆正式告別“有縣無城”。
過去幾十年中,我國貿易勃興的背后是一輪輪的城鎮化進程,新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形成。而全國保留的地區,如阿勒泰地區、阿克蘇地區,則大都在新疆。
星船知造看到,此次新疆批準和田縣政府駐地由和田市遷出,告別“有縣無城”,以及《總體方案》的發布——都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祖國的邊疆正迎來新的經濟發展機遇。
從面積看,新疆是我國第一大省。
從地理位置看,新疆是接壤鄰國最多,陸路邊境口岸最多的中國省份。這意味著,它既是我國西北最重要的一道防線,也因地處“一帶一路”中心帶,擁有得天獨厚的外貿位置優勢——
●從2013年到2022年,新疆進出口總值從1708.1億元增長到2463.6億元。
●2023年前三季度,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為2528.4億元,同比增長47.3%,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2500億元大關。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382.2億元,增長49.7%,占比達到94.2%。
●另一組數據是,我國對中亞五國的經濟影響力持續擴大,今年1-9月我國對中亞五國出口同比累計增長44.6%,高于整體出口增速。
(部分數據來源:烏魯木齊海關)
中吉烏鐵路修通后,新疆的國際通道由原來的一條變成二條。新疆愈加成為西部與中亞、西亞、歐洲聯系的橋梁與樞紐。
此外,《總體方案》提出的25個方面的具體舉措,其中之一是推動新疆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建設。
全國一盤棋。東數西算從來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和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一樣,它也始終在國家發展進程的規劃中,有著綿延六十多年的歷史縱深。
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工程讓我國東部更好更快地揚帆起航,也讓管道伸向了更遠的亞歐大陸:
西氣東輸除了國內的三條管線,還包括四條與俄羅斯相通的管線,經由俄羅斯的管線,最遠可以通向德國;
西電東送,國家電網研究論證一條從中國到歐洲長達4000-8000公里的亞歐輸電通道及洲際聯網;西部鐵路建設中,也打通了中歐、中亞班列。
我們的國家建設從來以十年、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為周期。
東數西算工程則將更好保障我國數據安全、帶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多個新技術新工業的發展。
從深入西部的企業看,東數西算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三大運營商和第三方IDC廠家,如萬國數據、光環新網、世紀互聯、秦淮數據、中金數據等。
產業鏈下游則以“BATH”為主。如百度數據中心主要布局在北京亦莊、酒仙橋M1、山西陽泉、貴州等地。阿里云規劃建設了5座超級數據中心,分別位于張北、河源、杭州、南通和烏蘭察布。騰訊有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懷來瑞北和東園數據中心、重慶數據中心等。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在建設上具備戰時防護能力,可防相應級別常規武器乃至核武器的攻擊。華為云在中國布局了五大數據中心。其中,貴安、烏蘭察布是華為云一南一北兩大云數據中心。
此次《總體方案》在推動新疆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工程建設中,提出了幾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包括建設數據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數字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數字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數字服務貿易平臺。
半導體:30億落地!美國劍指先進封裝業
11月21日,美東時間周一,美國政府公布了《芯片法案》大約30億美元的國家先進封裝制造計劃,補足其半導體產業鏈短板。
這是美國《芯片法案》發布的首個重大研發投資計劃。為實現這一遠景,美國宣布30億美元用于包括建立先進的封裝試點設施;用于驗證新技術并將其轉移給美國制造商;勞動力培訓計劃,以確保新流程和工具配備有能力的人員;以及為以下項目提供資金:
1、材料和基材
2、設備、工具和流程
3、電力輸送和熱管理
4、光子學和連接器
5、小芯片生態系統
6、測試、修復、安全性、互操作性和可靠性的協同設計
半導體封裝是半導體制造工藝的后道環節,封裝環節的價值占整個半導體封測部分的80%-85%。先進封裝則是制造最先進半導體的關鍵技術,能夠實現半導體的小型化、高集成。產業鏈及主要企業見下圖
目前先進封裝仍由外資廠商占主導,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作為封裝環節的關鍵載體,基板在先進封裝總材料成本中占70%-80%。當下全球ABF載板主要由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廠商壟斷,中國大陸廠商占比極低。
包封材料中,環氧塑封料占比達到90%。目前高端環氧塑封料產品基本由日本品牌一手壟斷,國產(含臺資廠商)市場占比僅為30%,且集中供貨于中低端封裝材料。
但自美國“限芯令”以來,國產半導體項目積極布局。
星船知造不完全統計,近兩個月內,合肥晶合集成電路12英寸晶圓廠項目、積塔半導體特色工藝生產線建設項目(二階段)、江蘇先導微半導體高端設備生產研發項目、順為科技集團IGBT/SiC功率半導體模塊項目等陸續更新進展。
隨著AI大模型持續發力,國產算力和AI服務器的需求高增推動先進封裝市場的快速增長。中信證券預測,2023-2025年全球先進封裝材料市場空間為686/765/854億元,對應CAGR為11.60%。中國大陸對應市場空間為235/314/420億元,對應CAGR為33.42%,增速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汽車(國內):小米汽車生產模式成謎
被視為“握著最后一張造車入場券”的小米自2021年4月宣布造車,今年8月獲得造車資格后,11月15日,在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小米汽車首次正式登陸。
公示列表中的兩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產品型號分別為BJ7000MBEVR2和BJ7000MBEVA1,車型分別為SU7Max和SU7。
如果說手機、電視分別對應的是小米智能生態中的移動流量入口和家庭流量入口,當兩大流量達到一定峰值后,只有造智能車才能帶來新增量。
簡單來說,為實現智能生態的閉環打造,蔚來李斌的方式是為汽車配手機,小米的方式就是從手機向汽車延申。
小米汽車究竟是代工還是自研自產?
《星船知造》從工信部公布的小米汽車申報車型信息來看,小米汽車申報的汽車產品商標是小米牌,申報的企業卻是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電池供應商則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具體見下圖
似曾相似的一幕發生在蔚來和江淮身上。看上去,北京汽車集團越野有限公司的角色似乎與為蔚來代工的江淮一樣,但車型生產地址“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號院”正是小米汽車在北京的自建工廠。而小米汽車工廠經營主體“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之間,尚無證據證明有任何股權投資行為。
小米與北汽的關系并不等同于蔚來與江淮。有分析猜測,小米可能僅僅拿到發改委的造車資質,但沒有過工信部這一關。
手機廠商下場“造車”的模式,如今來看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OPPO、榮耀代表的,手機廠商僅提供軟件設備,與車企進行戰略合作開發車機系統。如OPPO與上汽和榮耀與比亞迪。
第二種是華為代表的,除了底盤、輪胎、外殼、座椅外,華為包攬所有智能化技術。
如果小米以自產自研的模式造車,不僅開創了手機廠商造車的第三條路徑,還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豪賭。
放到更大的能源變革背景下,星船知造此前寫過,中國新能源汽車是我國能源電子產業最重要的終端應用領域之一,它將帶動一場“電網革命”。根據我們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公開信息查到的,科技企業、車企都積極布局充電樁專利。
百度:3項充電樁相關的授權專利,偏向于汽車充電、充電樁導航及車費預估的軟件授權。頗有百度壓箱底的硬技術“人工智能”的底色。
騰訊:2項充電樁發明授權專利,同樣都在軟件應用層面,包括充電樁信息管理方法及充電樁系統。
華為:26項充電樁授權專利,包括17件實用專利、8項發明專利及1項外觀設計專利。
而小米在去年還未有乘用車車型推出時,就已在充電樁上展開專利布局,包括——
1,一種供電組件及充電樁(實用新型專利):通過設置與充電槍并聯的插座,使供電組件的應用范圍廣,通用性更強,使用更便捷。
2,充電插頭、充電插座、車輛、充電樁及充電系統(實用新型專利):充電插頭的產熱小,安全性高。
3,充電站 (實用新型專利):節省為新車充電的時間和空間,并有效地提高充電準確率。
4,充電電路和車輛 (實用新型專利):能夠利用低電壓的充電樁給高壓的動力電池充電。
小米汽車已有400多項專利,大部分專利集中在自動駕駛領域。
更多中國科技企業、車企如何通過充電樁深入能源變革,可看今天星船知造的二條文章《中國電網革命:一場和新能源車主的三方共贏》。
汽車(海外):三巨頭的危機
持續六周的罷工運動后,當地時間11月20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M)宣布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福特汽車、Stellantis)的員工正式投票通過了新合同。
新合同內容包括薪資上漲25%,并恢復了對生活補貼的調整,其薪資上調幅度超過了過去20年中數份勞資合同的總和,生效期限截至到2028年4月30日。
新合同福特公司每輛車的勞動力成本增加至900美元。
盡管汽車制造商希望能夠在電氣化的過程中削減成本,但勞資矛盾的爆發和妥協讓他們面臨著更高的人力成本。
放在更大的背景下,這也是美國車企在電動化轉型期間面臨的成本投入和分配的挑戰。
目前,據底特律宣告破產已達十年整。在過去十年中,美國幾屆政府都試圖挽救過這座汽車城市——
奧巴馬政府:2013年7月,底特律宣告破產,2個月后,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就承諾將撥出至少3.2億美元援助費用用于拆除荒廢建筑、雇用警察和消防人員及改善公共運輸系統,協助重振破產的底特律市。
特朗普政府:當選總統前,特朗普就曾在底特律發表演講,宣布以減稅為核心的一系列經濟政策競選主張。2017年12月22日,特朗普簽署了30年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期望美國制造業回歸,創造更多的國內就業機會。
拜登政府:承諾利用聯邦政府的所有職能使美國成為電動汽車制造方面的國際領先者,包括花費4000億美元聯邦基金向清潔能源系統過渡,花費3000億美元用于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興技術,并推動在全國建立50萬個充電站。同時計劃將老牌“汽車城”底特律的所在地密歇根州打造為新一代汽車中心。
但聚焦到底特律汽車三巨頭上,在電氣化轉型中,傳統燃油車巨頭通用和福特已經掉隊。
2023年上半年,通用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為19.1萬輛。福特電動汽車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也僅為20962輛,甚至無法與特斯拉Model Y單車月銷量相提并論。
靠燃油車起家的美國傳統汽車工業在進入新能源車時代后明顯“水土不服”:
芯片方面,美國高端芯片的生產主要依賴于亞太地區的代工廠,如臺積電和三星等,自身的芯片制造能力嚴重不足。芯片短缺的問題就曾導致通用、福特汽車一度停工減產。
電池方面,美國媒體預測2028年美國電動車銷量將達到320萬輛,加上200GWh的儲能,電池供應缺口在50%以上。
缺芯、少電,再加上因罷工運動大幅度裁員導致勞工矛盾的激化,這些問題橫亙在底特律巨頭向電氣化轉型的過程中。盡管當下罷工危機暫緩,但根本性的解決仍有待觀望。
光伏:1118光伏節成立
在2023第六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大會上,眾多光伏企業共同倡議,將每年11月18日設立為中國“光伏節”。
中國300萬光伏人有了自己的節日。
從產業鏈來看,光伏產業鏈的上游為多晶硅料生產、單晶拉棒/多晶鑄錠和切片等環節,中游為光伏電池生產、光伏組件封裝等環節,下游則為光伏應用系統的安裝及服務等。
上游領域,我國多晶硅產量自2011年開始便位列世界第一,2022年我國累計生產多晶硅81.1萬噸,同比增長60.59%,硅片產量2022年達到357GW,同比增長57.5%。
主要企業有保利協鑫、永祥股份、中環股份、立昂微、中晶科技等。
中游領域,作為光伏發電的核心部件,電池片的產量已經從2012年的21GW增長至2022年318GW,近十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1.23%。組件部分2022年產量達到288.7GW,預計2023年我國組件產量將達到433.1GW.
主要企業有通威股份、愛旭股份、阿特斯、隆基綠能、天合光能等。
下游領域,我國光伏產業已經實現全球范圍內制造、裝機量、發電量的三項第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為8741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9204萬千瓦。
主要企業是國家電力、國家能源集團、浙江正泰、三峽新能源、北京能源國際等。
從出口來看,目前全球90%-95%的多晶硅、95%以上的拉棒切片、85%-90%的太陽能電池、85%以上的組件都是由中國生產。據海關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達到415.93億美元,同比增長11.6%。
文化輸出:中國霸總流水線式出海
真實的文化輸出是中國霸道總裁正席卷歐美。
各大短劇制作公司齊聚橫店之時,中文在線旗下子公司Crazy Maple Studio推出的短劇APPReelShort正風靡海外,多國綜合下載排行僅排tiktok之后。
盈利方式上,出海短劇與國內小程序短劇如出一轍。先在Tiktok上投放前20集,再引流至APP上,以單集0.6或0.7美元為付費單位。追劇上頭的用戶,除了通過觀看廣告的方式免費觀看20集,就只能進行充值。
一般看完一部劇,通常需要支付10美元以上費用,劇集長至100集的,普遍付25-50美元。
據Sensor Tower數據顯示,僅10月,ReelShort就在IOS和安卓兩大移動渠道取得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收入,帶動母公司中文在線(300364.SZ)股價一路從12元飆升至近30元。
題材上主要也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和“大女主逆襲”。歐美用戶劇情再增加點狼人、吸血鬼元素。
從生產端來看,短劇出海主要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在國內現成的短劇中加上機翻字幕,直接上架海外市場。但這類短劇只在東南亞市場叫座,歐美市場更偏好更加本土化的制作。
另一種就是由制作公司在出海目的地直接組織當地編劇編寫劇本,招募當地演員拍攝。這種制作方式在泛英文市場中的接受度較高,但制作成本也水漲船高。
一部制作精良的出海短劇,制作成本大約在30-50萬美元,制作周期前后不過一個月內。
但有意思的是,短劇制作的團隊幾乎都以華人背景為主。在劇本操作上,一般制作公司會找有海外背景的留學生來直接做英文劇本;或先讓國內的編劇撰寫中文劇本,再進行翻譯潤色。
原因是,華人團隊更能夠適應出海短劇的拍攝制作流程。與國內小程序短劇一樣,出海短劇也多為60集或100集,一集兩分鐘左右。一個月的制作周期中留給拍攝的時間往往不超過半個月,這就需要制作團隊一天完成十幾頁劇本的拍攝。
目前看,吃到第一波紅利的,還是那群有網文出海經驗的平臺,靠多年的用戶沉淀和數據積累,在霸總短劇出海的初期拔得頭籌,見下圖
機床:國產高端工業母機實現微米級精密運動控制
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功交易會上,中國科學院帶來的國產五軸高端數控系統首發亮相。這套系統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實現了微米級的精密運動控制。
其五軸五聯動的同步單點的運動控制,未來能夠應用在后期高精度的加工、風機、葉片、曲面加工等復雜領域。
2022年,中國機床以1823億元的生產額拿下世界第一。但長期掛在中國機床行業上的頭銜是“機床大國”而非“機床強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沈陽機床廠為代表的國產機床隊曾代表著新中國機床技藝的最高水準。但自中國步入工業化后期,在外資企業的沖擊下,國產機床十八羅漢相繼立離場,中國機床行業一度被外企壟斷。
我國目前在數控系統、高精度傳感器、主軸等核心零部件領域競爭力仍舊薄弱。放在數控機床市場上,國產品牌仍陷于低端同質化競爭,中端產品中整機及零部件依賴進口,高端市場則受到海外禁運和技術管制缺口較大的限制。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數據,目前我國整機配套的中高檔功能部件中,國內高檔系統自給率不足10%,進口份額中日本產品占到約三分之一,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加起來自給率不到30%。
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加速轉型,在航空航天、精密模具、軌道交通、生物醫療等產業需求擴張下,國產數控機床不斷進行著技術突破。
以沈陽機床為例,2022年,沈陽機床就攻克高端數控機床設計制造等十多項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投入占到銷售總收入的11.9%。華中數控作為國內中高檔數控系統的龍頭企業,目前也在控制裝置、伺服驅動和伺服電機等相應核心組件上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實現國產化自制。
更多制造業內容,請關注星船知造
參考資料:
[1]《設立新疆自貿試驗區帶來發展契機》經濟日報
[2]美國投資30億美元,大力發展先進封裝.半導體行業觀察
[3]微米級精密運動控制!我國高端工業母機實現新突破.央視新聞
[4]拐點將至!高端數控機床加速進口替代.中國工業報
[5]中信證券:技術、終端、客戶合力驅動,先進封裝材料國產替代加速
[6]出海浪潮中的短劇產業:“短平快”的內容生意將繁榮多久?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基于訪談及公開資料寫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為星船知造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