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K70深度體驗半個月之后小報告來了,發布會上盧總說的原神跑滿2K&60幀,究竟怎么樣?K70、K70 Pro、K70E又該怎么選?這篇文章全告訴你。
外觀設計
外觀方面,K70系列最大的辨識點就是這塊背部的圓角矩形玻璃。
邊角留了一定的弧度,能夠降低攝像頭的突兀感,握持的手感也會更加的圓潤,再加上金屬中框,這個質感比K60系列好太多了。
正面頂部和左右邊框進一步收窄,頂部是1.7mm,左右是1.6mm,視覺上看起來是等寬的。
下巴是2.4mm,要稍微寬一點點。
然后K70 Pro的屏幕是華星C8,手動亮度700nit,全局激發亮度1200nit,極小范圍的峰值亮度能達到4000nit。
然后K70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升級點,青山護眼。調光從上一代的1920Hz升到了3840Hz,還和一些專業的眼科中心合作,制定了新的護眼標準。
其他的就不贅述了,咱們直接快進到K70 Pro的性能三板斧:驍龍8 Gen3、散熱系統、狂暴引擎3.0。
性能測試
驍龍8 Gen3,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再搭配LPDDR5X和UFS4.0,實測安兔兔207萬,GeekBench6單核2116分,多核6727分。
散熱系統方面,拋棄了上一代的VC散熱板,改成了環形冷泵。盧總在發布會上無情抨擊友商,說是只會堆VC面積和厚度的廠商,都是沒技術的!有技術的K70用的這套環形冷泵是氣液分離,區別在于VC是中心向四周散熱,但是這套冷泵只會沿著一個方向單向熱量循環,優化了VC散熱不均勻的問題。
最后一板斧就是狂暴引擎3.0,對底層的調度策略進行優化,咱們直接看實測結果。王者榮耀最高畫質,跑滿120幀,波動0.2幀,機身最高溫度41.5℃。
原神720P,平均59.5幀,波動1.8幀,機身最高溫度45.2℃。整體表現不錯,但是對于一臺8 Gen3的機型,這些應該都是常規操作。
接著上點硬菜,冰封散熱背夾,30W的制冷功率。
K70 Pro搭配這個散熱背夾,不用Root直接開啟原神2K&60幀,實測平均幀率57.9,波動3.6,機身最高溫度45.7℃。好家伙!機身溫度只比跑720P 60幀的時候高了0.5℃。
據說后續還會OTA一個插幀超分的功能,60的和平精英插到120,30的2K原神插到60。這個功能暫時還沒體驗到,插幀的體驗肯定是不如原生,但是它的功耗應該可以做到更低。
然后對于前面提到的環形冷泵,我們的結論是:同等面積的情況下,它的冷卻效果的確是要強于VC,但是只是略強。如果一定要玩2K 60幀的原神,建議還是把散熱背夾帶上。
電池方面,5000mAh電池+120W快充,實測23分鐘前臺充滿,比較可惜的是這次全系都沒有無線充電。
影像系統
相機方面,5000萬的主攝、帶光學防抖、光影獵人800,這個光影獵人800就是OVX8000,小米和豪威定制的傳感器。1200萬的廣角,5000萬的人像長焦,以上這些是Pro版本。K70標準版砍掉了人像長焦,廣角從1200萬降到了800萬,主攝不變,可謂是刀法精準。
從這幾天拍攝的樣張效果來看,也算是匹配K70系列的定位,沒有問題。
比較可惜的是,K70這次全系沒有IP68,主打一個反復橫跳。
總結評價
最后來總結一下這款機型,性能和算法上的升級都屬于常規升級,這里就不贅述了。這次K70系列在手感上了一個新臺階,金屬中框也有更好的質感,再加上全新的散熱系統,肯定是一款合格的新品,不然也不會首銷5分鐘干了60萬臺。也能看出來,K系列正在向高端市場努力,K沖高,能不能成?大家怎么看這個事兒?
再說回這三款產品:K70E,有一說一配置砍的稍微有點多,當然人家價格也很低,比較適合追求性價比,或者就是想要天璣的用戶。
K70 Pro,它的綜合實力更強,但是它的定位和售價就略微有點尷尬。如果是重度游戲用戶,游戲手機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各種調度策略會更加的激進。如果是更側重于日常使用,K70 Pro的價格和標準版的小米14又很接近,而且小米14還有更好的影像系統。
綜合對比下來。K70標準版或將成為最大贏家。大膽猜測一下,現在首銷的機型里面,應該也是標準版居多,畢竟買紅米的一部分用戶圖的就是低價高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