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遠的夢境面前,
科學可能不過是垃圾而已。
——《紅辣椒》
你做過夢中夢、連續夢、清醒夢嗎?
夢是從腦海中生長出來的某種真實。當我們回憶夢境,總會發現其中的邏輯鏈條說不清道不明,感受卻比現實中更真切。
科學家試圖研究夢,沒有結果。
藝術家想要呈現夢,卻很少有人能精確再現。
這期節目,我們終于聊聊“夢”這個迷人的話題,開出一份“夢的分類與研究報告”,并聊聊:有哪些大師曾經成功還原過“夢”的感受。
主播 | 局長 前輩 李不撐 巽
01、夢的不完全分類與研究報告
連續夢
夢中,你不斷重復同一個場景,比如開頭總是“從山上往下跳”,第一次躍入城市,第二次跳進水渠,第三次跳回了童年住的院子,見到了父母和兒時玩伴。
清醒夢
夢中,你所在的世界現實非常相似,但又有微妙不同。你能辨識這種區別,并很清醒地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你所在的那個世界。
評論音軌夢
常見于類型片愛好者和自我意識堅定強烈的人群。夢見一部完整的電影,做夢者一邊看電影一邊評論,甚至一邊看一邊聽導演評論音軌。
電影夢
夢境有清晰的分鏡、剪輯痕跡。比如你被危機追逐,不斷奔跑,跑進了一個隧道,忽然進入了一個新地方;你又在樓道里奔跑,兩棟樓忽然挨得很近,你從這棟樓的窗戶跳到另外一棟樓,場景再次切換。
飛翔夢
最常見、令人愉悅的夢境主題。夢里你可以騎龍,可以騎鳥,還可以自己飛。最重要的是,一旦開始飛,你就知道:是在做夢了!
夢里你可能一開始飛得不好,水平忽高忽低,通過不斷練習提升,最后可以自己掌控方向和力度。
02、為什么我們對做夢如此著迷?
夢境的邏輯跟現實不一樣。
現實中,我們先碰到場景才產生情緒。但夢境往往先有情緒,情緒需要一些具象化的表達,進而“制造”了場景。
夢中的“場景”是一種情緒的外放,其因果邏輯和現實世界完全不同,這就是榮格的理論——他認為夢是心靈的表達,只是我們的語言還無法描述它。
因此夢境也很難記錄。
夢里你寫詩作畫,覺得自己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醒來后卻發現無法記錄。
一旦用現實中的語言模式去描述它,就好像喪失了夢里的感覺。
科幻小說早就寫過夢境記錄儀、夢境的販賣交換、共同做夢等等,但直到現在,科學上對夢境的研究仍然稀少,我們也無法用記錄腦波的方式把夢記錄下來。
所以我們才想畫畫、寫書,做一些藝術表達,去復制和體驗那種一會兒飛翔、一會兒失重,毫無道理又迷人至極的生命體驗。
03、造夢大師安利時間!
人類藝術至今都無法完美地呈現夢境,但還是有一些大師,把夢講得很精彩。
理查德·林克萊特《半夢半醒的人生》。
韓松:黑暗的,陰冷的,無法控制的失速感,不知道從何而起的隱隱疼痛,突然產生畸變的物體和場景......韓松很多作品都呈現了人類做夢的真實感覺。
推薦《逃出憂山》:一對婚姻危機的夫婦決定回到他們初識的地方,憂山,發現當地所有人都消失了,雖然長得跟原來的城市一樣,但已經不是原來的世界。
今敏:用寫實的手法,精確地還原夢境中的所有感官。
夢中跑步:永遠到不了頭
夢中飛翔:從空中無限墜落
夢里,周圍的一切會突然變軟、扭曲
今敏也擅長描繪噩夢,因為他知道,夢并不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人們回避和壓抑的創傷。
黑澤明:用真人電影拍出夢境的感覺。
《夢》是一部短片合集,共有八個夢境:太陽雨、桃園、風雪、隧道、烏鴉、紅色富士山、垂淚的魔鬼和水車之村,貫穿了人類生活的所有主題,戰爭與和平、社會與人生,呈現了電影大師黑澤明對夢的勾畫。
每一個短片的氣質和主題都差別很大,里頭,你能感受到夢境“反邏輯”以及“情感先行”的感受。
在還沒接觸科幻、奇幻的童年,我們第一次理解“虛擬世界”“平行宇宙”“嵌套”“循環”等抽象概念,就是通過夢。
也許那時我們真的在夢中去過平行世界,隨著年紀增長,通道就慢慢關閉了。
“今天的天氣容易做夢,晴轉晴,昨日之夢,今日之夢,歡鬧俗事憂愁掃光,夢想成真栽木成金。”
本期節目我們還聊了其他夢境
收聽節目解鎖全部內容!
關于「夢」的拓展閱讀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